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02272)

作品数:5 被引量:93H指数:3
相关作者:张蓓茹于锐李德天张静娟白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腹膜
  • 3篇腹膜透析
  • 2篇透析患者
  • 2篇腹膜透析患者
  • 1篇单发
  • 1篇单发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低通量血液透...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灌流
  • 1篇血液净化
  • 1篇血液净化方式
  • 1篇血液透析
  • 1篇饮食
  • 1篇饮食干预
  • 1篇营养
  • 1篇营养不良

机构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德天
  • 4篇于锐
  • 4篇张蓓茹
  • 3篇张静娟
  • 3篇白瑜
  • 2篇吴岩
  • 2篇田密
  • 1篇薛芃石
  • 1篇边晓慧
  • 1篇李星儒
  • 1篇赵白雪
  • 1篇吴迪
  • 1篇李丹

传媒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依从性及其对腹膜透析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依从性状况和相关因素以及门诊随诊依从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62例规律腹膜透析患者的门诊随访依从性,根据随访率将患者分为随访情况较好组和随访差组,分析随访差的原因,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预后。[结果]162例患者中位随访率是84%,其中随访好组98例(60.49%),随访差组64例(39.51%)。随访差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到医院距离远(占35.94%),经济条件不允许(占17.19%),还有部分患者嫌麻烦(占26.56%)和认为没有必要(18.75%),另外有18.75%的外地患者受到医保政策的限制,在当地进行随访。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糖尿病以及腹膜透析操作方式中并无统计学差异,但随访好组男性及仍从事工作患者的比例要高于随访差组,本地患者的比例也明显高于随访差组( P =0.002)。随访差组患者的住院率要明显高于随访好组( P <0.001),而退出率,无论是死亡还是转血液透析者也明显高于随访好组。两组腹膜炎发生率及退出患者腹膜透析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腹膜透析部分患者,尤其是外地患者会因各种原因导致门诊随访依从性差,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应针对性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门诊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张蓓茹张静娟于锐田密白瑜吴岩李德天
关键词:腹膜透析门诊医疗
单发性和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对比分析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对比分析单发性和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3月于盛京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的患者中发生单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与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共67例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其中35例患者发生1次腹膜炎(单发组),27例患者发生2次腹膜炎、5例患者发生2次以上腹膜炎(多发组)。两组腹膜透析操作方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组血红蛋白和清蛋白水平〔(88.3±19.9)g/L,(28.4±8.1)g/L〕低于单发组〔(98.2±16.4)g/L,(32.6±6.3)g/L,P<0.05〕。单发组和多发组第1次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多发组第2次腹膜炎的致病菌以真菌为主。单发组完全缓解21例、拔管8例、死亡6例,多发组完全缓解16例、拔管11例、死亡5例,两组预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8,P=0.575)。结论由保姆辅助腹膜透析操作、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患者易发生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且第2次腹膜炎时真菌感染增加,单发性和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预后相当,但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易患因素,进而控制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
张蓓茹田密于锐白瑜吴岩张静娟李丹李德天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预后致病菌
饮食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57
2015年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对52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饮食评估,并给予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比较饮食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患者各营养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52例患者中蛋白质摄入不足28例,热量摄入不足17例。而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患者中,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提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前患者SGA评分为(11.05±2.55)分,干预后3个月SGA评分为(9.92±2.21)分,到第6个月时下降至(8.38±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在干预前分别为(34.55±5.15)g/L和(0.29±0.07)mg/L,干预后6个月分别上升至(37.14±4.39)g/L和(0.35±0.0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进行个体化的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张静娟薛芃石赵白雪吴迪于锐张蓓茹
关键词:腹膜透析营养不良饮食干预
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况影响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况、营养状态及贫血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辽宁电力中心医院血液净化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HD)组、高通量血液透析(HFD)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蛋白(Alb)与血红蛋白(Hb)的浓度变化,了解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营养及微炎症状况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月后HD组Hb、Alb略有升高,CRP、IL-6、TNF-α略有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Hb、Alb均升高,CRP、IL-6、TNF-α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Hb、Alb均升高,CRP、IL-6、TNF-α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HD+HP组Hb、Alb值高于HFD组,CRP、IL06值低于H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a的下降值低于HF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高通量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更好地清除炎症因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提高患者营养水平,纠正贫血,提高生存质量。
李星儒李德天冯新纪晓宁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低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微炎症
尿肾损伤分子1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明确其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在盛京医院住院行肾穿刺活检诊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5例,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分为4组,观察各组患者临床情况、生化指标及尿KIM-1水平,同时分析影响尿KIM-1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越重,尿KIM-1水平越高。与肾小管间质病变较轻组比较,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肌酐明显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下降。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尿KIM-1水平与血清肌酐(r=0.373,P〈0.01),蛋白尿(r=0.439,P〈0.01)以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r=0.518,P〈0.01)呈正相关,与eGFR(r=-0.355,P〈0.01)、血清白蛋白(r=-0.296,P=0.01)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尿KIM-1水平的测定可能是评估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张蓓茹白瑜于锐边晓慧李德天
关键词:膜糖蛋白类肾小球肾炎病理学病理学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