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07003)

作品数:34 被引量:613H指数:15
相关作者:何中虎张艳夏先春王辉孙道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小麦
  • 8篇选育
  • 6篇性状
  • 5篇育种
  • 5篇普通小麦
  • 5篇籽粒
  • 5篇小麦品种
  • 4篇突变体
  • 4篇麦区
  • 4篇面条
  • 4篇黄化
  • 4篇黄化突变体
  • 3篇蛋白亚基
  • 3篇淀粉
  • 3篇新麦18
  • 3篇亚基
  • 3篇品质性状
  • 3篇强筋
  • 3篇籽粒硬度
  • 3篇面包

机构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周口市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国际玉米小麦...
  • 3篇新乡市农业科...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河南省新乡市...
  • 2篇日本国际协力...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天津市农业科...
  • 1篇驻马店市农业...
  • 1篇日本国际协力...
  • 1篇通许县教师进...

作者

  • 15篇何中虎
  • 6篇孙道杰
  • 6篇张艳
  • 6篇夏先春
  • 6篇王辉
  • 4篇冯毅
  • 4篇王德森
  • 4篇夏兰芹
  • 4篇赵宗武
  • 4篇曹莉
  • 4篇范永胜
  • 4篇徐兆华
  • 3篇刘建军
  • 3篇蒋志凯
  • 3篇闵东红
  • 3篇杨兆生
  • 3篇刘朝辉
  • 3篇董昀
  • 3篇李学军
  • 3篇刘丽

