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GJW022)
-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5
- 相关作者:曾向红杨恕宛程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一·二五革命”后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发展趋势被引量:1
- 2012年
- "一·二五革命"后,埃及穆兄会的发展呈现出两条主线:一是穆斯林兄弟会得以合法建党,体现了其强势发展的一面;二是穆斯林兄弟会青年一代的自由派从其母体中分离。本文通过考察穆斯林兄弟会在此次埃及革命后的新动向,研究其政治发展的各种因素和模式,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 杨恕宛程
- 埃及变局中的跨阶层动员被引量:7
- 2012年
- 跨阶层动员是2011年埃及抗议民众成功推翻穆巴拉克统治的前提。虚拟社交网络、反政府力量联盟及其社会支持网络是形成跨阶层动员的基础,"想象团结"是导致跨阶层动员的直接原因。但"想象团结"具有临时性、短暂性、稀薄性等特征,它没有也不能保障埃及政权更替后的政治稳定。
- 曾向红
- 埃及“一·二五革命"中的信息瀑布与虚拟社交网络被引量:10
- 2012年
- 本文尝试回答两个问题:如何解释埃及"一·二五革命"突如其来的爆发?Facebook等虚拟社交网络在"一·二五革命"中扮演了一种什么样的角色?通过考察发现,埃及"一·二五革命"中出现了信息瀑布,它让那些原本对政府心存不满但不愿冒险参与社会抗议活动的民众敢于表达自己反政府的私有偏好。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率先发起抗议活动,Facebook等虚拟社交网络用户启动了信息瀑布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说,虚拟社交网络的动员作用主要体现在"革命"初期,但"革命"后期已经超越了网络动员的层次。因此,将埃及"一·二五革命"塑造为一场"Facebook革命"是不恰当的。
- 周明曾向红
- 关键词:信息瀑布
- 埃及社会运动中的机会结构、水平网络与架构共鸣被引量:18
- 2011年
- 本文源于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埃及2005年与2011年发生的两次致力于推翻穆巴拉克政府的大规模社会运动——"受够了"运动与"一二五"运动——为什么会带来不同的政治效应?本文以社会运动理论视角的分析发现,这两次社会运动在面临的政治机会结构、动员的水平网络方面没有明显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运动架构产生的共鸣程度不同。这种差异进而影响到动员能力,最终产生了不同的政治后果。
- 周明曾向红
- 关键词:社会运动
- 美国对埃及变局的应对及其效应——基于架构视角的考察被引量:5
- 2013年
- 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和埃及穆巴拉克政府的长期盟友,美国对2011年以来埃及变局的应对值得关注。为了对美国应对埃及变局的政策措施、效果及导致相应效果的原因做出逻辑连贯的解释,可以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架构视角进行考察。基于这种考察可以发现,美国政府建构了一种"改革"框架,以此来理解和应对埃及变局。然而,在影响框架产生框架共鸣的六个因素——框架的持续性、经验可信性、架构者的可信性、描述的精确性、框架的集中性、经验可通约性——中,"改革"框架除了持续性以外,在其他五个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美国的"改革"框架无法在受众中产生广泛共鸣。尽管美国在埃及变局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对埃美关系的影响并非决定性的,但由此造成的埃及民众对美国的不信任,已给埃美关系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 曾向红
- 中东变局的发展过程、动力与机制研究——以埃及变局为中心被引量:6
- 2013年
- 中东变局始料未及的发生暴露出现有中东研究所具有的"现状偏见"、"精英偏见"与"结构偏见"等缺陷,这些偏见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发展过程、发展动力、发展机制等因素未予以应有的重视。基于此,作者尝试提供一种理解中东变局发生与发展机制的分析框架。中东变局发生之前,该地区发生了许多可见的社会运动和不可见的社会非运动,它们构成了中东变局的先导;而抗议者在抗议中体现出来的集体能动性,则是中东变局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抗议者之所以能发展这样一种有别于以往的政治主体性,主要是因为产生了一种政治想象,从而通过团结广泛的社会阶层形成一种能对当局进行挑战的权力。尽管中东变局已经带来了中东甚至广泛国际形势的重要变化,但其发展方向及其后果并不明确。
- 曾向红杨恕
- 关键词:社会运动政治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