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20051B020010)

作品数:7 被引量:139H指数:7
相关作者:潘晓华石庆华吴建富林洪鑫彭春瑞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栽插
  • 4篇栽插密度
  • 3篇氮量
  • 3篇施氮
  • 3篇施氮量
  • 3篇晚稻
  • 3篇超级稻
  • 2篇早稻
  • 1篇氮肥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率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吸收
  • 1篇源库
  • 1篇源库特性
  • 1篇早晚稻
  • 1篇双季超级稻
  • 1篇双季稻
  • 1篇水稻
  • 1篇中早22

机构

  • 7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江西省农业科...

作者

  • 7篇石庆华
  • 7篇潘晓华
  • 6篇吴建富
  • 4篇林洪鑫
  • 3篇彭春瑞
  • 3篇袁小乐
  • 1篇雷享亮

传媒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杂交水稻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以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及4个产量因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栽插密度对产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互作对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在0~210 kg/hm2施氮内,产量、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分蘖穗率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成穗率随之下降。在18×104~30×104蔸/hm2栽插密度内,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和分蘖穗率随之下降。分蘖穗率及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成熟期总吸氮量和生物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试验表明,施氮210 kg/hm2与密度24×104~30×104蔸/hm2有利于实现"天优华占"的高产。
林洪鑫潘晓华石庆华
关键词:施氮量栽插密度
双季超级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以10个超级早、晚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双季超级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结果表明,超级早、晚稻均具有明显的干物质生产优势,稻谷产量随生物产量的增加而提高,与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抽穗前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相关不显著,与抽穗后的LAI也呈极显著正相关。早发度与成穗率和产量密切相关,可作为水稻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期的群体质量指标。
袁小乐潘晓华石庆华吴建富漆映雪
关键词:双季超级稻干物质生产
超级早、晚稻的养分吸收和根系分布特性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为了阐明双季超级稻的高产机理和指导合理施肥,采用品种比较的方法,研究了超级早、晚稻品种的养分吸收和根系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超级早、晚稻品种的养分吸收量平均分别为N 170.04、224.90 kg/hm2,P 21.97、39.88kg/hm2,K 107.48、144.47 kg/hm2,均高于对照。生育中期(穗分化至抽穗)的养分吸收量与产量密切相关。生产100kg稻谷所需要的养分较对照低10%左右。超级早、晚稻品种根系发达,根量较大。抽穗后15 d(早稻)或20 d(晚稻)的根量与产量密切相关,其中5—10 cm的根量与养分吸收总量密切相关。说明生育中期较多的养分吸收和发达的根系是超级早、晚稻高产的重要原因。
袁小乐潘晓华石庆华吴建富漆映雪
关键词:超级稻养分吸收根系
超级早、晚稻品种的源库协调性被引量:19
2009年
为了探讨超级早、晚稻品种的高产机理,对其源库特性进行了研究。与非超级稻品种(对照)相比,超级早、晚稻品种的总库容量、粒叶比、粒束比均较大,且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在整个灌浆结实期的源库增量比略大,但早稻在灌浆中后期(抽穗后10~25d)和晚稻在灌浆前期(抽穗后0~10d)均明显大;起始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均大,结实率与起始灌浆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早稻)或显著(晚稻)正相关;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衰退值较小,而剑叶的气-叶温差除早稻的株两优819和晚稻的淦鑫688外,其他均大。根系活力衰退值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剑叶的气叶温差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较大的库容量且源库协调性较好是超级早、晚稻品种超高产的重要机理。
袁小乐潘晓华石庆华吴建富漆映雪
关键词:超级稻早稻晚稻源库特性
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双季稻上部三叶叶长和叶角的影响被引量:35
2010年
于2007和2008年,采用裂区设计,以双季早稻中早22和双季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上部三叶的叶长和叶角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氮情况下,增加栽插密度可提高产量,而在中高氮条件下,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有利于获得高产。倒一至倒三叶叶长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长,随栽插密度下降而增长。中早22的倒一至倒三叶的基角、开张角和叶长与稻谷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天优华占的倒一至倒三叶的基角和开张角与稻谷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而倒一至倒三叶叶长与稻谷产量呈直线关系。产量最高时中早22倒一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11.37°、7.81°、29.74cm;倒二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17.27°、16.06°、36.08cm;倒三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21.76°、24.70°、39.02cm;天优华占倒一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11.62°、12.30°;倒二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32.61°、30.08°;倒三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23.55°、31.21°。
林洪鑫潘晓华石庆华彭春瑞吴建富
关键词:双季稻施氮量栽插密度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4
2011年
以超级早稻中早22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栽插密度组合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及其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在中、低施氮水平下,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很小,而在高氮水平下,适当降低密度有利高产。在0~195kg/hm2施氮范围内,有效穗数、生物产量、产量、氮素积累总量、最高茎蘖数、分蘖穗率和生产100kg子粒需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结实率显著下降;每穗粒数施氮处理极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在24×104~30×104蔸/hm2的栽插密度范围内,有效穗数和生物产量随栽插密度的提高而提高,每穗粒数和分蘖穗率下降,结实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素积累总量差异不显著。产量与生物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均呈抛物线关系,最适生物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分别为14.90t/hm2和155.4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N195kg/hm2与30×104蔸/hm2的肥密组合有利于中早22发挥高产潜力。
林洪鑫潘晓华石庆华彭春瑞吴建富
关键词:超级早稻中早22施氮量栽插密度
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11年
在30万蔸/hm2(早稻)和25万蔸/hm2(晚稻)密度下,以超高产早稻陆两优996、淦鑫203和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下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不施氮时,供试的4个品种(组合)均在窄行距时产量最高;施氮条件下,淦鑫203在中行距时产量最高,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在宽行距和窄行距时产量较高,而淦鑫688在窄行距时产量较高。不同行株距配置对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对淦鑫203主要通过影响每穗粒数,而对淦鑫668则主要通过影响结实率来实现。品种间对行株距配置响应的差异与淦鑫203的每穗粒数较少、成穗率较低,而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的每穗粒数较多、成穗率较高,淦鑫688的叶面积指数较高有关。早稻陆两优996的适宜行株距为33.0 cm×10.0 cm或20.6 cm×16.0 cm,淦鑫203为25.4 cm×13.0 cm;晚稻天优华占为40.0 cm×10.0 cm或20.0 cm×20.0 cm,淦鑫688为20.0 cm×20.0 cm。
林洪鑫潘晓华石庆华彭春瑞吴建富雷享亮
关键词:超高产水稻晚稻栽插密度氮肥利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