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GCX2-YW-397)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房倚天黄戒介王洋赵建涛程中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山西国新和盛新能源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提升管
  • 2篇流化
  • 2篇流化床
  • 1篇絮状物
  • 1篇速度场
  • 1篇配煤
  • 1篇煤灰
  • 1篇灰熔点
  • 1篇褐煤
  • 1篇分率
  • 1篇高熔点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山...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山西国新和盛...

作者

  • 3篇房倚天
  • 2篇赵建涛
  • 2篇王洋
  • 2篇王志雨
  • 2篇黄戒介
  • 2篇程中虎
  • 1篇李俊国
  • 1篇杨鑫

传媒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煤化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多段分级转化流化床提升管速度场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针对流化床煤气化过程中需要长气固接触时间和高固体浓度,开发了耦合灰熔聚流化床和提升管的多段分级转化流化床。为了研究多段分级转化流化床提升管中局部颗粒速度的径向、轴向分布,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采用PV-6型颗粒速度测量仪在冷态实验装置中系统测定提升管内局部颗粒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提升管中任何径向、轴向位置的颗粒速度随着操作气速的增大而增大,随循环量的增加而减小。操作条件对中心区颗粒速度变化的影响明显高于边壁区。颗粒的加速首先发生在提升管中心区域,然后向边壁区域扩展。颗粒速度径向分布的不均匀性沿轴向逐渐增大,并且受操作气速影响比较大。
王志雨程中虎房倚天赵建涛黄戒介王洋
关键词:提升管
褐煤配入高熔点煤灰的灰熔点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测定了不同比例的褐煤与高熔点煤灰的混灰在弱还原气氛下的灰熔点,并且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灰熔点与灰成分及其组合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3种低灰熔点褐煤的灰熔融特性可以通过配入高熔点煤灰显著提高,混灰的灰熔点变化与配比间呈现非线性变化规律,灰熔点上升趋势总体可分为‘前段快速上升后段平缓’和‘前段快速上升中间段平缓后又上升’2种类型,配入灰熔点更高的高熔点煤灰对提高褐煤灰熔融温度效果不一定更优;使用摩尔分数作为基准,输入层包含8个灰成分参数和5个组合参数(硅值、酸值、碱值、白云石比率和R250)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混灰熔点的预测优于仅包含8个灰成分参数的输入层预测模型,且该模型可对混合灰熔点的预测效果较好。
杨鑫黄戒介赵建涛房倚天王洋
关键词:褐煤配煤灰熔点
多段分级转化流化床提升管中颗粒聚团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PC6D型颗粒浓度测量仪,在多段分级转化流化床冷态实验装置上,测量了提升管中局部固体浓度,对颗粒聚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絮状物的时间分率Fc和絮状物内的颗粒浓度εsc在床层中心区(r/R<0.6)较低,而在边壁区(r/R>0.8)相对较高。提升管所有截面上各径向位置的Fc和εsc均随表观气速urg的减小和/或固体循环量Gs的增加而增加,轴向上操作条件对底部加速段Fc、εsc的影响明显高于对上部充分发展段Fc、εsc的影响;径向上操作条件对中心区Fc、εsc的影响显著高于对边壁区Fc、εsc的影响。在絮状物颗粒浓度0到εsmf范围内,得出絮状物内的颗粒浓度εsc与该处相应的局部颗粒浓度εs的变化关系式为εsc=3.33εs0.8。
王志雨李俊国程中虎房倚天
关键词:提升管絮状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