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2000-6)

作品数:12 被引量:184H指数:8
相关作者:魏益民张保军李世清由海霞张国权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小麦
  • 5篇优质小麦
  • 3篇冬小麦
  • 3篇性状
  • 3篇优质小麦生产
  • 3篇品质性状
  • 3篇县域
  • 3篇小麦生产
  • 3篇小偃503
  • 2篇选育
  • 2篇优质小麦新品...
  • 2篇育种
  • 1篇氮肥
  • 1篇氮累积
  • 1篇氮素
  • 1篇氮素转移
  • 1篇调节剂
  • 1篇冬小麦品种
  • 1篇遗传力
  • 1篇杂交

机构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魏益民
  • 5篇张保军
  • 4篇李世清
  • 3篇由海霞
  • 2篇胡新中
  • 2篇罗勤贵
  • 2篇张国权
  • 2篇陈春环
  • 2篇欧阳韶晖
  • 2篇海江波
  • 2篇张荣琦
  • 1篇赵晓农
  • 1篇钟冠昌
  • 1篇丁瑞霞
  • 1篇师俊玲
  • 1篇张晓科
  • 1篇郑险峰
  • 1篇冯素伟
  • 1篇郭波莉
  • 1篇吉春容

传媒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土壤与环境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湿润农田生态条件下施氮对不同冬小麦品种氮素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7
2005年
在年均降水量632mm的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红油土上进行田间试验,以NR 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西农2208、矮丰3号和商188为供试材料,研究在不施氮和施氮(N 90 kg/hm2)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灌浆期氮素转移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氮转移量(NT)和氮转移效率(NTE)在不同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而茎鞘氮转移效率(NTES)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施氮对这些指标没有显著影响。转移氮对子粒氮贡献率(NCR)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而施氮对NCR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间NCR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R9405、西农2208、矮丰3号、商188、偃师9号、9430、小偃6号、陕229。氮收获指数(NHI)具有显著的品种差异,NH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陕229、9403、矮丰3号、西农2208、偃师9号、商188、NR9405、小偃6;陕229和9403的NHI超过80%,分别为81.76%和81.02%;小偃6号仅为76.62%。不同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NUE)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以偃师9号最高,为37.25 g/g,小偃6号最低,为29.29 g/g;施氮对NHI和NUE无显著影响。子粒含氮量与NUE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18,P<0.001),表明对同一个品种难以同时提高NUE和子粒含氮量。
吉春容李世清伍维模魏益民张兴昌邵明安
关键词:冬小麦氮肥氮素转移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优质小麦新品种的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经细胞学鉴定,创造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新种质。然后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将八倍体小偃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培育出优质小麦品种早优504和小偃503。这2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8和165g/kg,沉淀值分别为37.9和46.4mL,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96和340g/kg,稳定时间分别为3.5和13.0min。综合抗病性好,成熟早,产量高。早优504平均产量5250kg/hm2,最高产量6225kg/hm2。小偃5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0kg/hm2。
张荣琦陈春环赵晓农钟冠昌
关键词:八倍体小偃麦普通小麦品质育种亲本选配
不同播量对面条专用小麦品种小偃503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0
2002年
不同播量对面条专用小麦小偃 5 0 3生长发育与产量构成有较显著的影响。分蘖发生和消亡规律、有效成穗数、次生根数、产量在不同播量条件下有较大差异 ;小偃 5 0 3在关中平原种植 ,播量为 10 5 kg/ hm2时 ,群体。
海江波由海霞张保军
关键词:播量生长发育
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偃503的选育及产业化示范初报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远缘杂交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半冬性。株高80-85cm,抗倒伏性强。综合抗病性好。成熟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湿面筋含量340g/kg,稳定时间13.0min。2000—2003年在岐山县进行产业化示范,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协调下.组织农户、公司、企业相结合,建立小偃503繁殖生产基地。根据小偃503的特性,通过对土壤的平衡施肥,采用综合栽培技术及综合植保防治等配套体系,提高小偃503的产量,保证其种子的纯度。使农民从中增收,公司、企业从中获利。
