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2-2018)

作品数:15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魏文斌刘洪臣金真李科杨秀文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第306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皮层
  • 6篇脑皮层
  • 6篇功能性
  • 6篇功能性磁共振
  • 6篇功能性磁共振...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成像
  • 6篇大脑
  • 6篇大脑皮层
  • 5篇冷刺激
  • 5篇黑色素
  • 5篇黑色素瘤
  • 4篇葡萄膜
  • 4篇葡萄膜黑色素...
  • 4篇腔内
  • 4篇肿瘤
  • 4篇口腔
  • 4篇口腔内
  • 3篇脉络膜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阴市人民医...
  • 1篇解放军306...

作者

  • 8篇魏文斌
  • 7篇刘洪臣
  • 6篇金真
  • 4篇杨秀文
  • 4篇李科
  • 3篇陈琰
  • 3篇刘刚
  • 2篇史雪辉
  • 2篇周金琼
  • 2篇杨文利
  • 2篇张庆诗
  • 1篇李辽青
  • 1篇王阳
  • 1篇杨琼
  • 1篇刘妍
  • 1篇崔蕾
  • 1篇曾亚伟
  • 1篇周丹
  • 1篇张磊
  • 1篇李刚

传媒

  • 4篇国际眼科纵览
  • 3篇眼科
  • 3篇中华老年口腔...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眼科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痛前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2006年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探讨人类高级神经中枢如何解读已知即将到来的牙痛刺激。方法选取右上颌前磨牙牙髓冷刺激痛患者8名,采用牙痛期待过程(期待信号减静息信号)和牙痛体验过程(牙髓冷刺激痛信号减静息信号)的组块设计方法,采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并用SPM2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在牙痛期待过程中左侧额、下回的BA10和BA46,中央后回的第一躯体感觉皮层BA2、BA3,额中回BA8,中央前回的BA44,中脑和右侧小脑可以见到信号的增强。结论牙痛期待本身而非实际的牙髓刺激痛就可以激活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牙痛期待过程的皮层反应集中于前额皮质、第一躯体感觉皮层、辅助运动皮质和小脑,与以往有关疼痛期待的研究结果类似;对疼痛期待所产生的感觉、情绪、认知及运动的皮层兴奋,证明大脑伤害性信息网络是直接受到暗示影响的。
陈琰刘洪臣金真刘刚张庆诗
关键词:牙痛冷刺激大脑皮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口腔内冷水刺激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口腔冷水刺激时的大脑皮层区定位。方法:选取13名健康志愿者,4℃冷水刺激,并以室温水组作为空白对照。利用水传递装置自上下唇进入口腔黏膜水刺激,并采用水刺激信号减静息信号的组块设计方法,采集冷水刺激时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fMRI扫描数据,并用SPM99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激活双侧眶额皮层(orbitalfrontal cortex,OFC)(BA11)、BA44、口腔躯体感觉运动皮层、顶叶、前运动皮层PMC(BA6)。右侧舌回、扣带回、颞叶和左侧枕叶的楔叶激活。结论:1.口腔冷水刺激可以激活大脑皮层的相关区;2.冷水刺激激活与口腔内水愉快行为评估有关的OFC。
杨秀文刘洪臣李科金真
关键词:温度觉大脑皮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口腔内冷刺激的脑功能成像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正常人口腔内冷水刺激时的大脑皮层反应,为其它口腔感觉的脑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16名口腔健康右利手志愿者分为两组各8名,采用软管注射装置分别进行口腔内左侧(G-L)及右侧(G-R)上颌前磨牙去离子冷水刺激,采用冷水刺激减静息的block组块设计方法,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并用SPM2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获得口内冷刺激与静息状态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初级感觉运动区、前运动皮质、顶下小叶、楔前叶、岛叶、基底神经核有信号增强。结论:1.口内非味觉液体的温度刺激除引起口腔内体感及运动代表区的兴奋外,还引起其它相关脑区的激活;2.口内冷水感觉信息到达双侧大脑,感觉运动区为对侧激活。顶下小叶激活以同侧为主。
陈琰刘洪臣张磊金真张庆诗
关键词:口腔冷刺激大脑皮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探索口腔内疼痛性冷水刺激时对眶额皮层激活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索疼痛性冷水刺激口腔时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6例,利用水传递装置用4℃水刺激口腔,并以室温水组作为空白对照。并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例志愿者中冷水刺激均出现眶额皮层的显著激活。结论:发现了疼痛性冷刺激口腔时可激活与疼痛情绪有关的眶额皮层。
杨秀文刘洪臣李科金真李刚
关键词:疼痛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口腔内冷刺激
疼痛性冷刺激和非痛温热刺激口腔时对大脑皮层反应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索疼痛性冷刺激和非痛温热刺激口腔时对大脑皮层反应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名健康志愿者,采用组块设计方法,利用水传递装置分别用冷水(4℃)和温水(23℃)刺激其口腔,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扫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冷水和温水刺激共同激活了左侧中央前后回、岛叶/岛盖、前扣带回(ACC)、眶额皮层,右侧中脑红核和丘脑。此外,冷水刺激还激活了左侧枕叶、运动前皮层布罗德曼分区(BA)6、右侧BA44、舌回,以及顶叶BA7和BA40,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Ⅰ。疼痛性冷水刺激激活的脑区多于无痛温水,而激活脑区的强度小于温水,但是疼痛冷水刺激在ACC的激活强度明显大于无痛温水刺激。结论大脑皮层对疼痛性冷刺激口腔时反应的脑区的激活强度小于非痛性温热水刺激,但是ACC脑区的激活强度大于非痛性温水刺激。
杨秀文刘洪臣李科金真刘刚
关键词:疼痛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大脑皮层口腔内
