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2001-1-13)

作品数:10 被引量:451H指数:9
相关作者:李月臣宫鹏刘春霞翁永玲陈晋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遥感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壤
  • 2篇地统计
  • 2篇土壤盐
  • 2篇黄河三角洲
  • 2篇变化检测
  • 1篇地统计分析
  • 1篇地统计学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盐分
  • 1篇盐分组成
  • 1篇盐渍
  • 1篇盐渍化
  • 1篇盐渍土
  • 1篇遥感应用
  • 1篇遥感影像
  • 1篇元胞
  • 1篇元胞自动机

机构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重庆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重庆大学

作者

  • 7篇李月臣
  • 5篇宫鹏
  • 4篇刘春霞
  • 2篇赵纯勇
  • 2篇翁永玲
  • 2篇杨华
  • 2篇陈晋
  • 1篇刘高焕
  • 1篇张锦水
  • 1篇何春阳
  • 1篇岳天祥
  • 1篇于德永
  • 1篇王红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北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情景模拟与预测被引量:35
2008年
以北方13省(市)为研究区,借助系统动力学(SD:System Dynamics)、人工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和元胞自动机(CA:Cellular Automata)模型建立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数量变化与空间分布相结合的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演变规律的动态模拟模型,并对研究区多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模拟.模型充分发挥了各子模型的特点和优势,综合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宏观驱动因素与微观格局演化特征,较全面地考虑了多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并引入CA模型中,利用BP神经网络简化了CA模型模拟过程中参量权重确定问题,提高了参量权值确定的精度和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模拟精度约74%,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对脆弱生态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复杂性和生态环境响应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模拟结果表明,未来30a中城建用地、林地、水体将明显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将不断减少,草地的数量则在波动变化中相对保持稳定;空间上,农牧交错带和东-南部地区变化最为显著.
李月臣何春阳
关键词:土地利用BP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系统动力学
利用Cokriging提高估算土壤盐离子浓度分布的精度——以黄河三角洲为例被引量:25
2005年
估算土壤中化学物质的含量与空间分布是了解多孔介质中水盐运移规律并进而因地制宜地提出盐渍土改良措施的关键。大面积的实地采样分析费时费力且耗资巨大。通过地统计分析,使用有限的采样数据可获得土壤溶质的准确变异。本文探讨和比较了Ordinarykriging(OK)与Cokriging(COK)这两种内插方法。结果显示一半的采样点数据的COK较之全部采样点数据的OK精度更高,相对均方根误差降幅为130.83%;采用同样的协同变量(239个全盐量数据),一半的采样点数据的COK较之全部采样点数据的COK精度更高,相对均方根误差降幅为20.10%。协同变量与主变量的相关度决定了COK的预测精度,当相关系数由77%升高为99%时,相对均方根误差降低了48.30%。
王红刘高焕宫鹏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地统计分析采样分析土壤溶质内插方法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盐分特征研究被引量:55
2006年
表层土壤含盐量,以及盐分组成和积盐厚度等是研究土壤盐渍化程度分级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对研究区盐渍土野外调查、采样和土样化学分析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盐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表层土壤总体含盐量较高,且盐渍化程度差异较大.土壤盐分中,阴离子以Cl-为主,占阴离子总量的89.95%,阳离子含量以Na+为主,占阳离子总量85.72%.盐分组成为钠型盐氯化物占优势,主要的可溶性盐为NaCl,其次是Na2SO4和CaCl2,MgCl2位居第三.对该区域表层土壤给出了由电导率预测Cl-、Na+和土壤盐分含量的模型.模型预测精度可靠,可用来快速、经济地模拟和预测该地区的土壤Cl-和Na+的含量.
翁永玲宫鹏
关键词:土壤盐分盐分组成电导率黄河三角洲
基于NDVI时间序列数据的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指标设计被引量:39
2005年
大中尺度土地覆盖格局及其变化检测是研究全球变化和能量平衡的重要内容.NDVI时间序列数据在土地覆盖变化动态遥感监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针对NDVI时间序列数据,现有的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方法和指标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分析现有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指标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新的基于交叉相关光谱匹配(CCSM)和兰氏距离的变化检测指标.该指标充分考虑了NDVI时间序列曲线形状和数值两个变化特征.理论与实例检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指标能够较好的抑制各种干扰噪音的影响,正确检测真实的土地覆盖变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测指标.
李月臣陈晋宫鹏岳天祥
关键词:变化检测
土壤盐渍化遥感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90
2006年
文章从地面数据的调查、盐渍土影象的目视判读特征、光谱特征和土壤盐渍化区域的植被特征以及多光谱、高光谱遥感技术等方面综述国内外应用遥感数据探测土壤盐渍化程度及其制图的研究。利用数字图象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进行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图象变换提取盐渍土信息;结合G IS方法在分类中加入非遥感数据来提高分类精度;在研究盐渍土的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应用高光谱技术定量或半定量地提取盐渍土信息。这都是制定综合治理措施、决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关键,也是进行区域土壤盐渍化动态预报的重要依据。