张荣琦陈春环
关键词:优质小麦小偃503企业
农田浅层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采用田间随机抽样法研究了麦田氮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从均值看,硝态氮在土壤0~20 cm表层大量累积,20~40 cm层锐减,下层变化减慢;土层中铵态氮含量低且表现出不同层次间的稳定性.小麦生长期间灌溉显著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分布:与不灌水土壤样本相比较,灌溉大大降低了表层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土壤全氮0~20 cm层明显高于20~40 cm层.
郑险峰李紫燕李世清
关键词:农田硝态氮累积
集成技术对冬小麦小偃503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为了探讨优质小麦在关键技术集成后的灌浆特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利用不同水平的密度、种植方式和EM制剂,采用裂区设计,较系统地研究了优质小麦品种小偃503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各处理籽粒干重均呈"S"型曲线;密度和种植方式是影响小麦灌浆特性较大的两个因素;小麦灌浆参数与粒重关系密切。
张保军冯素伟由海霞魏益民柴萍丁瑞霞
关键词:灌浆特性冬小麦EM制剂大田试验集成技术
县域优质小麦生产效果分析 Ⅰ.陕西省岐山县小麦生产现状调查被引量:8
2009年
优质小麦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种子供应、栽培技术、品质检验、收购贮藏、政策支持等。为了解陕西省岐山县小麦生产的状况以及优质小麦品种推广的效果,以岐山县为区域,直接在农户田间抽取收获的小麦样本,现场调查相关生产要素,分析该县的小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岐山县属于硬粒、高蛋白质、高筋、强筋小麦产区;田间调查表明,通过优质小麦的推广,主栽品种的比例提高,品种数量减少;稳产、高产、管理简单、便于机械收获、适宜间套的小麦品种深受当地农民欢迎。政府部门应在减少生产品种数量、落实优质优价政策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魏益民欧阳韶晖陈卫军张保军李世清
关键词:小麦县域品质性状
县域优质小麦生产效果分析 Ⅱ.陕西省岐山县优质小麦示范效果调查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给优质小麦品种的生产、示范和推广提供依据,以国家审定品种小偃503为材料,以陕西关中平原岐山县10个小麦主产乡镇示范点为基地,研究小偃503的生产优势、籽粒品质变化,分析其示范效果。结果表明,示范田生产的小麦达到了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籽粒品质整体优于农户田间样品和当地商品小麦,且性状相对均匀一致,有利于加工企业加工优质产品;小偃503的品质性状在年度之间和地点之间变异系数较大。这些结果说明,不能忽视优质小麦的生产管理措施;通过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可以大批量生产优质小麦原料。
魏益民罗勤贵李昌文张保军李世清
关键词:小麦县域品质性状
面条食用品质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54
2002年
 以25个中澳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影响面条品质评价结果的因素,以及客观性品质评价方法在面条食用品质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面条的尺寸、评价方法、加盐与否等都会对参试小麦品种(系)面条品质评价结果的绝对值和相对排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评价小麦品种(系)的面条加工适应性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各个操作步骤的一致性与标准化。用一种方法来评价不同小麦品种(系)所制面条的食用品质时,应采用的较优条件为:用细面条、不加盐、最佳煮制时间的样品准备方式,相同放置时间、相同样品评价前处理方式。当多种评价方法结合使用时,选用宽面条可以较好的保持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在用QTS-25型质构仪评价面条品质时,可用粘结性评价细面条的光滑性,用断裂力和咀嚼性评价宽面条的韧性。
师俊玲魏益民郭波莉梁灵张国权
关键词:面条食用品质感官评价质构仪
谷蛋白溶涨指数在小麦早代品质选择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1
2004年
以遗传性稳定的小麦品种 品系 和杂交分离世代为材料,通过谷蛋白溶涨指数 SIG 与SDS沉淀值的相关性分析,评价SIG在小麦品质育种中应用的可能性.15个供试小麦品种 品系 的SIG值与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常量SDS沉淀值的正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SIG值可预测小麦品种 品系 的蛋白质品质.在两杂交组合的F1到F4中,微量SDS沉淀值与SIG值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分离世代变异系数大于10%.两组合微量SDS沉淀值和SIG值的广义遗传力均表现较高.SIG法在小麦品种 品系 、分离世代单株品质指标选择方面与SDS沉淀值法高度相关,具有同等的鉴定效果,是一种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快速、结果精确的小麦早代品质检测的有效方法.
张晓科魏益民胡新中郑建梅
关键词:小麦育种谷蛋白溶涨指数遗传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