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7071)

作品数:19 被引量:155H指数:8
相关作者:周雒维杜雄罗全明卢伟国孙鹏菊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重庆市电力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电气工程
  • 3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变换器
  • 4篇双频BUCK...
  • 4篇BUCK变换...
  • 3篇数字控制
  • 3篇混沌
  • 3篇混沌控制
  • 2篇单周控制
  • 2篇电平
  • 2篇电压模式
  • 2篇延时
  • 2篇逆变
  • 2篇逆变器
  • 2篇最大功率
  • 2篇最大功率跟踪
  • 2篇小信号
  • 2篇小信号模型
  • 2篇功率
  • 2篇功率跟踪
  • 2篇光伏
  • 2篇DC-DC变...

机构

  • 18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市电力公...

作者

  • 17篇周雒维
  • 10篇杜雄
  • 9篇卢伟国
  • 9篇罗全明
  • 3篇孙鹏菊
  • 3篇张晓峰
  • 2篇冯浩
  • 2篇杨柳
  • 1篇刘毅
  • 1篇王明渝
  • 1篇付炎炎
  • 1篇张彬
  • 1篇卢昊
  • 1篇徐海鹏
  • 1篇刘洋

传媒

  • 6篇电工技术学报
  • 2篇电机与控制学...
  • 2篇物理学报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电测与仪表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电网技术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Chines...
  • 1篇电气应用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合双频Buck变换器被引量:6
2008年
提出一种复合双频Buck变换器,对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复合双频Buck变换器的高频部分为三电平Buck单元,低频部分为两电平Buck单元。与三电平Buck变换器相比,复合双频Buck变换器具有较高的效率,而且其"隔直"电容可以取得更小。与双频Buck变换器相比,其具有高频开关电压应力低,输出滤波电感、滤波电容小,动态负载性能好等优点。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
罗全明杜雄周雒维卢伟国
关键词:双频BUCK变换器三电平变换器
单周控制光伏并网系统的最大功率控制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单周控制的单级全桥光伏并网系统具有容量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现有基于单周控制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存在着难以搜索最大功率点、难以稳定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以及搜索精度差等缺点.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基于增量电导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算法,该算法将光伏电池输出功率引入到单周控制的输入量中,同时优化了光伏电池输出电压的给定量.该算法在硬件上实现简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准确跟踪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杨柳周雒维杜雄
关键词:单周控制单级逆变器最大功率跟踪
基于复小波变换的暂态电能质量扰动检测与分类被引量:22
2010年
根据Daubechies实小波生成相应的复小波,在此基础上,利用复小波变换的相位信息分析几种常见的短时电能质量扰动。针对由复小波变换得到的相位图特征不明显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相位图,能更清楚地观察到扰动时的相位变化,便于更精确地对扰动进行定位,同时根据改进后的相位图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可以简单地对各种扰动进行分类。仿真分析表明,利用改进后的相位图可以简单有效地实现对常见的短时扰动的检测与分类。
冯浩周雒维刘毅
关键词:电能质量复小波变换相位
BOOST变换器延迟反馈混沌控制及其优化被引量:32
2007年
引入输出延迟反馈控制(time-delayfeedback control,TDFC)到峰值电流控制BOOST变换器中,构建了被控系统的离散迭代模型,获取相应的Jacobian矩阵表达式.通过分析变换器在平衡点的变化规律及Jacobian矩阵特征值轨迹,确定出控制系统混沌到单周期态的TDFC反馈增益范围,并依据状态变量和占空比的收敛情况讨论了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实现了对TDFC控制参数优化选择.仿真结果证实了所提控制方式的有效和理论分析的正确.
卢伟国周雒维罗全明杜雄
关键词:混沌混沌控制BOOST变换器
输出电压微分-单周控制Buck变换器被引量:7
2008年
提出一种适用于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微分–单周控制(output voltage differential coefficient and one cycle control,OVDC-OCC)方法。介绍其工作原理,并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方法建立了这种新型反馈控制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频域仿真,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相关实验结果。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OVDC-OCC控制比传统电压控制Buck变换器具有更好的抗输入电压扰动能力和更好的动态负载性能。
罗全明周雒维卢伟国杜雄
关键词:电压控制小信号模型
用于电压调整模块的改进型双频Buck变换器被引量:2
2009年
分析了各种电压调整模块(Voltage Regulator Module,简称VRM)拓扑电路的特点及用途,针对传统的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和双频Buck变换器用于VRM中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VRM电路,它采用低频电感交错并联的双频Buck变换器,结合了交错结构和双频结构各自的优势。分析了低频电感的优化方法,提出了新型VRM电路的控制策略,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张晓峰周雒维卢昊冯浩
关键词:变换器交错并联双频
Notch filter feedback controlled chaos in buck converter被引量:1
2007年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chaos in the voltage-mode buck converter is presented by using an improved notch filter feedback control in this paper. The proposed control part comprises a notch filter and a low-pass filter.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outputs of the two filters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ontrol prototype of the power converter. In this way, the system period-1 solution is kept unchanged. The harmonic balance method is applied to analysing the variation law of the system bifurcation point, and then the stable range of the feedback gain is ascertained.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are also given finally.
卢伟国周雒维罗全明
关键词:CHAOS
一种改善DC-DC变换器动态性能的数字控制方式被引量:6
2008年
针对低压大电流DC-DC变换器负载经常变化的特点,以动态过程输出电压超调量最小和调节时间最短为目的,提出了一种改善DC-DC变换器动态性能的数字控制方式。将变换器在负载变化时的暂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内对占空比进行直接设置,使开关处于一直导通或一直关断的状态,通过计算两个阶段转折点的输出电压并与采样电压比较以决定开关的状态。该控制方式在负载突变时和计算开关状态时间的最优控制方式有同样的性能,而算法的实时计算量却大幅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分段控制可以有效改善DC-DC变换器的动态性能。
徐海鹏周雒维孙鹏菊
关键词:数字控制DC-DC变换器
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跟踪以及并网逆变被引量:6
2010年
光伏并网系统成本昂贵是阻碍其市场应用的重要原因,采用无直流传感器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控制系统的成本,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内容。但目前文献提出的无传感器的光伏电池输出电流、电压的估算方法在估算精度、实时性、以及动态响应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缺陷,使光伏电池的最大跟踪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光伏并网系统的输出性能。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滑模观测器实现的光伏电池输出电压的估算。该算法对外来干扰,模型参数误差具有良好的抑制能力和对光伏电池输出电压的跟踪具有良好的实时性、精确度。仿真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的通过该自适应滑模观测器实现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和系统的输出具有良好的性能。
周雒维杨柳
关键词:自适应滑模观测器最大功率跟踪并网逆变器
数字控制DC-DC变换器的延时离散模型及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为分析数字控制DC-DC变换器延时对系统性能的量化影响,详细概括和总结不同延时情况,并对其进行重新归纳和对比分析。在DC-DC变换器状态空间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包含延时在内的数字控制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离散模型,并对各种延时情况的离散模型进行分析。以Buck变换器为例,采用常用的PI补偿器,在系统相位裕度相同时,分析补偿器有解且系统性能最优的情况,得到不同延时情况下系统带宽下降为没有延迟时的30%~80%的结论。实验结果证明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建立的数字控制DC-DC变换器延时离散模型和延时影响的量化分析结论,为数字控制延时问题研究以及延时补偿问题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周雒维孙鹏菊杜雄
关键词:数字控制延时DC-DC变换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