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2008ZX10002-005-3)

作品数:11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段钟平陈煜刘旭华郑素军刘梅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衰竭
  • 5篇急性肝
  • 4篇慢性
  • 4篇肝衰
  • 4篇肝衰竭
  • 3篇重型
  • 3篇重型肝炎
  • 3篇细胞
  • 3篇急性肝衰
  • 3篇急性肝衰竭
  • 3篇功能衰竭
  • 3篇肝炎
  • 2篇乙型
  • 2篇乙型重型肝炎
  • 2篇胃肠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重型...
  • 2篇肝病
  • 2篇肝功
  • 2篇肝功能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段钟平
  • 8篇陈煜
  • 7篇郑素军
  • 7篇刘旭华
  • 6篇丁美
  • 6篇刘梅
  • 5篇赵军
  • 3篇许伟红
  • 3篇吕志武
  • 2篇王泰龄
  • 2篇祖可佳
  • 2篇陈义森
  • 1篇曹红梅
  • 1篇王世美
  • 1篇王艺静
  • 1篇张桓虎
  • 1篇张帆
  • 1篇李卫红
  • 1篇安威
  • 1篇董蕾

传媒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肝脏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1
  • 8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侧脑室注入胃动素对大鼠摄食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侧脑室注入胃动素(motilin)对大鼠摄食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侧脑室胃动素注入的方法,测量大鼠进食量及体重变化,并利用被动避暗回避反射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第2、4、6、8、10、12、14天Motilin组大鼠每日平均摄食量较多,与正常对照组及人工脑脊液(ACS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正常对照组与ACS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ACSF组、Motilin组大鼠在第2天的体重变化分别为(3.9±1.5)g、(-1.8±1.9)g、(-1.6±2.2)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F组和Motilin组大鼠体重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F组与Motil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6、8、10、12、14天Motilin组大鼠每日体重增加为负值,与正常对照组及ACSF组(体重增加为正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正常对照组与ACS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避暗回避反射实验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Motilin组进洞潜伏期最短[(86.59±35.85)s],平均错误次数最多[(4.57±2.12)次],与正常对照组及ACS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与ACSF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胃动素可使大鼠体重减轻,摄食量增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刘梅郑素军董蕾段钟平陈煜刘旭华曹红梅
关键词:胃动素摄食记忆
枳实消痞汤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枳实消痞汤高、中、低剂量以及莫沙比利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的影响及其变化特点。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模型,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分别记录正常对照组(10只)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组(10只),莫沙比利组(10只)以及枳实消痞汤高(10只)、中(10只)、低剂量组(10只)的胃肠消化间期MMC,并对各组大鼠胃肠消化间期MMC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莫沙比利组相比较,枳实消痞汤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胃窦、十二指肠、空肠MMCⅡ相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58,P=0.879);与低剂量组相比较,中剂量组胃窦、十二指肠、空肠MMCⅡ相显著缩短(P=0.001);与莫沙比利组相比较,枳实消痞汤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胃窦、十二指肠、空肠MMCⅢ相持续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67和0.441),枳实消痞汤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比较,胃窦、十二指肠、空肠MMCⅢ相持续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41);与低剂量组相比较,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胃窦、十二指肠、空肠MMCⅢ相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4);与莫沙比利组相比较,枳实消痞汤高、中、低剂量组对周期的改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72,0.347,0.716)。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MMCⅡ相显著延长,呈移行性簇状收缩,MMCⅢ相明显缩短,这可能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枳实消痞汤高、中、低剂量和莫沙比利组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MMCⅡ相缩短和MMCⅢ相延长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枳实消痞汤高剂量、中剂量和莫沙比利组临床效果相近。提示枳实消痞汤对改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胃动力障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王艺静刘梅段钟平陈煜郑素军赵军丁美张桓虎
关键词:枳实消痞汤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慢性肝脏疾病及改善营养代谢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人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前叶嗜酸粒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大部分通过其递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发挥作用。其能够治疗慢性肝病及改善严重创伤、烧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心力衰竭等危重症患者的营养代谢状态。
张雪梅丁惠国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营养不良慢性肝病
过表达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对HepG2细胞代谢能力的影响
2010年
HepG2细胞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增殖力、并且能分泌多种血浆蛋白等优点,而它的某些合成代谢功能远不能满足生物人工肝的要求。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作为肝脏中富集的转录因子之一,对肝脏的功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实验采用脂质体的方法,将人的C/EBPa基因导入HepG2细胞中,以探究C/EBPa对HepG2细胞系代谢能力的影响。