传媒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中国种业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作物学报
  • 1篇种子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遗传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 1篇2003年全...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9篇2006
  • 9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育8号的选育及黄淮麦区高产育种模式指标的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为了推动黄淮地区小麦育种和生产的发展,在明确育种目标的基础上,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出符合产量、品质和抗逆目标的新品种——中育8号。根据中育8号选育过程及其性状表现和黄淮麦区近几年育成品种的相关农艺性状,总结提出黄淮麦区大面积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的育种模式指标,即在高产的基础上达到品质较优;具有一定的分蘖力和较高的成穗能力,产量三因素强,能动态互补;抗寒性好,生长发育协调;冠层结构合理;绿叶面积保持时间长,群体光合速率强;根系发达,同化物向籽粒转运快;半矮秆,抗倒伏力强;综合抗病性好。
杨兆生阎素红吴宝红崔振华
关键词:高产育种
溶剂保持力在软质小麦品质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4
2004年
评价方法是制约国内软质小麦品质研究的重要因素。溶剂保持力(SRC)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预测软麦品质的新方法,国内外研究表明,此方法简单易行,与软质小麦品质高度相关,因此它是评价软麦品质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溶剂保持力在国内外软麦育种及品质评价中的应用以及操作步骤,目的是为育种工作者及品质测试人员提供简单有效的评价方法。
张岐军何中虎闫俊钱森和张艳葛秀秀王继忠
关键词:小麦品质软质育种工作溶剂
黄淮麦区小麦就地夏繁加代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被引量:1
2007年
为了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黄淮麦区常常采取就地夏繁加代或南繁异地加代等方法。但异地加代受费用高、加代材料多偏春性、规模小、管理麻烦等因素限制,影响了育种工作的进程和育种质量:而就地加代则不存在上述问题,在黄淮麦区应用也较为普遍。许多单位对就地夏繁加代技术中的打破休眠。春化和光照处理的优化,移栽时期以及加代性状的选择等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而且进展显著,但对就地夏繁加代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较少。
殷贵鸿郑天存郑继周于海飞韩玉林王丽娜张相武
关键词:加代技术黄淮麦区病虫害夏繁小麦育种年限
Glu-1和Glu-3等位变异及1BL/1RS易位与面包和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3
2004年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组成和1BL/1RS易位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关键因素。将试验Ⅰ80份和试验Ⅱ78份国内外小麦品种分别在2种和4种环境条件下种植,研究了HMW-GS和LMW-GS的组成及1BL/1RS易位对面团流变学特性、面包和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lu-B1、Glu-D1和Glu-B3位点对面团流变学特性、面包和面条品质的效应较大,而Glu-A3位点的效应较小。单个亚基对面筋强度和面包体积的贡献大小为,在Glu-A1位点,1>2*>N;在Glu-B1位点,7+8>7+9;在Glu-D1位点,5+10>4+12>2+12;在Glu-A3位点,Glu-A3d>Glu-A3c>Glu-A3a;在Glu-B3位点,Glu-B3d>Glu-B3f>Glu-B3b>Glu-B3j。单个亚基对延伸性和面条评分的贡献大小为,在Glu-A1位点,1>N;在Glu-B1位点,20>7+9>7+8;在Glu-D1位点,4+12>5+10≥2+12;在Glu-A3位点,Glu-A3c≥Glu-A3d>Glu-A3a;在Glu-B3位点,Glu-B3b≥Glu-B3f>Glu-B3d>Glu-B3j。1BL/1RS易位对面团流变学特性、面包和面条品质皆有极显著的负面影响。
刘丽周阳刘建军何中虎杨金
关键词:GLU-1等位变异面包面条
中国冬播小麦品种淀粉特性的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20
2005年
研究淀粉特性的遗传变异有助于小麦面条品质的改良。分析了2 6 0份国内冬播小麦品种(系)和5份澳大利亚优质面条小麦品种的Waxy蛋白亚基组成和淀粉特性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籽粒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除峰值时间外,国内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和淀粉特性等性状都表现出较大的变异,籽粒硬度、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稀值等性状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2~10 4、115 1~35 2 2cP、385~2 374cP和192~1711cP。国内小麦品种(系)中有37份缺失Wx B1蛋白亚基,其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稀值和反弹值与正常类型品种(系)间差异显著,如川89 10 7、川96 0 0 3、绵阳2 6和绵阳94 0 112四个小麦品种直链淀粉含量都小于2 6 % ,峰值黏度高于330 0cP ,稀值大于15 0 0cP。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小麦品种的淀粉特性优于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软质小麦的淀粉特性总体上优于硬质小麦。
徐兆华张艳夏兰芹夏先春何中虎
关键词:普通小麦直链淀粉含量RVA
国审豫麦62号最佳品质种植生态区筛选研究
2005年
研究结果表明,国审豫麦62号在7个地区的6个主要品质性状平均为千粒重45.0g,容重771g/l,SDS沉淀值为45.2ml,湿面筋含量33.1%,干面筋含量10.4%,面筋指数28.8,达优质强筋小麦国标二等。其最佳品质种植生态区为周口市、濮阳市。此外,还对发展优质小麦产业化进行探讨。
殷贵鸿韩玉林黄峰郑继周于海飞王丽娜杜同连
关键词:生态区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1的育种实践被引量:4
2010年
新麦21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偃展1号为母本、新麦9号为父本杂交,经后代系谱法连续选择培育而成。新麦21属弱春性偏冬、高产、稳产、抗病、抗寒、中早熟品种。系谱分析表明,新麦21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含有英国抗源和波兰、意大利小麦血缘,具有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及广泛的适应性等特点,适宜河南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山东菏泽地区中高肥水、中晚茬地种植。全生育期667m2施纯氮12~15kg、磷(P2O5)6~7kg、钾(K2O)6~7kg、锌肥1kg。注意精细整地,适期播种,足墒下种,搞好后期病虫害防治。
范永胜郜战宁蒋志凯朱红彩付亮赵宗武
关键词:小麦选育
一个新的小麦黄化突变体的遗传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通过对冬小麦"西农1718"自然黄化突变体多年连续自交、与突变亲本回交以及与其他基因型进行正反交,研究突变性状的遗传规律。观察统计发现,突变体中金黄株发育至抽穗-开花期前后死亡,黄-绿株自交后代表现为1金黄株︰2黄-绿株︰1绿株,绿株自交后代不再分离;黄-绿株与突变亲本回交及与其他基因型正反交,后代均表现为1黄-绿株︰1绿株。遗传分析表明,该小麦黄化突变体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遗传,其中,金黄株是纯合体(au/au),表现为致死,黄-绿株为杂合体(Au/au),绿株为纯合体(Au/Au)。
曹莉王辉孙道杰冯毅李学军闵东红
关键词:小麦黄化突变体
周麦18号超高产、耐旱节水特性及选育技术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经对国家黄淮南片两年小麦区试的高产性、稳定性和适应度分析:周麦18号产量均值较大,而变异系数(CV)较小,表明高产性和稳产性好;85点次适应度为100%,广适性突出。中抗条锈病、纹枯病,高抗秆锈病,慢叶锈病;耐高温,抗干热风,抗旱指数为0.8723,具有耐旱节水性。对周麦18号的遗传基础及选育技术进行了分析。
郑天存李新平殷贵鸿郑继周杨光宇韩玉林于海飞黄峰王丽娜
关键词:周麦18超高产多抗耐旱选育技术
国审新麦18号丰产稳产性及其产量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对新麦18号国家、河南省中间试验结果分别进行多年多点联合方差分析、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程序分析,采用DPS统计分析方法,通过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的动态结构分析,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新麦18号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强;500~550 kg/667 m2产量水平时,产量三因素变异系数均较大,但是,通过各种途径均容易达到高产;550~700kg/667 m^2产量水平时,产量三因素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效应依次为千粒重>穗数>穗粒数.新麦18号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是:在保证有足够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千粒重是夺高产的关键.
蒋志凯赵宗武马华平郭战备范永胜刘朝辉
关键词:小麦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