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6JSBYJ007)

作品数:8 被引量:639H指数:7
相关作者:欧向军秦永东朱灵子甄峰赵清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熵值法
  • 2篇动力分析
  • 2篇区域经济
  • 2篇区域经济差异
  • 2篇经济差异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化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圈
  • 1篇徐州都市圈
  • 1篇演化动力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分区
  • 1篇土地利用综合...
  • 1篇区域城市化
  • 1篇区域城市化水...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机构

  • 8篇徐州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作者

  • 8篇欧向军
  • 4篇秦永东
  • 3篇朱灵子
  • 2篇赵清
  • 2篇甄峰
  • 2篇沈正平
  • 1篇刘国平
  • 1篇顾晓波
  • 1篇吴泓
  • 1篇王仲智
  • 1篇葛兆帅
  • 1篇李陈
  • 1篇徐珣
  • 1篇丛明珠

传媒

  • 4篇地理研究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城市问题
  • 1篇工业技术经济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区域分离系数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定量分析被引量:60
2007年
本文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运用基尼系数和塞尔指数定量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水平与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区域总差异扩大的同时,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县域之间的差异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区位条件、区域发展策略、产业结构转换、乡镇企业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发育程度等7个因素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变化的影响,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方法,定量比较了它们的主次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市场发育程度、产业结构转换和区域发展策略是造成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最主要因素。
欧向军赵清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
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412
2008年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等4个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1991~2005年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主要表现为经济城市化和地域景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人口城市化对区域城市化的总体贡献不断减弱;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元线型回归模型对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市场力、内源力、外向力和行政力依次是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中,市场力和行政力是促进江苏省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理想动力。
欧向军甄峰秦永东朱灵子吴泓
关键词:熵值法
江苏省产业带建设效应与演化动力被引量:7
2011年
在综述国内外产业带相关概念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对江苏省产业带建设过程及其区域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从产业带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产业带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构建出产业带形成与发展动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产业带形成与发展的演化动力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表明:江苏省通过产业带建设布局与发展,使南北区域差异扩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抑制,推进产业带在全省经济地位提升的同时,产业带内县市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强度得到增强。与此同时,产业带形成与发展的动力不断发生变化,逐步由单元推进转向多元并进,即由资源开发为主向基础设施引导为主转化,进而转向外向开拓、中心城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多元并进局面。
欧向军沈正平
关键词:产业带熵值法
江苏省城市化差异及其动力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城市化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指标,对地区发展有较强的指示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相应更高;通过不平衡指数,发现江苏省城市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南北差异和市县差异;从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构建评价江苏省城市化动力的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探讨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同时社会和生态方面的因素也逐显重要。
朱灵子欧向军秦永东
关键词:城市化熵值法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被引量:95
2008年
在回顾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以县市为研究单元,从土地资源利用的结构、投入、产出、生态、动态和潜力等6个方面,遴选出25个指标,组成区域土地利用分区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借助SPS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市土地利用程度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南北区域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县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水平相对较高,并由南向北逐渐递减,梯度差异地域特征显著;参考综合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特点和区划单元空间位置的连续性,将江苏省划分为3个一级土地利用区域,即江南地区、江淮地区和淮北地区;并进一步划分为环太湖地区、宁镇山地丘陵地区、江淮沿江地区、江淮沿海地区、里下河平原地区、淮北沿海地区和沿黄河故道地区等7个二级土地利用区域。
丛明珠欧向军赵清王仲智葛兆帅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区主成分分析
产业结构转换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初探——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19
2007年
本文从技术创新、供给动力、需求能力、对外贸易、结构因素和政策推动等方面,构建出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各县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由南向北逐步递减;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各县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通过泰尔指数的地理分解,结合地理分区的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影响,发现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强弱两类区域逐渐分离,认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造成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主要因素。
欧向军沈正平朱灵子秦永东
关键词:产业结构转换区域经济差异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徐州都市圈空间重组分形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在综述国内外都市圈空间结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联系强度的角度出发,计算徐州都市圈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划分出徐州都市圈的空间层次范围;并运用分形理论,对比分形的自相似特征,分析徐州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情况,探讨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的空间重组方案。
欧向军顾晓波李陈徐珣刘国平
关键词:经济联系强度都市圈分维值空间结构
基于熵值法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以徐州市为例被引量:28
2008年
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1991-2005年徐州市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代以来,徐州市区人居环境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并据此就徐州市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人居环境的措施和对策。
秦永东欧向军甄峰
关键词:人居环境熵值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