陈煜李文李卫红张海燕丁美任锋安威段钟平
关键词:代谢
急性肝衰竭大鼠胃肠运动改变与肠神经元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急性肝衰竭大鼠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变化与肠神经元的关系。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使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正常大鼠和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采用TUNEL法、5-HT和NSE免疫组化法检测空肠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急性肝衰竭大鼠空肠MMC周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1897.71±815.77对1384.17±449.34S,P<0.05),尤以Ⅱ期延长为主(1870.90±1010.35S对643.04±450.67S,P<0.05),成簇状移行性收缩,Ⅲ期显著缩短(31.41±11.17S对53.11±14.74S,P<0.05);急性肝衰竭大鼠肠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多,TUNEL染色阳性细胞核固缩或碎裂,呈棕黄色,细胞大小不一;5-HT和NSE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急性肝衰竭大鼠阳性物质表达较正常大鼠减少。结论急性肝衰竭大鼠胃肠MMCⅡ期延长,Ⅲ期明显缩短,导致胃肠动力异常,可能与肠神经元的凋亡有关。
许伟红刘梅吕志武陈煜郑素军刘旭华赵军丁美段钟平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移行性复合运动肠神经元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TLR3和TLR9的mRNA表达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LR2、TLR3和TLR9的mRNA表达,为慢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慢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LR2、TLR3和TLR9表达,并以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PBMC中TLR2和TLR9的mRNA表达较肝硬化患者明显增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TLR2和TLR9表达分别为肝硬化患者的2.73和2.52倍,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TLR3的mRNA表达较肝硬化患者减少,慢性重型肝炎患者TLR3表达为肝硬化患者的88%。结论 TLR2、TLR9上调和TLR3下调可能参与了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过程;动态观察患者体内TLRs表达可能更有助于揭示TLRs在慢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陈煜时红波张帆丁美赵军刘旭华段钟平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91例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分析不同肝损伤基础上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与肝衰竭类型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91例CSHB临床和病理资料,按其发病前肝损伤基础为慢性HBV携带(HBC)、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LC)分组,分析各组患者表现的肝衰竭类型、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结果 91例CSHB患者男74例,女17例,平均(40.6±11.2)岁,发生在HBC、CHB、LC基础上分别占9.9%、7.7%和82.4%,HBC组年龄明显低于另两组。各组肝衰竭类型均以亚急性为主,发生肝衰竭时间为15~150天,平均(42.2±30.6)天,以高黄疸、腹水为突出特点。常见诱因为劳累、重叠感染、药物性及酒精性肝损伤。不同肝损伤基础CSHB的PTA、TBiL无差异,ALB、CHE、CHO三组依次降低,肝硬化组最低,HBV-DNA定量则为HBC组高于LC组。HBC和CHB基础上的CSHB肝脏病理表现主要为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病变较均匀,与无慢性肝病基础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并无显著差异,CHB基础上者出现广泛坏死时极易掩盖原有病变,Masson染色可显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肝硬化基础上者病变不均一,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的同时总有部分结节保留,不同部位坏死范围及新旧程度不一。结论我国CSHB多发生于肝硬化基础上,其对应肝衰竭类型为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而发生在HBC和CHB基础上的CSHB则属于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
孙龙春刘旭华刘梅祖可佳陈义森王泰龄段钟平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肝脏病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急性肝衰竭大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的变化特点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观察急性肝衰竭大鼠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的变化及其特点. 方法 采用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分别记录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肝衰竭模型组大鼠的胃肠消化间期MMC,并对两组大鼠胃肠消化间期MMC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大鼠胃窦和十二指肠MMCⅡ相:急性肝衰竭组分别为(1519.00±831.14)s和(1535.86±930.50)s,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73.61±409.98)s和(541.09±342.30)s,急性肝衰竭组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t值分别为-3.97和-3.85,P值均〈0.05.大鼠胃窦和十二指肠MMCⅢ相:急性肝衰竭组分别为(23.39±6.36)s和(27.02±11.50)s,正常对照组分别(53.32±14.01)s和(53.81±1 3.64)s,急性肝衰竭组比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u值分别为-4.99和4.66,P值均〈0.05.胃窦Ⅲ相频率:急性肝衰竭组为(0.04±0.01)HZ,正常对照组为(0.22±0.01)HZ,u=-4.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鼠空肠MMC周期和MMCⅡ相:急性肝衰竭组分别为(1897.71±815.77)s和(1870.90±1010.35)s,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384.17±449.34)s和(643.04±450.67)s,两组比较,u=-1.63和t=-4.94,P值均〈0.05.大鼠空肠MMCⅢ相持续时间:急性肝衰竭组为(31.41土11.17)s,正常对照组为(53.11±14.74)s,t=5.10,P〈0.05.大鼠胃窦和十二指肠MMC周期、十二指肠MMCⅢ相频率和空肠Ⅲ相频率变化,两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肝衰竭大鼠MMCⅡ相显著延长,呈移行性簇状收缩,MMCⅢ相缩短,空肠MMC周期延长,可能是导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主要原因.
