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208 被引量:1,299H指数:20
相关作者:卢启鹏彭忠琦卢振武梁静秋吕金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0篇机械工程
  • 87篇理学
  • 55篇电子电信
  • 2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54篇光学
  • 37篇光谱
  • 31篇红外
  • 19篇红外光
  • 18篇光刻
  • 18篇光学设计
  • 18篇红外光谱
  • 16篇近红外
  • 16篇激光
  • 15篇近红外光
  • 15篇近红外光谱
  • 13篇衍射
  • 11篇光谱仪
  • 9篇多层膜
  • 9篇极紫外
  • 9篇分辨率
  • 8篇偏振
  • 8篇光束
  • 7篇图像
  • 7篇粗糙度

机构

  • 152篇中国科学院长...
  • 3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2篇中国科学院长...
  • 21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长春理工大学
  • 11篇吉林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微...
  • 6篇南开大学
  • 5篇暨南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4篇太原科技大学
  • 4篇西安电子科技...
  • 3篇长春工业大学
  • 3篇国防科学技术...
  • 3篇吉林工业大学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中国计量学院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4篇卢启鹏
  • 15篇彭忠琦
  • 15篇卢振武
  • 12篇梁静秋
  • 12篇吕金光
  • 11篇金春水
  • 11篇丁海泉
  • 9篇王淑荣
  • 9篇梁中翥
  • 9篇孙强
  • 8篇陈波
  • 8篇尼启良
  • 7篇王维彪
  • 7篇秦余欣
  • 7篇陈星旦
  • 6篇李福田
  • 6篇高洪智
  • 6篇王丽萍
  • 6篇樊仲维
  • 6篇赵宏伟

传媒

  • 32篇光学精密工程
  • 25篇光学学报
  • 15篇红外与激光工...
  • 14篇物理学报
  • 12篇光谱学与光谱...
  • 9篇光子学报
  • 9篇中国光学
  • 7篇中国激光
  • 5篇光机电信息
  • 4篇微细加工技术
  • 4篇压电与声光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光电子.激光
  • 3篇核技术
  • 3篇红外与毫米波...
  • 3篇光通信技术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宇航学报
  • 2篇物理

