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WW005)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李伟昉张杰上官燕王彦军任洪玲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三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文学
  • 1篇德国文学
  • 1篇德勒兹
  • 1篇东方文学
  • 1篇学科
  • 1篇研究方法
  • 1篇游荡
  • 1篇雨果
  • 1篇整体思维
  • 1篇殖民
  • 1篇弱势
  • 1篇莎士比亚
  • 1篇诗学
  • 1篇实证
  • 1篇视域
  • 1篇枢纽站
  • 1篇思维
  • 1篇特曼
  • 1篇特色论
  • 1篇铁路

机构

  • 4篇河南大学
  • 3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燕山大学

作者

  • 4篇李伟昉
  • 3篇张杰
  • 1篇任洪玲
  • 1篇上官燕
  • 1篇王彦军

传媒

  • 2篇外国文学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汉语言文学研...
  • 1篇德语人文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关于东方文学比较研究的思考被引量:3
2015年
东方文学研究相对于西方文学研究而言,一直显得较为滞后和冷落。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摆脱重西方轻东方的"西方中心"观念,重拾东方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感,积极规划,全盘考虑。既要全方位梳理东方各国文学内部的纵向继承性发展,又要梳理东方各国文学之间相互接触的影响关系与无影响的平行关系,深入探讨其实际存在的异质性,同时更要关注作为整体的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相互交流情况。东方文学研究不是在同一个文化圈或两个文化圈内进行的,而是需要在跨越几个文化圈基础上进行的综合研究。通过这种有难度且复杂的综合研究,旨在充分展示作为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方文化的丰富多彩与独特魅力,找出东方文学特有的创作规律、审美形态及其丰厚意蕴,形成东方文学自己的特色与话语,从而完成与"西方学"平等对话、有效互补的真正意义上的"东方学"的建构。只有这样,东方文学研究才能自成体系,在世界文学研究领域彰显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和意义。
李伟昉
关键词:东方文学
论朗松对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奠基性贡献——以《文学史方法》为中心被引量:4
2016年
朗松对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方法做出了建设性的学术勾画,隐含了后来被梵·第根总结出来的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研究的基本因素。他主张以历史方法研究文学史,历史地处理文学作品的来源和影响问题,具有明显的实证主义特征。他强调文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却又意识到文学研究不同于历史研究;重视"特殊事实",又不忽略"感情色彩""美学意义"与"鉴赏趣味";关注影响,却反对把类似关系随意扩大为从属关系;既强调影响,又推崇独创。朗松的比较文学思想对于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做出了奠基性的学术贡献,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李伟昉
宝云尼枢纽站
2013年
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利益的推动下,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修建了庞大的铁路系统,这是大不列颠物质文明与帝国权力的充分体现。印度人接受了这种技术,认为铁路或可使广袤的、分裂的印度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不过在铁路系统中,由殖民者男性与印度土著妇女结合所孕育的盎格鲁-印度人一直占据着重要的职位。这个族群坚持认同父辈的血统与身份,虔诚地维护英军的殖民统治,其兴衰见证了英殖民者的历史。文章希望以英国作家约翰·马斯特斯的小说《宝云尼枢纽站》作为代表,来分析英印人在追忆欧洲血统与融入印度社会间的身份认同尴尬,以及在印度铁路线上殖民与反殖民力量的冲突。
张杰
关键词:铁路殖民
雨果莎评及其特色论——以《莎士比亚传》为中心被引量:1
