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1059)
- 作品数:50 被引量:163H指数:8
- 相关作者:李世春宋玉强蒋淑英耿相英肖小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烟台大学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科研基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冶金工程更多>>
- Ti-Fe系金属间化合物价电子结构与性能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在钛与钢的连接界面处,由于母材组元的相互扩散和反应,形成了TiFe和TiFe2金属间化合物,对接头性能影响很大。运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TiFe和TiFe2的价电子结构和共价键键能,并从价电子结构层次分析TiFe和TiFe2热稳定性和脆性。结果表明:TiFe2比TiFe具有更牢固的共价键络,因此其热稳定性更好;TiFe和TiFe2的脆性因子均小于0.08,表现为本征脆性。
- 蒋淑英李世春
- 关键词:经验电子理论价电子结构键能
- Al/Mg扩散层的形成规律和机理被引量:3
- 2011年
- 采用镶嵌式扩散偶,在不同退火热处理条件下,对Al/Mg扩散层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观察和分析了扩散层的形态和结构,从扩散、溶解与结晶角度探讨了扩散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当580℃保温60 h退火处理后,在Al/Mg界面处形成了厚度约265μm、结构为Al/Mg2Al3/MgAl/Mg3Al2/Mg的扩散层,其结构相与Al-Mg相图上相的排列位置一致.在不同的扩散温度和时间下,Al/Mg相界面处将几乎同时结晶出不同层数、厚度和结构的扩散层;扩散层的形成是Al和Mg固相扩散、溶解与结晶的结果.
- 宋玉强李世春耿相英
- 关键词:铝镁扩散焊
- Ti/Cu固相相界面扩散溶解层形成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采用镶嵌式扩散偶,在不同退火处理条件下,对Ti/Cu扩散溶解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像和二次电子像观察和分析扩散溶解层的形态和结构,从扩散、溶解与结晶角度研究扩散溶解层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扩散温度和时间下,Ti/Cu相界面扩散溶解层的形成是Ti和Cu固相扩散、溶解与结晶的结果;相界面处将几乎同时结晶出不同层数、厚度和结构的扩散溶解层;Cu或Ti原子百分含量相对较低的Cu-Ti化合物优先形成,究竟形成一个还是几个相层,这主要由Cu在Ti中和Ti在Cu中的的浓度分布决定。Ti和Cu在700℃固相扩散时,原子扩散流为Cu扩散进入Ti,Ti很少扩散进入Cu,因此,除了Cu4Ti相层在Cu丝上形成以外,其余5个相层都在Ti基体上形成;Cu2Ti和Cu3Ti2以及Cu4Ti3和CuTi化合物相层几乎同时形核并以"竹笋状"方式相向长大,互相交错重叠,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浮凸;另外,Cu4Ti和CuTi2化合物相层以"平面状"方式长大。
- 宋玉强李世春杜光辉
- 关键词:钛铜扩散层扩散焊
- SrBi_4Ti_4O_(15)的化学键性质和铁电性研究
- 2016年
- 通过原子环境计算方法分析了正交相SrBi_4Ti_4O_(15)晶体内的键络结构、各原子的空间配位数及局域团簇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晶体分解理论将SrBi_4Ti_4O_(15)晶体分解为多个二元赝晶体,根据化学键介电理论计算得到各赝晶体所对应化学键的有效价电子密度、离子性等化学键性质.通过键偶极矩建立了铁电体自发极化强度与化学键性质之间的关系,求得正交相SrBi_4Ti_4O_(15)沿a轴方向的自发极化强度为28.03μC/cm^2,与实验结果和其他理论计算值符合较好.
- 肖小红李世春
- Al/Fe/Ni界面固态扩散实验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含有Al/Fe,Al/Ni和Fe/Ni两相界面和Al/Fe/Ni三相交接点的扩散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背散射技术和微区能谱分析技术对扩散偶的界面反应区域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两相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新相的生成受扩散动力学和热力学双重因素的控制,Al/Ni和Al/Fe两相界面均生成富Al金属间化合物,Fe/Ni界面上只存在界面模糊的固溶体组织,Al/Fe/Ni三相交接点附近没有三元金属间化合物生成。
- 亓婧宋玉强李世春
- 关键词:扩散层
- Ti-Ni-Cu三元扩散偶的界面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采用"铆钉法"制备了界面为曲面的Ti-Ni-Cu三元扩散偶,使用光镜和扫描电镜,结合电子探针微区元素分析技术,对扩散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Ni-Cu三元扩散偶在973K反应200h,共生成了10个扩散溶解反应层,其中包括两个Ti-Ni二元金属间化合物(Ti2Ni,TiNi);3个Ti-Cu二元金属间化合物(TiCu,Ti3Cu4和TiCu4);5个Ti-Ni-Cu三元金属间化合物(TiNi2Cu,CuNi29Ti10,Cu3NiTi8,Cu12NiTi7,Ti50Ni32Cu18)。
- 李敏李世春宋玉强
- Cu-Ni扩散偶的扩散溶解层被引量:3
- 2010年
- 分别在普通和真空热处理炉中对Cu/Ni镶嵌式扩散偶进行退火热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观察和分析了扩散溶解层的形态和结构,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u/Ni扩散偶在950℃、100h退火处理时,Cu/Ni扩散溶解层主要在Ni块上形成,形状依附于原始界面,并逐渐向Ni块基体延伸,与Ni块没有界面,其结构是以Ni为溶剂、Cu为溶质的间隙固溶体;扩散溶解层的形成机理是Cu原子向Ni块扩散,Ni原子几乎不向Cu丝扩散,Cu丝溶解在Ni块里面。
- 宋玉强李世春张振亚
- 关键词:镍扩散层扩散偶扩散焊
- 粉末烧结形成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采用粉末烧结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二元Co/Al和Mn/Al混合粉末的扩散反应,并依据TFDC电子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对于Al-Co体系,Al原子向Co扩散,扩散的前锋在靠近Co的一端,在粉末颗粒界面处形成了CoAl,Co2Al5金属间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CoAl数量最多,该化合物的成分离Co最近;对于Al-Mn体系,Mn原子向Al扩散,扩散的前锋在靠近Al的一端,在粉末颗粒界面处形成了Mn5Al8,Mn22Al78,MnAl6金属间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MnAl6数量最多,成分最接近Al。
- 宋玉强李世春
-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粉末冶金
-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ediction of new phases in binary metallic liquid/solid interface
- <正>Diffusion and solution phenomena of heterogeneous atomics in binary metallic liquid/solid interface has a v...
- JIANG Shuying
- 文献传递
- Ni/Zn扩散溶解层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采用粉末烧结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能谱技术,研究了Ni-Zn体系固相烧结时粉末界面处形成的扩散溶解层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并利用TFDC电子理论讨论了扩散溶解层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Ni粉和Zn粉在200℃,15h的烧结过程中,Zn原子不断扩散进入到Ni晶体中,在Ni粉颗粒基体上形成了由NiZn和Ni3Zn22金属间化合物构成的“带状”扩散溶解层。
- 宋玉强李世春
-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