年份

  • 4篇2023
  • 15篇2022
  • 15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12篇2018
  • 8篇2017
  • 12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16篇2012
  • 12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2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见光移相点衍射干涉仪的空气扰动误差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提高可见光移相点衍射干涉仪的测量精度, 对空气扰动误差的分析以及有效的抑制是十分必要的。 利用自行设计的十三步移相算法与传统的五步移相算法对空气扰动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分析结果证明了新算法的优越性,并且通过对干涉仪的空气扰动误差的分析,最终得到了干涉仪工作的环境控制条件, 如果采用十三步移相算法, 保证空气温度变化控制在±0.005 ℃以内,压强变化控制在±1 Pa 以内,水汽压变化控制在±5 Pa 以内,温度梯度变化控制在 0~0.01 ℃范围内,压强梯度变化控制在 0~2 Pa 范围内,最后再对多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则空气扰动误差引起的位相误差将在测量精度允许的范围内。 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搭建了原理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十三步算法和五步算法的结果相近,但十三步算法的重复性优于五步算法。 采用十三步算法,在所构建的实验装置上实现了 RMS 值优于 λ/10 000(λ=632.8 nm)的检测重复性。
张宇金春水马冬梅王丽萍
关键词:光学检测
仿生龙虾眼光学系统的发展及其在红外波段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龙虾眼光学系统具有仿生龙虾眼睛的独特球形微通道结构,使得龙虾眼聚焦系统在高能射线领域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大视场与能量获取能力。目前对于龙虾眼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X射线领域,但基于同样反射原理聚焦的光波段龙虾眼光学系统,对于解决红外材料受限问题以及大视场高敏感性探测问题具有潜在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仿生龙虾眼光学系统的研究发展状况,仿生龙虾眼光学系统的结构形式种类,以及应用于红外波段的龙虾眼光学系统的实验室可见光验证实验结果等问题。
付跃刚张方军欧阳名钊高天元刘智颖
关键词:复眼微通道红外波段
琼脂糖凝胶的光学特性
2016年
为了研究应用于生物细胞打印的琼脂糖凝胶的光学特性,将不同比例的琼脂糖粉末与蒸馏水混合后加热,溶解冷却形成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测量琼脂糖热溶液冷却过程中55℃时的琼脂糖溶液的折射率及琼脂糖凝胶的折射率。通过对比细胞培养液的折射率,获得作为生物打印基质材料和生物支架的琼脂糖凝胶最佳浓度为0.786%。测量琼脂糖凝胶的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吸收光谱,结果显示琼脂糖凝胶在400~1 100 nm波段没有特征吸收峰,而且最大吸收只有0.171Abs;在红外波段琼脂糖凝胶的吸收特性与细胞培养液基本相同,细胞培养液在2 966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是培养液独有的。对琼脂糖凝胶表面的激光散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40 nm激光的散射最强,532 nm激光散射最弱;琼脂糖凝胶浓度越小,散射越强。
张仁梅张军谢梦圆陈建苏
关键词:琼脂糖热冲击
激光干涉条纹辅助FTS干涉图数据采样被引量:4
2000年
分析了傅里叶变换光谱仪测量对参考光源的要求 ,介绍了所研制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光学系统。应用电子学自动增益锁相环倍频技术处理稳频激光干涉图信号 ,获得了用于干涉图采样的外触发控制信号。选择锁相环 8倍频处理实现了电子学信号模拟测量 ,并且实际测量了 He- Ne激光管 6 32 .8nm波长的光谱。该电子学及光学辅助采样系统可以用于测量可见、紫外
李志刚王淑荣韩文辉李福田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干涉图数据采样
大高宽比硬X射线波带片制作及聚焦测试被引量:4
2017年
为得到同步辐射光源硬X射线波段(>2keV)需要的高宽比高分辨率波带片,本文利用高加速电压(100kV)电子束光刻配合Si3N4镂空薄膜直写来减少背散射的方法,对硬X射线波带片制作技术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和电子束光刻实验。模拟结果显示:Si_3N_4镂空薄膜衬底可以有效降低电子在抗蚀剂中传播时的背散射,进而改善高密度大高宽比容易引起的结构倒塌和粘连问题。通过调整电子束的曝光剂量,在500nm厚的镂空Si_3N_4薄膜衬底上制备出最外环宽度为150nm、金吸收体的厚度为1.6μm,高宽比大于10的硬X射线波带片。同时,引入随机支撑点结构,实现了波带片结构自支撑,提高了大高宽比波带片的稳定性。将利用该工艺制作的波带片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X射线成像4W1A束线8keV能量下进行了聚焦测试,得到清晰的聚焦结果。
李海亮史丽娜牛洁斌牛洁斌王冠亚
关键词:电子束光刻电子束光刻
新型2×2聚合物波导垂直耦合器的研究
2007年
对2×2聚合物波导垂直耦合器的理论设计和制作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光束传播法(BPM)设计并研究了垂直耦合器的关键参数(交叉角、垂直耦合层厚度)与耦合效率和消光比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耦合效率最高为93%,消光比最高为29dB。其次,利用标准光刻工艺制作了波导尺寸为4×4μm,垂直耦合层厚度为2μm,相对交叉角为1.0°的聚合物波导垂直耦合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聚合物制备波导垂直耦合器,具有工艺简单、灵活的优点。
赵虎旦鄂书林邓文渊
关键词:光束传播法聚合物波导
X射线干涉光刻偏转聚焦系统热载影响与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为缩短实验前的等待时间,减小热辐射对光学元件的损伤以及热变形对实验的影响,充分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获得稳定有效的实验结果,对X射线干涉光刻(XIL)光束线偏转聚焦系统进行了热-结构耦合分析。针对上海光源(SSRF)的光源参数,计算偏转聚焦系统所受的热功率密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偏转聚焦系统在相同载荷、不同边界条件下进行了瞬态热平衡分析,得到双柱面镜M1、M2达到热平衡所需的时间、温度分布,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XIL光束线上偏转聚焦系统的M1、M2采用间接水冷方式可削弱热载效应,达到热平衡的时间分别由8677s和7850s缩短到960s和840s,最高温度分别由182.73℃和129.73℃降低到57.94℃和47.29℃,此时的最大面形误差分别为7.23μrad和9.24μrad,缩短了从开机到实验的等待时间,在提高实验效率的同时能够获得稳定有效的实验结果。
高飒飒卢启鹏彭忠琦龚学鹏
关键词:X射线光学热平衡面形误差
乙炔桥键四环异硫氰酸酯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研究液晶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本文以含乙炔桥键的四环异硫氰酸酯化合物为研究对象,芳基硼酸和3-氟-4-溴碘苯为起始原料,经6步反应合成了12种目标化合物,LC纯度大于99%,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DSC和POM对目标化合物的介晶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外推法对其双折射率和介电各向异性值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300℃以上高清亮点、150℃以上向列相温度区间、0.40~0.51的双折射率以及大于17的介电各向异性值。对于同一系列化合物,随着末端烷基链的增长,化合物熔点降低,但呈现近晶相的趋势增加。在Y、Z位引入侧向氟取代基,熔点和清亮点均降低;X位再引入侧向氟取代基,熔点上升、清亮点下降。用环己烷替代左边第一个苯环,化合物熔点降低、向列相温度区间变宽。引入侧向氟取代基使双折射率下降0.008~0.036。目标化合物有利于提高混合液晶配方的双折射率、清亮点和降低阈值电压。
李娟利彭增辉彭增辉李建安忠维
关键词:液晶乙炔异硫氰酸酯介晶性双折射率
粗糙波面中心点亮度比像质评价准则被引量:2
1996年
建立了兼含粗糙度与波面像差影响的中心点亮度比公式及其像质评价准则。根据粗糙波面中心点亮度比的大小,把像质标准划分为“极佳”、“良好”和“不理想”等三个等级;粗糙度公差范围为λ/20~λ/80。
向阳
关键词:表面粗糙度光具组
基于Mie散射理论的微球体颗粒半径分析被引量:33
2005年
为高效、经济、准确地对微球体颗粒的半径进行测量,基于Mie散射理论设计了一种测量装置。本文应用Mie散射理论对微球体颗粒光散射的性质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得出了散射光分布与入射光波长、微球体颗粒半径以及微球体相对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入射光波长越小,散射光能量越集中分布在散射角较小的范围内;相对折射率的变化对散射光分布的影响不大;不同半径颗粒的散射光强的分布差异较大,因此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分布可以确定微球体颗粒的半径,从理论上证明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结合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设计了一种用于测量微球体颗粒半径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可以用于实际测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孙国正孙强任智斌
关键词:MIE散射理论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