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6130)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王蒨苏航谷珊珊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分子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易损斑块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研究
  • 1篇探针
  • 1篇细胞
  • 1篇巨噬细胞
  • 1篇放射性
  • 1篇分子探针
  • 1篇分子影像
  • 1篇分子影像学
  • 1篇斑块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王蒨
  • 1篇谷珊珊
  • 1篇苏航

传媒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放射性分子探针用于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并成为威胁人群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70%的急性心脏事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易损斑块的破裂或糜烂所致[1]。因此,有效鉴别斑块的性质,区分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对易损斑块的早期发现和干预,以及防止和降低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谷珊珊王蒨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巨噬细胞
动脉易损斑块的分子影像研究及新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是应用影像学的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它主要是以体内特定分子为成像对比度源,利用现有的一些医学影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无损伤的、实时的成像.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不良事件的重要阶段,目前用于监测评价它的分子影像学方法主要有核医学分子显像、超声分子成像、核磁共振显像、光学成像技术以及融合多种成像模式的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本文就近年来动脉易损斑块的分子影像技术新进展进行综述.
苏航王蒨
关键词:分子影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