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E2011203002)

作品数:10 被引量:85H指数:5
相关作者:彭艳孙建亮李志杰王素芬林策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轧机
  • 2篇碳钢
  • 2篇扭振
  • 2篇温轧
  • 2篇力学特性
  • 2篇连轧
  • 2篇回弹
  • 2篇板带
  • 2篇残余应力
  • 1篇带钢
  • 1篇等效
  • 1篇等效模型
  • 1篇低碳钢
  • 1篇定值
  • 1篇动态建模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法
  • 1篇再结晶
  • 1篇轧制力
  • 1篇振动

机构

  • 10篇燕山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中国重型机械...

作者

  • 10篇彭艳
  • 5篇孙建亮
  • 3篇王素芬
  • 3篇李志杰
  • 2篇林策
  • 2篇刘宏民
  • 1篇肖力子
  • 1篇王瑞鹏
  • 1篇邢建康
  • 1篇苏旭涛
  • 1篇臧勇
  • 1篇张明
  • 1篇邢春玲
  • 1篇王兴隆
  • 1篇张阳
  • 1篇高亚南

传媒

  • 2篇工程力学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钢铁
  • 1篇锻压技术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合金钢价电子结构与力学性能关联的计算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EET理论(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以经淬火-分配-回火(Q-P-T)工艺热处理的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其主要组成晶胞的价电子结构,提出表征微合金钢宏观力学性能的新参量:等效共价电子密度和键能统计值,并给出了准确定义及实验验证,从原子成键角度建立微合金钢各组成晶胞价电子结构相关参数与其强塑性的本质关联.研究表明:微合金钢中马氏体组元为硬脆相,对微合金钢力学性能主要起强化作用;奥氏体组元为塑软相,对微合金钢力学性能主要起韧化作用,而微合金钢表现出的宏观力学性能是其各组元晶胞的价电子结构参数与晶胞含量共同决定的结果.等效共价电子密度是其强度的表征,等效共价电子密度越大,微合金钢强度越大;而键能统计值是其塑性的表征,键能统计值越大,微合金钢塑性越大.
王兴隆彭艳
关键词:微合金钢价电子结构键能强塑性
1580热连轧机F2精轧机振动综合测试与分析被引量:19
2013年
针对迁钢1580热连轧生产线F2轧机在轧制薄规格产品时频繁出现的异常振动现象,组织了对其扭振、垂振及水平振动的综合测试。分析表明:轧机扭振和垂振是受迫振动,激励来自工作辊水平振动,工作辊轴承座衬板与机架衬板间间隙过大是造成轧机振动的直接原因,提出了减小工作辊轴承座与机架间间隙的振动抑制方案。现场对工作辊轴承座分别加装0.3和0.7mm两种规格的衬板垫片进行了试验,测试信号显示异常振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效果令人满意。
高亚南彭艳孙建亮苏旭涛赵林李修琨
关键词:热连轧机扭振
板形缺陷板料冲压变形及回弹仿真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在实际冲压弯曲工艺中,如果板料带有初始残余应力(板形缺陷),会与弯曲应力叠加,对板料的冲压变形及回弹产生影响。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研究在不同初始残余应力峰值和不同板料厚度下的板形缺陷板料的冲压变形及回弹规律。研究表明:沿板料宽度方向,不同残余应力处的变形及回弹均不均匀,且这种变形及回弹的不均匀随着初始残余应力峰值的增大和板料厚度的减小而愈加明显。
林策彭艳孙建亮丁开荣
关键词:板形缺陷残余应力有限元法回弹
考虑初始残余应力的板料弯曲回弹理论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在实际弯曲加工过程中,板料内部如果带有初始残余应力,将与弯曲应力发生叠加,对板料的回弹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传统的回弹理论都没有考虑初始残余应力的影响,该文基于平面应变假设,采用服从Mises屈服准则和线性强化材料模型,推导了考虑初始残余应力的板料弯曲回弹角近似公式并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了残余应力板料弯曲回弹仿真对比分析。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和厚度对板料回弹均有较大影响:沿宽度方向,不同初始残余应力处的板料回弹并不均匀;增大初始残余应力峰值和减小板料厚度均使不同初始残余应力处板料的回弹差值增大。
林策彭艳孙建亮
关键词:残余应力回弹