2016年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研究专著《莎士比亚传》在西方莎评史上别具一格,意义非凡。他不孤立、封闭地研究莎士比亚,而是立足于比较意识与整体思维,有意识地把莎士比亚置于宏阔的文学史上已有的大家系列中加以相互观照,观照中既强调共性,又突出差异,使其以极其鲜明的特色和罕见的丰富性呈现出来,进而彰显其在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价值和地位。他的莎评已经使用了后来被称为比较文学学科的研究方法,理应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先驱之一。雨果认为莎士比亚是集诗人、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于一身的杰出天才,在戏剧创作中把对照原则发挥到了惟妙惟肖的极致。他非常看重《哈姆雷特》《麦克白》《奥瑟罗》《李尔王》等四大悲剧,并从人性与道德的角度对四部悲剧的主人公作了颇具个性的阐发。他把浪漫派对莎士比亚伟大之处的感悟和体验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出来,是对莎士比亚艺术成就最真诚、最激情、最具震撼力的辩护,其研究方法对我们当下从事学术研究也颇具启迪与借鉴价值。
李伟昉
关键词:整体思维研究方法
巴黎城里的游荡者和游荡者眼中的巴黎城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以瓦尔特·本雅明有关城市的相关作品为基础,聚焦于19世纪巴黎城里的游荡者,考察了游荡者在以城市重建为标志的巴黎城现代化过程中产生、发展和消失的命运,同时阐述了在巴黎城现代化的各个阶段,游荡者与其中出现的重要主题之间的关联。作为资本主义大都市的代表,19世纪的巴黎城堪称现代性的化身,这样的现代性正是被产生于其中却又与之保持距离的游荡者所打量。借助这个转瞬即逝的城市土生子的目光,我们不仅看到了巴黎城身上镌刻的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历史和现代性,还领悟到巴黎城现代化的真正含义。
上官燕
吉哈特·霍普特曼的柏林戏剧被引量:1
2016年
在易卜生问题剧的影响下,以吉哈特·霍普特曼等为代表的剧作家在柏林成长起来。霍普特曼的《日出之前》、《织工们》等戏剧作品坚持书写底层民众,同时运用生理遗传学观点分析人物的命运,这种自然主义的戏剧文学倾向打破德国戏剧舞台上古典主义占据主流的传统。与法国认为自然主义延续并强调了现实主义有所不同的是,霍普特曼及其他德国剧作家将这场文学运动发展为一场"现代"的文学运动。在19世纪末德国戏剧繁荣发展的过程中,柏林见证并成就霍普特曼的伟大。柏林也由此超越慕尼黑、法兰克福等城市,开始掌握德国文学的领导权。
张杰
关键词:戏剧作品特曼哈特德国文学文学倾向自然主义
德勒兹文化视域中弱势概念的诗学解读被引量:2
2014年
"弱势"是德勒兹思想的重要概念,与其"生成"概念密切相关。通过对强势与弱势的辨识与分析,德勒兹清晰地揭示出弱势概念的本质内涵,这构成其弱势概念研究的基础。弱势概念是德勒兹进行文学、语言和电影研究的主要切入视角,通过对弱势文学、弱势语言和弱势电影思想的论述,德勒兹隐现地建构起弱势概念的思想谱系。弱势是德勒兹文学研究的关键词,语言的弱势化使用是产生弱势文学的重要前提。生成是定义弱势语言的重要因素,促成德勒兹提出"生成—弱势"思想。弱势电影并不强调再现,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成行为。
王彦军任洪玲
关键词:德勒兹强势弱势
托马斯·曼的精神故乡:吕贝克
2017年
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以其故乡、德国北方古城吕贝克为背景,描绘了19世纪有教养的德国市民家庭的几代兴衰史。与充满波西米亚艺术气息的南方城市慕尼黑相比,吕贝克象征着传统、静态、等级、勤奋、尊严与道德,文章由此展开对城市与市民性格关系的探讨。不过有教养的市民阶级的发展趋势是:世俗和身体的力量逐渐衰退,精神和对哲学与艺术的觉悟却不断增长,出身于该阶级的曼对此感同身受。成年后他定居慕尼黑,其笔下的艺术家形象也多被安置于这座城市。在曼的作品中,吕贝克与慕尼黑、北方与南方构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对立。
张杰
论跨学科研究与影响研究的关系——从美国比较文学定义谈起被引量:5
2013年
跨学科研究由比较文学美国学派提出,并成为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之间阵线分明的根本分歧。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认识并不全面,对一个方面的强调无形之中遮蔽了另一个事实的存在,即跨学科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关联。从研究理路与方法看,跨学科研究没有超越影响研究的基本特征,仍然属于影响研究。从理论上理清跨学科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全面完整地认识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及其相容性,而且有利于比较文学学科的科学建构与健康发展。
李伟昉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实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