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MZ064)

作品数:15 被引量:100H指数:7
相关作者:袁同凯袁兆宇房静静田振江巴战龙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教育
  • 6篇民族教育
  • 5篇民族
  • 4篇少数民族
  • 4篇文化
  • 3篇新疆高中班
  • 3篇中班
  • 3篇少数民族教育
  • 3篇文化适应
  • 3篇民族志
  • 3篇内地新疆高中...
  • 2篇学校教育
  • 2篇教育公平
  • 1篇低学业成就
  • 1篇新疆内高班
  • 1篇叙事
  • 1篇学校教师
  • 1篇学校教育发展
  • 1篇学校文化
  • 1篇学业

机构

  • 15篇南开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袁同凯
  • 2篇田振江
  • 2篇袁兆宇
  • 2篇房静静
  • 1篇丁月牙
  • 1篇巴战龙
  • 1篇陈浩
  • 1篇温馨
  • 1篇郭淑蓉
  • 1篇马文婷

传媒

  • 5篇民族教育研究
  • 2篇民族研究
  • 2篇西北民族研究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记忆的空间性叙事被引量:10
2017年
记忆是人们对经历过的事情的回忆,而对记忆的叙述总是被镶嵌在由历史和现实交织成的意义世界里。人们的记忆和记忆叙述,是主观过滤的结果,也是个人与时代、与社会对话的产物。而对能够引起个人记忆、社会记忆和集体记忆的场所也即空间的历时性考察以及对人们在其间的活动的分析,为社会记忆的研究提供一个反思性的微观视角。记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表达路径,提供了一种对现代社会变迁的解释,这种解释既是记忆的,也是空间的。
袁同凯房静静
关键词:记忆叙事
做教育民族志:经历、困惑与反思被引量:2
2014年
教育民族志是运用民族志的调查技术与方法研究文化传播,尤其是学校教育及其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或者一种文本叙述形式。在取得田野调查收获的同时,也会产生语言、参与程度与角色转换、性别和年龄、田野调查技术、田野伦理道德与责任等方面的困惑。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当今民族志研究面临的挑战。有必要尝试一些新的收集和分析民族志资料的方法或途径,创新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教育民族志研究范围,从而达到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民族教育的目的。
袁同凯田振江
构建民族教育研究的中国话语(笔谈)被引量:7
2018年
本刊于2018年第1期刊发了钱民辉等学者撰写的"‘意识三态观’与民族教育研究"专题论文,引起了民族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民族教育的理论建构和理论创新,是一个亟待深入开展的学术议题。"意识三态观"提出从宏观(意识形态)、中观(意识生态)和微观(意识心态)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和共时性视角,来认识和理解民族教育问题。这一理论框架和研究路径,对于丰富和深化中国民族教育的理论探讨,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民族教育中的"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意识三态观"的优越性、局限性和发展前景何在?"意识三态观"能否成为民族教育研究中的一种理论范式?它和现有的民族教育理论范式是什么关系?更重要的是,能否从对"意识三态观"的讨论中,更好地回顾、反思、总结和展望中国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本土理论建构问题?本期我们特邀袁同凯、丁月牙、巴战龙、陈学金诸学者,围绕钱民辉教授提出的"意识三态观",探讨"构建民族教育研究的中国话语"问题。通过此组笔谈,相信会对中国民族教育研究的理论对话与理论创新有所裨益。
袁同凯丁月牙巴战龙陈学金
关键词:民族教育研究中国话语
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辨析被引量:17
2016年
基于津某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就读于内地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实际上要适应的是由学校、学生以及决策者共同建构的以封闭式寄宿校园文化为主体、以不同族群文化互动为特色、受政策影响的文化。他们在求学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反应,不能简单归结于不同族群文化互动产生的"文化不适"的范围。具体而言,应通过对比分析,恰当判断问题归因,不忽视也不过度强调地域、族群等文化属性。据此,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文化适应障碍归因可从族群文化互动和就读寄宿高中两方面开展,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可分为文化特殊性和管理问题两大类。具体提升内高班学生文化适应的策略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发展多元化管理模式。二是学生应明确目标,用坚定的信念积极调适自我。三是政策制定者应通过丰富招生宣传内容等方式延展文化适应时空。