刘梅许伟红段钟平陈煜郑素军刘旭华张晶赵军丁美吕志武
关键词:胃肠活动动力学
9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肝衰竭的临床和病理形态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CSHB临床和病理资料,按其发病前基础病情分为慢性HBV携带组(HBC)、慢性乙型肝炎组(CHB)和肝硬化组(LC),分析各组患者出现肝衰竭的类型、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结果 91例CSHB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0.6±11.2)岁,发生在HBC者9例(9.9%)、CHB者7例(7.7%)、LC者75例(82.4%).平均年龄在HBC组为(25.8±6.6)岁、CHB组为(36.9±9.0)岁、LC组为(42.0±10.5),HBC组平均年龄较CHB组和LC组小,P值分别为0.032和0.001.各组患者肝衰竭类型均以哑急性为主,发生肝衰竭时间为15~150d,平均(42.2±30.6)d,以黄疸深、腹水为突出特点.常见诱因为劳累、重叠感染、病毒变异、应用肝损伤药物及饮酒.各组CSHB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和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蛋白、胆碱酯酶在LC组分别为(30.3±5.1)g/L和(2926.8±1471.1)U/L、HBC组分别为(35.6±5.1)g/L和(4363.5±2063.2)U/L、CHB组分别为(37.4±5.0)g/L和(5167.1±1522.1)U/L,LC组白蛋白、胆碱酯酶均明显低于HBC组和CHB组,F值分别为9.450和9.297,P值均<0.01.胆固醇LC组为(1.8±1.0)mmol/L、HBC组为(2.9±1.0)mmol/L,LC组低于HBC组,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定量HBC组为(6.8±1.7)log10拷贝/ml、LC组为(4.2±2.6)log10拷贝/ml,HBC组高于LC组,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C和CHB基础上的CSHB肝脏病理表现主要为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病变较均匀,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特点并无显著区别,CHB基础上的CSHB,出现广泛坏死时极易掩盖原有病变,Masson染色可显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肝硬化基础上者病变不均一,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的同时总有部分结节保留,不同部位坏死范围及新旧程度不一.结论 我国CSHB多发生于肝硬化基础上,其病理特征与慢加急/亚急性肝�
刘旭华郑素军祖可佳陈煜陈义森王泰龄段钟平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功能衰竭
神经营养因子3对急性肝损伤大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T-3)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igrating motorcomplex,MMC)的影响。方法选用纯种无特定病原体SD大鼠24只,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肝损伤组。正常对照组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用D-氨基半乳糖诱导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多道生理记录仪分别记录急性肝损伤组大鼠尾静脉注射NT-3前后胃肠消化间期MMC,并对大鼠胃肠消化间期MMC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EL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与急性肝损伤组大鼠血清NT-3浓度。急性肝损伤组大鼠尾静脉注射NT-3前后胃肠消化间期MMC,并对大鼠胃肠消化间期MMC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EL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与急性肝损伤组大鼠血清NT-3浓度。结果与急性肝损伤组大鼠尾静脉注射NT-3前相比较,注射NT-3后大鼠胃窦MMC周期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MMCⅠ相、MMCⅢ相及MMCⅣ相持续时间显著延长[(577.44±248.60)s vs(343.58±227.30)s,(80.94±21.15)s vs(24.76±7.41)s,(405.69±131.34)s vs(191.67±128.15)s,P<0.05],MMCⅡ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883.94±488.50)s vs(1519.00±831.14)s,P<0.05];大鼠十二指肠MMC周期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MMCⅠ相、MMCⅢ相及MMCⅣ相持续时间显著延长[(557.63±335.14)s vs(309.46±220.22)s,(75.91±15.75)s vs(31.15±13.67)s,(423.38±135.22)s vs(209.77±123.83)s,P<0.05],MMCⅡ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748.81±579.69)s vs(1535.86±930.50)s,P<0.05];大鼠空肠MMC周期及MMCⅠ相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MMCⅢ相及MMCⅣ相持续时间显著延长[(86.58±23.40)s vs(31.41±16.09)s,(385.18±110.02)svs(220.59±159.30)s,P<0.05],MMCⅡ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876.89±652.01)s vs(1870.89±1010.35)s,P<0.05]。急性肝损伤组大鼠血清NT-3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0.75±0.49)ng/ml vs(0.27±0.01)n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T-3可增强急性肝损伤大鼠胃肠动力。
刘梅许伟红段钟平郑素军陈煜刘旭华赵军丁美吕志武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3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