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WW032)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段汉武裴斐史志康陶淑琴米莉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主题

  • 2篇帝国
  • 2篇殖民
  • 2篇文化
  • 2篇文学
  • 2篇吉卜林
  • 2篇记忆
  • 1篇帝国意识
  • 1篇帝国主义
  • 1篇演进
  • 1篇殖民扩张
  • 1篇殖民者
  • 1篇殖民主义
  • 1篇诗歌
  • 1篇史书
  • 1篇天鹅
  • 1篇天鹅绒
  • 1篇铁拳
  • 1篇女性
  • 1篇主义
  • 1篇族裔

机构

  • 4篇宁波大学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3篇裴斐
  • 3篇段汉武
  • 1篇米莉
  • 1篇徐燕
  • 1篇陶淑琴
  • 1篇史志康

传媒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集体记忆中的历史与民族文化重构被引量:1
2016年
在文学中记录历史,在文学中重新发掘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根源,对确立民族文化身份,传承民族文化记忆的意义重大。全球一体化让不同族裔的文化互相影响、渗透,强势文化不断冲击、侵略弱势文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文学和文字的记忆场来寻找、传递、构建属于本民族的集体记忆,是发扬、重构新的民族文化身份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因此备受学界关注,成为文学与史学交叉研究的创新热点。
裴斐
关键词:集体记忆文化重构
铁拳上的天鹅绒手套--弗朗西斯·伯奈特室内历险小说的帝国女性之变被引量:2
2016年
大英帝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是在海外殖民扩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室内历险小说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深深的帝国烙印。帝国主义所推崇的阳刚话语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女性作家,进而改变了她们笔下的女性角色。通过分析弗朗西斯·伯奈特不同时期的两部经典室内历险小说作品——《小公主》和《秘密花园》,可以看到20世纪初帝国文化对女性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
裴斐史志康
关键词:帝国主义女性
历史记忆中的族裔文化书写
2016年
文学对历史的书写和记忆,其意义并不单单止于记录,更重要的是建构新的族裔文化。重新站在被殖民、被压迫的人民的视角,再现、重构第三世界的历史和文化,是目前历史书写研究的主要方向。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有三个方向可能成为未来国内族裔文学和历史记忆研究的新热点。
裴斐
关键词:历史书写文化构建文学
论吉卜林帝国意识的演进被引量:2
2015年
吉卜林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作家,也是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然而,一直以来吉卜林的作品因与帝国主义存在关联而饱受争议,对吉卜林的评论也呈现出"帝国"与"非帝"两极分化的局面,而对其帝国意识形态上的演变却很少有人关注。儿童故事《丛林之书》中的百兽凶猛狡诈,盛行丛林法则,丛林与村落冲突激烈;长篇小说《吉姆》中出现了多个民族和多种文化的会合,虽相互之间有些许冲突,但已趋向融合。从"丛林统治者"到"世界小友",吉卜林的帝国意识经历了从对立走向融合的转变。
段汉武
关键词:吉卜林帝国意识演进
海洋文学视角下的《黑暗的心》
2014年
从海洋文学的角度考察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在整个英国海洋文学体系中,《黑暗的心》是众多文本的集大成者。凭借其对欧洲入侵者在非洲殖民活动细致而耐人寻味的刻画,《黑暗的心》凸显了海洋在殖民活动中的角色。具体表现为:马洛的听众"我们"在泰晤士河口所发的思古之幽情很显然勾连起了海洋在英国对外扩张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也为下文马洛对非洲之行的叙述作了主题预设;同样作为陆上的主要交通动脉和母亲河,泰晤士河和刚果河在历史命运中的遭遇发人深思。海洋和大河在《黑暗的心》中明暗对照,前后呼应,共同推动了小说主题的呈现。这一主题关乎海洋与殖民扩张之间的关系。
徐燕
关键词:海洋文学《黑暗的心》殖民扩张
《大海啊,大海》:解构与反解构中的“第三条路”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以《大海啊,大海》中两个主要人物不同风格的语言为例,分析了文本的换喻极和隐喻极,认为换喻极作为文本主体,为读者提供解构场所,而隐喻极作为反解构机制,在阻碍读者解构的同时,引导读者与主人公一起经历一个语言与思维的转变过程。解构与反解构的动态系统打破了作品结构僵化的二元对立,是作者哲学主张"第三条路"的体现。同时,作品的内容也与形式保持一致,主人公与读者由感性思维转向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打破了传统哲学中理性与感性二元对立的僵局,是"第三条路"的又一佐证。
段汉武米莉
关键词:《大海啊,大海》解构
焦虑的帝国号手──吉卜林诗歌作品分析
2016年
英国作家吉卜林的诗集《营房谣》(1892)、《七海》(1896)等以豪迈风趣的笔调讴歌了英国军队在海外殖民地的征战,为诗人赢得了"帝国号手"的称号;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七海》中的诗歌,发现豪迈的诗歌下方隐藏着吉卜林对当时大英帝国时局的焦虑和他对海外出生的新生殖民者的期望。
段汉武邵佳俊
关键词:吉卜林诗歌焦虑
论多丽丝·莱辛“太空小说”的殖民主义书写被引量:1
2013年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太空小说"是她最重要的文学创作之一,这个系列小说塑造了正面的殖民帝国形象,描绘了上帝一样的殖民者。为了美化殖民主义,"太空小说"中用了三大谎言:1.殖民活动是先进社会对落后社会进行援助,通过"和谐共生"以帮助殖民地发展;2.通过提供教育与培训提高殖民地人民的文化水平,促进殖民地经济与文化发展;3.殖民活动符合自然法则,对落后地区进行殖民是"必需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莱辛的殖民者身份,她在小说中表达了对殖民活动的理解与肯定,同时也完全显露了她的殖民主义思想。
陶淑琴
关键词:殖民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