六辊轧机扭振动态建模及与板带钢质量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考虑轧机扭振与辊系沿轴向动态特性和板带材质量的关系,基于连续体动力学建立了六辊轧机扭振动力学模型,包括轧机辊系等效模型和辊身与辊径过渡部分等效模型。根据轧制速度与轧辊角速度的关系,建立了板带钢前后张力、轧制力等参数与辊系扭振的关系模型。基于所建模型对某六辊轧机施加位移激励模拟扭振情况,仿真分析了轧机辊系和板带钢在扭振激励下的三维动态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轧辊角位移和角速度沿辊身长度方向波动较小;轧辊扭振使轧制压力、前张应力和后张应力横向分布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扭振对前张应力分布影响较大,即对板带钢板形产生影响,且传动侧的波动幅值大于操作侧。
孙建亮张明彭艳
关键词:六辊轧机辊系等效模型扭振
轧机耦合振动机理研究被引量:23
2013年
轧机振动一直是困扰板带轧制发展的重要问题,已有的研究无法解释几种轧机振动内部的影响关系。轧机的异常振动包含轧机垂直振动、工作辊水平振动和主传动系统扭振,这三种振动形式复杂且交叉影响,增加振动模型的建立的复杂程度,不利于理论分析。通过分析轧制力对轧机水平刚度的影响,建立轧机系统垂直振动、工作辊水平振动和主传动系统扭振间相互影响的函数关系,建立轧机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轧机耦合振动机理;分析振动特性,分析轧机系统各参数对振动特性的影响,对照生产测试数据验证耦合影响的存在,分析实际生产中振动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1580热轧机组的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热轧薄带钢时频繁发生异常振动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改进优化建议。
王瑞鹏彭艳张阳孙建亮
关键词:轧机固有频率
中碳钢温变形的力学特性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对中碳钢铁素体+珠光体组织进行温变形压缩试验,研究其在不同变形温度(500~700℃)和应变率(0.001~10s-1)条件下的流变行为及其主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温变形过程先从铁素体变形开始,而后珠光体开始变形,渗碳体片层结构被破坏;铁素体晶粒细化至1~2μm;珠光体片层被破坏使流变应力形成峰值;温变形流变应力曲线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性,对工件塑性成形、工模具载荷分布及变形产生重要影响.
李志杰彭艳刘宏民王素芬肖力子
关键词:中碳钢温变形流变应力热模拟
温轧及球化退火对45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对温轧后的45钢进行球化退火,研究了温轧及球化退火工艺参数的变化对退火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讨论了45钢温轧+球化退火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温轧能加速球化和再结晶过程;随着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球化和再结晶更加充分。退火后渗碳体平均粒径在1.2μm以下,铁素体粒径在2.5μm以下,综合力学性能良好。该退火工艺简单,周期短,证明了温轧工艺的可行性。
邢春玲彭艳邢建康臧勇
关键词:温轧球化退火再结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基于非定值变形抗力板带温轧轧制力数学模型研究
2013年
对板带钢温轧过程的轧制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非定值变形抗力的轧制力计算模型。将变形区接触弧离散成微段单元,建立了各分段微单元关于变形量和变形速率的计算模型,确定了微段变形抗力。在卡尔曼平衡微分方程基础上,以弦代弧计算,建立了各微段的单位轧制压力。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对温轧变形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温轧轧制力模型精度较高,计算结果比现有模型的计算结果更为准确。
李志杰彭艳刘宏民王素芬肖力子
关键词:温轧变形抗力数学模型板带
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的低碳钢冷轧基板力学特性
2012年
以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的低碳钢作为冷轧基板,在实验室二辊可逆轧机上进行不同程度的冷变形,对不同变形后的冷轧板进行室温拉伸试验和显微硬度值测定,分析了其加工硬化情况,并对不同冷变形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碳钢经冷变形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增大,加工硬化显著;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的珠光体,晶粒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拉长细化。
王素芬彭艳李志杰肖力子
关键词:薄板坯连铸连轧低碳钢冷变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