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葡萄膜黑色素瘤相关蛋白
2008年
目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鉴定葡萄膜黑色素瘤与正常人葡萄膜差异蛋白质,筛选出葡萄膜黑色素瘤相关蛋白。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手术中切除的人葡萄膜黑色素瘤标本4例以及正常人捐献眼葡萄膜标本4例。方法研磨组织提取蛋白质后,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进行总蛋白分离,考马斯亮兰染色,Image Master 5.0软件分析蛋白胶图。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通过MASCOT软件在NCBI数据库中检索蛋白质信息。主要指标差异蛋白质。结果建立了葡萄膜黑色素瘤和正常人葡萄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鉴定了葡萄膜黑色素瘤与正常人葡萄膜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30种,其中24种蛋白只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出现。葡萄膜黑色素瘤中表达上调的蛋白5种,表达下调的蛋白1种。这些差异蛋白可能执行新陈代谢酶、信号转导调节、细胞骨架、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结论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初步筛选出与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演进相关的蛋白质。需要进一步验证蛋白的定位及功能。
康媚霞魏文斌史雪辉崔蕾
关键词:葡萄膜黑色素瘤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
眼内肿瘤继发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处理
2009年
较常见的眼内肿瘤有视网膜母细胞瘤、葡萄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血管瘤、眼内转移癌等。眼内肿瘤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包括虹膜新生血管形成及房角关闭,肿瘤组织侵犯房角,瞳孔阻滞和肿瘤前房播散,黑色素瘤溶解性青光眼,房角发育异常等。眼内肿瘤继发青光眼的处理因肿瘤类型、生长部位、病变侵犯程度等因素而异。对原发性肿瘤可以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切除肿瘤组织或眼球摘除等手术治疗;对转移瘤可以进行药物、化学及放射治疗。
屠颖魏文斌
关键词:眼内肿瘤继发性青光眼
口腔内热水刺激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口腔热水刺激时的大脑皮层区域定位。方法:选取13名口腔状况健康的右利手志愿者,56℃热水刺激口腔,并以室温水作为对照。采用口腔热刺激过程(热刺激信号减静息信号)的组块设计方法,采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并用SPM99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组分析结果显示激活区:左侧丘脑(-6,-11,17)和运动语言区(BA44),口腔躯体感觉运动皮层(45,-8,14)、双侧运动后区、双侧顶下小叶(BA40);岛叶、扣带回前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15,8,44)、顶上小叶。右侧顶叶的楔前叶和纹状体激活;岛叶和口腔躯体感觉皮层激活明显T值45.26,两组fMRI横断面的融和图比较,在口腔感觉运动区、岛叶、ACC重叠。结论:口腔内热水明显激活左侧丘脑和躯体感觉运动皮层,表明口腔内热刺激可以激活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
杨秀文刘洪臣李科金真
关键词:温度觉大脑皮层口腔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测定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不同组织病理分型的葡萄膜黑色素瘤(27例)、葡萄膜黑色素细胞瘤患者(6例)以及正常人(16例)外周血清中VEGF的质量浓度。结果正常成人和葡萄膜黑色素细胞瘤患者血清VEGF浓度显著低于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有巩膜导水管浸润和远处转移的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血清VEGF质量浓度明显高于不伴巩膜导水管浸润和远处转移的患者;梭形细胞型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混合型和上皮细胞型患者经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VEGF水平在监测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转移中有一定的意义。
傅涛魏文斌王阳刘小超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葡萄膜黑色素瘤
兔葡萄膜黑色素瘤模型建立方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建立兔眼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观察肿瘤的生长特性。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新西兰大白兔20只(20眼)。方法将培养的B16F10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悬液种植到C57BL/6黑鼠大腿内侧皮下,7~12天孵育成直径10mm团块后制成肿瘤碎片,种植到新西兰大白兔右眼脉络膜上腔,自种植之日起予环孢霉素A20mg/kg肌肉注射以抑制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每周行间接检眼镜、眼底照相、B超、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并记录兔眼底肿瘤大小、形状、眼部其他组织的改变以及肿瘤内部血液供应情况。观察6周后眼球摘除,行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指标肿瘤最大基底径、高度、细胞类型、肿瘤内血管分布情况以及眼部其他组织肿瘤浸润情况。结果除1只(5%)兔因呕吐物窒息死亡外,余19只兔19眼(95%)肿瘤存活并迅速生长。其中1眼(5%)自种植4周开始肿瘤自行萎缩,第6周12眼(60%)肿瘤充满玻璃体腔。2周、3周、4周B超测量肿瘤平均最大基底径分别为3.1mm、6.1mm、12.2mm,平均高度分别为2.2mm、2.7mm、8.5mm。HE染色示肿瘤以梭形细胞为主,排列规则紧密,部分坏死,血管充盈。18眼(90%)均可见眼部其他组织受肿瘤细胞浸润,3眼(15%)肿瘤突破巩膜向球外蔓延。结论 B16F10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株兔眼脉络膜上腔种植后肿瘤迅速生长,模型建造成功率高。
周金琼魏文斌杨文利李彬高飞李辽青杨承勋
关键词:葡萄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