翁永玲宫鹏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遥感
土地覆盖变化遥感检测方法被引量:26
2006年
土地覆盖变化对与促进全球变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是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最有力的技术手段。各国学者发展了众多的变化检测方法,研究表明每种方法都具有优势与不足。实际研究中通常同时比较几种检测方法,选择其中最优的进行特定目的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变化检测研究中的遥感数据预处理、主要变化检测方法、变化检测阈值确定、变化类型分析以及检测精度检验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对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李月臣杨华刘春霞赵纯勇
关键词:变化检测遥感
北方13省1982年~1999年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85
2006年
植被覆盖变化研究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占据着的重要内容。北方13省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和过渡性明显,植被类型多样,是我国境内对全球变化反应较为敏感的生态系统地带。研究该地区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总体特征以及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本文基于NOAA/AVHRRNDVI数据,气候和土地覆盖数据对北方13省地区1982年~1999年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年间研完区植被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植被平均NDVI生长季增加了11.69%。春、秋两季植被增加趋势最为明显。植被变化与气温相关性显著而与降水无显著相关,气温升高引起的生长期提前和生长季延长是植被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类活动等非气候因子是影响植被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人类一方面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改善植被状况,另一方面不合理的活动又导致部分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研究区植被像元的NDVI有18.24%的面积显著增加,0.24%显著减少,其中耕地、草甸、草原和落叶阔叶林四种植被类型植被变化最为显著。
李月臣宫鹏刘春霞陈晋于德永
关键词:植被变化气温降水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空间变异特征与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选取——以北京地区为例被引量:9
2006年
遥感数据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提供了海量数据来源,如何选择合适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特定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成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地统计学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与遥感图像处理以及土地覆盖分类研究中,但应用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北京地区为研究区,运用遥感和地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空间结构的变异特征和合理的遥感影像数据源的选取问题做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地统计学方法能够揭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空间变异特征,有助于选择有效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李月臣杨华张锦水刘春霞赵纯勇
关键词:地统计学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
北方13省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61
2007年
对北方13省1989~1999年的宏观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水体的退化以及未利用地的不断扩展增加区域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生态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土地利用/覆盖总体破碎度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向着多样化和均质化方向发展;10年间,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重心的空间位置均有所变化。水体变化最明显,其次为未利用地、耕地和城建用地;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李月臣刘春霞
中国北方13省市区生态安全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32
2008年
为了寻求我国北方生态安全条件的土地利用/覆盖优化格局,加强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景观分析和空间变异分析方法对北方13省(市、区)生态安全动态变化及其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安全指数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人类活动等随机因素对生态安全的作用强度在增大,但是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相关仍然是该区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的决定性因素。10年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表现出下降趋势;空间上,中西部地区生态安全程度低于东部地区;13个省(市、区)的生态安全指数的变化表现为三种类型:先升后降型、先降后升型和持续下降型。
李月臣
关键词:生态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