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201006)
- 作品数:32 被引量:298H指数:13
- 相关作者:侯吉瑞郑泽宇罗旻刘中春刘慧卿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考虑介质变形和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压裂气井产能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低渗储层孔吼狭窄,储层物性差,基本无自然产能,需压裂才能经济开发。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并且由于有效应力改变有介质变形现象;针对低渗气藏物性特征,基于稳定渗流理论,利用保角变换原理,推导出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以及人工压裂缝的气藏垂直井产能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应力敏感系数和启动压力梯度以及人工裂缝长度对气井产能影响。该研究对低渗气藏垂直压裂井合理产能确定有一定指导意义。
- 姚健欢侯冬冬刘娟丁志文赵超左文永
- 关键词:压裂井应力敏感启动压力梯度
- 裂缝性油藏岩心渗吸实验及其应用被引量:15
- 2014年
- 以裂缝性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心静态渗吸实验,得到了不同物性岩心的渗吸采收率曲线。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了圆柱形岩心静态渗吸数学模型,并应用C++语言编程计算,得到了岩心的渗吸采收率数值曲线。通过调整数学模型中的相渗曲线和毛管力曲线参数,进行渗吸采收率数值曲线与物理模拟实验曲线的拟合,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拟合结果进行优选。根据拟合最优的渗吸采收率数值曲线,进行岩心相渗曲线和毛管力曲线的确定。
- 闫凤林刘慧卿杨海军李祥李建君翁小红
-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相渗曲线
- 灰岩岩屑模拟多孔介质稠油多级驱替试验
- 2014年
- 受稀油资源短缺的影响,稠油化学驱复合掺稀是未来塔河油田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向。稠油本身黏度大,加之油层埋藏深、高温、高矿化度,化学驱替剂的优选十分困难。鉴于表面活性剂在碳酸盐岩油藏堵水调剖中的应用较好,有必要讨论其在稠油驱替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利用物理模拟手段,开展了不同黏度稠油的连续水驱、表面活性剂驱、后续水驱试验,对比分析评价了表面活性剂(TH-1)的洗油性能及其对储层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驱替压力梯度、采收率随稠油黏度的变化规律,为表面活性剂驱在塔河稠油的先导试验和开发尝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 黎刚杨祖国秦飞欧阳冬王永康
- 关键词:塔河油田灰岩油藏多孔介质稠油驱替试验
-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可视化研究被引量:33
- 2014年
- 为了探索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水驱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设计并制作了满足相似性条件的宏观可视化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缝洞型油藏底水驱后氮气驱与氮气泡沫驱开采剩余油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底水驱后,剩余油主要以阁楼油的形式存在于高部位溶洞以及局部构造高部位;底水驱后氮气驱与氮气泡沫驱可分别提高采收率30.44%和39.10%;氮气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主要是通过氮气与原油的重力分异作用顶替阁楼油,但氮气的高流度同时也使得氮气驱易发生气窜;氮气泡沫驱则在氮气驱提高采收率的基础上,通过泡沫对气体的流度控制和阻力效应,抑制气窜,进一步扩大气体的波及体积,同时,氮气泡沫驱具有更高的洗油效率,从而得到比氮气驱更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 李海波侯吉瑞李巍苑登御李巍姜瑜苑玉静
-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氮气驱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塔河油田
-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氮气驱后剩余油可视化研究被引量:18
- 2016年
-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水驱开采后,仍残留有大量阁楼油、绕流油。利用氮气密度小,重力分异作用显著等特点将部分剩余油驱出,充分认识气驱之后剩余油的分布,对优化气驱设计方案具有借鉴意义。通过设计、制作物理可视化模型进行气驱模拟实验,直观展示缝洞型油藏气驱后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实验结果发现:氮气驱能有效地提高缝洞型油藏水驱后剩余油的采收率,但仍有部分残留油,如因气体气窜、底水能量不足而残留溶洞中部的窜流油,因气体洗油效率低而残留在裂缝中的油膜和小油段塞等;同时,注入方式、注入井别和注入速度等人为因素对气驱效果也有影响。研究成果为注气提高水驱后剩余油开采以及气驱后再次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实验依据,认为采用水气交替等不稳定注气方式、复杂区域注气以及适中的注入速度可提高气驱效果,也认识到了溶洞形状、缝洞分布等客观因素应作为后续深化研究的重点。
- 郑泽宇朱倘仟侯吉瑞罗旻高扬吴秀美屈鸣
-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剩余油
