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60023)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黄伟更多>>
- 相关机构:肇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 20世纪初期海外粤剧演出习俗探微被引量:5
- 2014年
- 粤剧自清咸丰年间传入东南亚、美洲等地之后,经过百余年发展,与国内的粤剧在组班方式、舞台风尚、艺人起居、观众喜好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差异,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演出习俗。
- 黄伟
- 关键词:演出习俗
- 清代广州外江班“近徽班”考略——以广州外江梨园会馆碑刻资料为考察对象
- 2017年
- 18世纪中后叶是外省戏班在广东发展的鼎盛时期,来自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等省近百个戏班云集五羊城,花雅并奏,诸腔杂陈,极大地推动了岭南与江南各省的戏曲交流,加速了各地方戏曲声腔的融合。外江班艺人不但可以省内搭班,而且还可以跨省搭班。安徽戏班入粤甚早,尽管在数量上并不占优,但却引领了皮簧新腔的时代潮流。清代广州外江班演唱声腔"近徽班"的事实说明,早在清乾隆年间,号称"乱弹""二簧"的皮簧声腔即已在江南各省广为流行。
- 黄伟
- 关键词:清代
- 粤剧行会组织八和会馆变革历程考略
- 2016年
- 作为粤剧的行会组织和管理机构,八和会馆伴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经历了多次历史性的变革。行会名称除八和会馆外,还有八和公会、广东优界八和剧员工会、八和粤剧协进会、广东省八和粤剧职工大会等不同称谓;管理体制也经历了行长制、委员制、理事制等不同的管理模式。战后八和会馆出现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爱国艺人受重用、女艺人进入领导层等新的变革。八和会馆的变革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粤剧与时代的紧密联系。
- 黄伟
- 关键词:粤剧
- 战后粤剧行会组织八和会馆的重建与新变
- 2016年
- 粤剧行会组织八和会馆是粤剧艺人的大本营,是戏班与各地前来买戏的主会洽谈业务、签订合同的中介机构,也是伶人散班期间或未搭班之前临时栖息的场所。旧八和会馆在二战期间毁于日军炮火。战后,海内外八和子弟集资修建了新八和会馆,并于1947年初投入使用。战后粤剧行会组织在行会名称、组织机构、业务管理、权力分配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新的变革,为粤剧的复兴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黄伟
- 关键词:粤剧
- 二战前后粤剧艺人在北美的生存境况——以旧金山为考察中心
- 2016年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大批粤剧艺人远渡重洋,赴北美大陆演艺谋生,以旧金山为中心的北美粤剧遂成燎原之势。但由于受到战争及世界性经济萧条的影响,北美粤剧艺人的生存境况大多不佳。他们或因行情不熟而上当受骗,或因无钱养家而兼职副业,或被征入伍而因祸得福。粤剧艺人舞台背后的遭遇,真实地反映了乱世之秋海外粤剧艺人的生存境况。
- 黄伟
- 关键词:旧金山生存境况
- 省港班对粤剧的变革及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省港班对粤剧进行了全方位的变革。剧目方面,传统"江湖十八本"逐渐淡出舞台,新编剧目大量增加;伴奏方面,西洋乐器大量引入,形成了中西合璧的音乐伴奏体系;表演方面,重文轻武,重唱轻做,唱腔艺术得到空前发展;舞美方面,现代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戏曲舞台,电光声色,各显神通;脚色体制方面,行当缩减,"六柱"盛行。作为粤剧城市化、商业化的产物,省港班因变革所造成的对粤剧传统艺术的巨大破坏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
- 黄伟
- 关键词:粤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