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02BZJ03)
-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冠军邢润川更多>>
-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科技创新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一种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视域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企业提高剩余价值率、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主要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视域来审视,现代企业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表现为现代企业的“整个科技创新的过程”:从“不在场的”科学人员的创新劳动到“准在场的”技术人员的创新劳动,再到“在场的”生产工人的创新劳动的不断创新的过程。相对剩余价值在实质上是科学价值库的价值伴随技术创新和生产创新的不断进行而在经济系统中的再现,归根到底来源于科学人员的创新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那种认为“相对剩余价值是由在企业现场的生产工人创造的”传统观点是片面的,它“只看现象而未抓住其实质”。
- 刘冠军
- 关键词:相对剩余价值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解读被引量:8
- 2005年
- 现实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其实质就是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纳入科学理论的视域来解读,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科学理论”的本来所属,客观而不夸张地评价其科学价值,公正而不回避地审视其自身的缺陷。只有如此,才能科学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才能真正地把握其未来的走向。在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主要表现在当人们对在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的众多现实问题进行解答时,是难以自圆其说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不仅有其理论自身的原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有其时代发展的原因。创立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的必然发展走向。
- 刘冠军邢润川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及其逻辑展开被引量:1
- 2006年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九个方面:商品的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劳动的私人性和社会性的矛盾及其解决形式;价值的二重性,即价值的质和价值的量;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货币之谜的破解,即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生产劳动和价值的创造与转移;价值规律的实质、表现和应用;商品拜物教的来源、实质及其研究意义等。这些丰富的科学内涵逻辑地依次展开的过程,主要体现为以下九道程序:把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和资本主义肌体的细胞作为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透过商品“物质属性”之现象察其“社会属性”之实质→分析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分析商品的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具体分析商品的价值之质即价值实体→研究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和如何决定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价值的表现问题并揭开货币之谜→深入地研究了价值规律→进一步研究了商品拜物教的来源和实质。
- 刘冠军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逻辑展开
- 科学价值的“库存”模型和孵化机制研究被引量:17
- 2004年
-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科学价值如同物质性产品的价值一样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同时它又不同于物质性产品的价值而表现出自身的特征。科学价值以"库"的形式存在着,表现为"科学价值库",而其实质上是历代科学人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断累加的总和。科学价值的"库存"模型是对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累加效应的数学建构;而科学价值的"孵化"机制则是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由隐性到显性转化过程的程式反映。
- 刘冠军邢润川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知识经济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诸种“非劳动价值论”——一种“科学理论”视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从“科学理论”的视域来审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中外理论界众多价值、价格学说中的一种,而且在我国是影响颇大的一种。在此之外,中外理论界还提出了各种“非劳动价值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生产费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应价值论、边际效应价值论、供求决定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物化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建立在“劳动”这个人类本质活动基础上的价值论研究的结晶,它与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相比较,是更为深刻的理论,是在科学地区分和严格地定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价值形式、价值和价格、物化劳动和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等诸对范畴的基础上,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的有机统一的宏大理论体系;而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的学说,基本上都是在现象层面上对价值或价格的考察,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远没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那样深刻。
- 刘冠军
-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知识价值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进程中的三次转向被引量:3
- 2006年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转向”中向前发展的。从历史的维度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进程中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向。第一次是马克思从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到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肯定并超越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第二次是马克思从对工场手工业中劳动价值关系的考察,到对机器大工业中劳动价值关系的探索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思想的萌发。第三次转向是从对“科技与生产相分离”的“物质生产领域”中劳动价值关系的考察,到对“科技与生产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社会与境①中科技劳动价值关系的研究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建构。
- 刘冠军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 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科技商品拜物教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科技本来是人创造的产物,创造它的目的是要它为人服务,然而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它却反过来控制人、支配人和统治人。科技的巨大功能使人们产生了"科技无所不能"的神秘感觉,在心理上形成了类似宗教崇拜一样的知觉状态,这是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所特有的科技商品拜物教现象。科技商品拜物教在实质上是科技商品作为"物"所掩盖着的人与人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看,它既不是来源于科技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是来源于科技商品的价值规定,而是来源于生产科技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和科技知识作为商品时所具有的特征。
- 刘冠军邢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