- 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氮气工艺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经过历年多轮次注水替油,油水界面不断抬升、注水失效井逐渐增多。针对构造顶部"洞顶油"难以动用的问题,塔河油田形成了以气水混注为主导的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为达到提高注气效果的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总结对注气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开井工作制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注气量设计以注气井剩余油估算和注气补能为依据,采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注气速度考虑"气液滑脱"影响,以大于6×104m3/d为宜;焖井时间不宜超过20 d;工作制度优化主要采用嘴流公式和多项管流公式进行油嘴设计。截至2013年底,塔河缝洞型油藏累计注气施工102口井/127井次,有效率87.5%,累计增油97 040 t,效果显著。
- 王建海李娣曾文广马清杰葛际江管润红
-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注气参数优化设计塔河油田
- 密度选择性堵水工艺在缝洞型油藏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油井易过早见水甚至暴性水淹,导致油井产量急剧下降,堵水成为重要的稳油控水措施。对缝洞型储层特征认识程度有限导致前期堵水效率低,常规固化颗粒堵剂无选择性,易将产层堵死,对此提出以聚合物托举、超低密度堵剂建立隔板、高强度堵剂封口的密度选择性堵水工艺,并将缝洞型储层分为上缝下洞型、上洞下缝型、洞-缝-洞型3种类型,结合3种储层特点提出相应配套堵水工艺,取得了较好的堵水增油效果。
- 何星吴文明李亮
-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储层分类塔河油田
- 缝洞型油藏单裂缝中气驱油规律被引量:6
- 2016年
- 为探索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过程中气驱油特征及气体窜逸规律,文中从分析裂缝中油气流动特征着手,设计制作了不同开度的单裂缝可视化有机玻璃模型,开展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裂缝注氮气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一定开度的裂缝,随着注气速度的增加,驱替形态逐渐从活塞驱变为非活塞驱,注气换油率也随之降低;对于不同开度的裂缝,窜逸系数与注气驱替拟线速度的关系均可用分式方程变形式拟合,且随着拟线速度的增加,窜逸系数趋于一个极限值,裂缝开度越大,窜逸系数极限值越小。基于窜逸系数建立的单裂缝气驱油流体流动区域识别图版,可用来分析不同裂缝开度与驱替拟线速度时气体在裂缝中的窜逸规律,也为深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气流动规律和分析开发动态提供支持。
- 吴颉衡赵凤兰侯吉瑞宋兆杰汪勇杨柳
- 关键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裂缝
- 孤岛油田底水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选区新方法被引量:13
- 2014年
- 在注入相同蒸汽量的基础上分析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效果时,许多学者忽略了注入总热量对蒸汽吞吐的影响。在注入总热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分析孤岛油田底水稠油油藏特征,选取研究区3种典型地层参数,即油层厚度分别为2-5,5-8和8 m以上,渗透率分别为500×10^-3,1 000×10^-3,2 000×10^-3μm^2,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30%,35%和40%,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从增油量、加热半径和底水锥进程度3个方面,对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建立了强底水和弱底水条件下普通稠油以及特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地层参数的筛选图版,利用该图版可有效分析底水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孤岛油田东区Ng3和中二北Ng5油层适合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孤北1区Ng3油层不适合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 杨阳刘慧卿庞占喜张兆祥陈庆元
- 关键词:稠油油藏底水油藏蒸汽吞吐注氮气孤岛油田
- 塔河油田碎屑岩油藏活性混合油堵水体系探索实验被引量:5
- 2013年
- 随着开发的逐步深入和注水规模的扩大,塔河油田碎屑岩油藏高含水水平井日益增多,堵水成为后期开展水平井综合治理的最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由于塔河碎屑岩油藏具有超深、高温、高盐、底水活跃、非均质性强等显著特点,常用的或单一乳化剂形成的乳化液堵剂稳定性和地层配伍性差,整体堵水效果较差。为此,基于活性混合油堵水的基本原理,探索采用塔河自产的稠油和稀油,通过优化混配比例和乳化体系,研制出活性混合油堵剂,并利用物理模拟手段系统评价该堵剂封堵性能及注入速率、渗透率、非均质性对其的影响,对形成具有塔河油田特色的乳状液堵剂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对碎屑岩油藏稳油控水、提高堵水有效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吴文明秦飞李亮刘广燕詹兆文
- 关键词:塔河油田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