袁同凯朱筱煦
关键词:内地新疆高中班文化适应教育环境民族教育
从文献资料看中国民族教育研究的几次理论转向和发展趋势被引量:4
2015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教育研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理论转向。从1949年到文革结束,民族教育主要为政权建设服务,目标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教育水平。20世纪80、90年代,民族教育研究倾向于借鉴西方理论,希望通过教育投入和教育体制改革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的水平。进入21世纪后,反思性的民族教育理论占据主导地位,不再单一地追求某个目标,而提倡从多个角度反思民族教育的具体实践,寻找解决民族教育问题的多元化方案。如今,少数民族教育与其他地区教育的差距逐渐缩小,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趋同,民族教育研究的思路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走向全国性、公共性的民族教育应是今后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取向。
陈浩袁同凯
关键词:民族教育
民族志和民族学概念的西方脉络及其历史遗产被引量:4
2016年
18世纪中期,民族志和民族学最初作为统一概念诞生于德国学界;19世纪,在其向全球扩散过程中分裂为以理论-经验形式相对立的两个概念,这种分裂关系的张力来源涉及概念本身对体质因素的包容以及对经验对象的异己区分。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科学主义和诠释学方法论嵌入这一张力关系,一方面继承性地重构了分裂态势,另一方面激发了20世纪末致力于为这种张力关系提供根本释解的元理论和方法论尝试,民族学与民族志于这些尝试中重新融合并实现了其统一概念的再生产。民族学和民族志在西方世界的再生产逻辑为我国民族学和民族志研究超越理论-经验对立、平衡本土视野与他者目光、审视文化倾向过重的历史性偏离提供了历史参照。
袁同凯袁兆宇
关键词:民族学民族志
现代西方学校教育民族志研究及其新近发展趋势被引量:5
2014年
作为可靠而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民族志方法在教育人类学界被广泛采纳,同时,一些关于学校教育民族志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上的新成果正在接受学者们的热烈讨论和检验。本文在简要梳理现代西方学校教育民族志新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新特点及新近发展趋势进行了学术反思与探讨。
袁同凯温馨
关键词:民族志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低学业成就与学生反学校文化关系研究——以青海省乌兰县蒙古族学校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除教育、就业环境等诸多因素外,少数民族学校学生的反学校文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成就。本文以青海省乌兰县蒙古族学校为例,讨论了蒙校教育低学业成就这一现象与蒙校学生反学校文化的关系。因为蒙校学生意识到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也认同知识和文凭的价值,所以他们的反学校文化是以一种消极、隐蔽的方式展开的,并对教师权威和学校规范有一定顺从。这种反学校文化主要表现为用"混日子"的态度来对待学业,采取喝酒等隐蔽的越轨行为,在网络上嘲讽学校教育来表达反抗的态度,以及以民族文化为由反抗学校教育和汉语学习。
马文婷袁同凯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蒙古族学业成就反学校文化
成员与社会秩序:常人方法论的社会结构观被引量:10
2016年
"成员"是常人方法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常人方法论运用这一概念替代了传统社会学理论中的"行动者"概念,并以此为基础铺陈了常人方法论从成员到社会秩序的整套理论逻辑,从而为社会学对于"社会结构"的想象力注入了常人方法论的独特可能性。常人方法论以成员概念为基础的社会结构观主要体现在成员概念本身的结构性构成、成员实践的结构性和时空性、社会秩序的内源性和自发性,它们以"成员-实践-结构"的逻辑顺序推演了常人方法论以"构成"为基本视角的社会结构观。这种彻底经验化和碎片化的结构观既面临着囿于具体经验之流的危险,又是常人方法论彻底的反思性见解,后者蕴含了对"结构-能动关系"这一当代社会学理论母题的原初性概念疗救。
袁同凯袁兆宇
关键词:社会结构社会秩序
土地的社会空间隐喻被引量:2
2016年
古往今来,农民运动爆发大多源于土地。土地关乎农民的命脉,所以农民以土地为手段,来实现自己当家作主的目的。本文把土地置于社会历史的空间中,分别考察明清至新中国成立以及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土地制度,通过比较土地制度在历史进程中的变迁及延续,发现在1949年前国家主要以土地为手段,对社会空间进行组织、控制和机制化;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空间生产和改造的上演,如何维护城乡各主体的空间利益,协调关系,促进和谐便成为重中之重。
袁同凯房静静
关键词:土地制度社会空间空间隐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