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Y1-00033-5)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杨小安张卡徐启桓曹红李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药学会肝炎用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干扰素
  • 2篇序贯
  • 2篇乙肝
  • 2篇替比夫定治疗
  • 2篇细胞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聚乙二醇干扰...
  • 2篇聚乙二醇干扰...
  • 2篇聚乙二醇干扰...
  • 2篇干扰素Α
  • 2篇肝炎
  • 1篇代偿
  • 1篇乙肝疫苗
  • 1篇乙型
  • 1篇疫苗
  • 1篇治疗乙肝
  • 1篇人脐
  • 1篇人脐带
  • 1篇人脐带间充质...
  • 1篇失代偿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徐启桓
  • 5篇张卡
  • 5篇杨小安
  • 3篇曹红
  • 2篇舒欣
  • 2篇孙海霞
  • 2篇李刚
  • 1篇李学俊
  • 1篇张烨琼
  • 1篇张英
  • 1篇潘兴飞
  • 1篇骆海飞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抗病毒、护肝、对症等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周1次,连续输注4~6次1个疗程,对照组46例仅予抗病毒、护肝、对症等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2、4、6、12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4周,乏力、纳差、腹胀、水肿症状即较治疗前缓解,4 ~12周症状持续缓解,治疗12周后患者总体生存率为96%,其中2例患者分别在干细胞(UC-MSC)移植后8周及12周因肝性脑病死亡.两组在治疗第2、4、6、12周后ALT、AST、TB、ALB均有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ALB平均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4、8、12周后PT、PTA凝血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细胞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发应.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短期内可改善患者凝血、白蛋白、肝功能及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替代治疗方法。
骆海飞杨小安张卡舒欣曹红徐启桓
关键词:肝硬化肝炎乙型干细胞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序贯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48周疗效欠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序贯应用替比夫定治疗48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的27例在48周时未发生HBV DNA转阴(<100 IU/ml)及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序贯替比夫定继续治疗,设为A组.替比夫定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54例,设为B组.比较治疗48周后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至12周,A、B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9.3%、14.8%、66.7% vs 75.9%、5.6%、46.3%;治疗至24周,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92.6%、25.9%、70.3% vs 92.6%、7.4%、85.2%;治疗至48周,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8.9%、29.6%、81.5%vs 98.1%、28.0%、83.3%.在各观察点两组间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B组.治疗48周时,A组未观察到病毒学突破的发生,B组的病毒学突破的发生率为14.8%.治疗过程中有38.3%的患者出现肌酸激酶(CK)升高,A组患者在各观察点CK值均明显高于B组,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未出现1例因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48周疗效欠佳的患者序贯应用替比夫定治疗,短期内仍可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好.
孙海霞杨小安张烨琼张卡曹红李刚徐启桓
关键词:干扰素Α-2A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CHB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方法 总7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纳入本研究,其中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45例(A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30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在治疗0、24、48和72周时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0周)时两组患者的年龄、ALT、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B组)HBe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和48周时,两组患者的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随访至72周时,A、B两组ALT、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sAg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HBV DNA阴转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提高48周治疗结束后72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但是与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水平降低无关.
王君萍张卡杨小安孙海霞徐启桓
关键词:干扰素类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IL-21水平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检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中IL-21表达,探讨IL-21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的相关性。方法分离6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rizol提取细胞总RNA,real—timePCR检测IL-21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重肝组)及18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IL-21蛋白表达,并与患者ALT、AST、TBil、ALB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肝组患者外周血中IL-21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1水平与ALT、AST、TBil呈正相关(P〈0.05),与ALB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中IL-21表达增高,与炎症程度相关,可能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有关,可作为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指标。
潘兴飞张卡杨小安李学俊徐启桓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肝功能衰竭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序贯替比夫定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明确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治疗效果不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序贯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PEG-IFNα-2a治疗48周后HBV DNA、HBeAg未转阴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52例)经过3个月或者以上的洗脱期后,再序贯使用替比夫定600 mg/d治疗,B组患者(49例)不经洗脱期,直接序贯使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加用替比夫定3、6、12个月后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CK水平的差异.结果 A组替比夫定治疗3、6、12个月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7.69%、15.3%、21.1%,B组替比夫定治疗3、6、12个月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22.4%、32.6%、38.8%,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患者替比夫定治疗3、6、12个月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CK异常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治疗效果不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不经洗脱期直接序贯使用替比夫定是安全的,且比经洗脱期再序贯使用替比夫定HBeAg转阴率更高,疗效更佳.
杨小安舒欣张英曹红张卡李刚徐启桓
关键词:肝炎E抗原聚乙烯二醇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