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3122)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5
相关作者:金赞芳秦雪陈凌霄万瑜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杭州西湖水域管理处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氧同位素
  • 2篇源解析
  • 2篇通量
  • 2篇同位素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硝酸盐
  • 2篇沉积物
  • 1篇氮释放
  • 1篇氮同位素
  • 1篇底泥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形态分析
  • 1篇营养化
  • 1篇入湖河流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湿沉降
  • 1篇释放通量

机构

  • 6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杭州西湖水域...

作者

  • 2篇金赞芳
  • 1篇陈凌霄
  • 1篇秦雪
  • 1篇万瑜

传媒

  • 2篇环境科技
  • 1篇四川环境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杭州西湖底泥氮释放通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采集杭州西湖表层底泥,在实验室静态模拟底泥氨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的释放,同时研究了DO、温度和pH值对底泥N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湖底泥NH_4^+-N主要呈现出正释放,而NO_3^--N则主要为负释放。NH_4^+-N的正释放速率随溶解氧增大而减小,NO_3^--N仅在好氧条件下呈现出正释放。温度通过改变微生物的活性,使底泥NH_4^+-N的正释放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O_3^--N的负释放速率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pH值条件下,NH_4^+-N的正释放速率表现为6.5 mg/(m^2·d)>7.5 mg/(m^2·d)>8.5 mg/(m^2·d)。根据模拟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西湖全年可溶性无机氮(DIN)的释放量为14.603 t,说明西湖底泥已被严重污染,成为营养元素的释放源。
施伊丽万瑜金赞芳
关键词:底泥释放通量DO
基于多同位素的不同土地利用区域水体硝酸盐源解析被引量:23
2021年
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所在流域内的水质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典型城市河流(京杭运河杭州段)和典型山林农业区河流(余英溪)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同位素技术(δD-H_(2)O,δ^(18)O-H_(2)O,δ^(15)N-NO^(-)_(3)和δ^(18)O-NO^(-)_(3))结合稳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 analysis in R,SIAR)模型,对运河和余英溪的硝酸盐来源进行了识别并计算了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运河和余英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氮污染,运河以NO^(-)_(3)-N和NH^(+)_4-N为主,余英溪以NO^(-)_(3)-N为主.运河和余英溪水的氢氧同位素(δD-H_(2)O,δ^(18)O-H_(2)O)沿当地大气降水线分布,两者存在明显线性关系(R^(2)=0.78),表明降水是这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源.运河和余英溪水体NO^(-)_(3)的氮同位素值(δ^(15)N-NO^(-)_(3))均小于15‰,说明这两条河流中主要存在硝化作用.部分运河水样NO^(-)_(3)的δ^(15)N-NO^(-)_(3)/δ^(18)O-NO^(-)_(3)值介于1.3~2.1之间且伴随着低浓度的DO和NO^(-)_(2),可见部分运河水体存在反硝化作用.运河水样δ^(15)N-NO^(-)_(3)值(均值:6.1‰)明显高于余英溪水体δ^(15)N-NO^(-)_(3)值(均值:2.3‰).各NO^(-)_(3)源对运河的贡献率:生活污水/粪肥(37.0%)>土壤氮(35.7%)>化学肥料(19.1%)>降水(8.2%);对余英溪的贡献率:化学肥料(46.1%)>土壤氮(22.8%)>降水(17.3%)>生活污水/粪肥(13.8%).在人类活动强度大的城市区域的河流(运河)中由于生活污水的零星排放和城市降雨径流的汇入导致生活污水/粪肥类氮源的污染明显加剧.化学肥料不可避免地成为山林农业区河流(余英溪)的主要污染源,可见农业面源污染带给所在区域水体的氮污染已非常严重.人类活动强度大的区域,降水对于水体NO^(-)_(3)的贡献降低.反硝化作用产生的同位素分馏对利用SIAR模型计算各NO^(-)_(3)源的贡献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生活污水/粪肥和化学肥料的影响很大,对土壤氮的影响其次,对降水的影�
金赞芳胡晶吴爱静李光耀张文辽李非里
关键词:土地利用硝酸盐氢氧同位素
东苕溪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和源解析被引量:5
2021年
由于重金属毒性大,且易在食物链中富集,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东苕溪23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As、Cd、Co、Cr、Cu、Pb、Zn、Mn和Ni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各种重金属来源,并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东苕溪沉积物重金属平均浓度Mn>Pb>Zn>Cr>As>Cu>Ni>Co>Cd,As、Cd、Co、Cu、Pb、Zn和Mn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它们的环境背景值。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d、Co、Cr、Mn和Ni可能来源于自然环境,Cu、Pb和Zn可能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Pb还源于交通工具尾气和柴油机械排放的废弃物,As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例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法的结果表明,东苕溪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整体上呈现中等的潜在生态危害,东苕溪沉积物中的主要污染物为As和Cd,由于东苕溪流域散布着大量的农田和一些工业园区,农田中使用的肥料农药和工业活动中排放的废弃物是造成As和Cd含量高的原因。
施亚盛李光耀吴爱静倪臣浩朱晨阳金赞芳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湖泊污染物入湖通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4年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十分严重,湖泊污染物入湖通量的研究可为营养盐入湖总量控制管理提供基础数据。针对入湖河流、大气湿沉降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这几个湖泊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综述了相关污染物通量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还对污染物通量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陈凌霄秦雪金赞芳
关键词:富营养化入湖河流大气湿沉降农业非点源污染
千岛湖水体氮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8
2019年
选取千岛湖水深0.2,5,10,20,30和40m处水样进行分析,利用氮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模型(SIAR)研究千岛湖水体氮(N)的垂向分布特征,分析水体N的来源并计算各N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硝酸盐(NO3^-)和溶解性有机氮(DON)是千岛湖水体总溶解氮(TDN)的主要形式,分别占溶解态N的57.9%和39.7%.千岛湖水体δ^15N-NO3^-和δ^18O-NO3^-的平均值分别为4.5‰和4.3‰.上层水体(0~10m)中,硝化作用和浮游植物的同化作用共同控制水体N的形态组成和氮氧同位素值(δ^15N-NO3^-和δ^18O-NO3^-)的变化.中层水体(10~30m)中,硝化作用是主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使得水体NO3-含量增加而δ^18O-NO3^-值减小.底层水体(30~40m)受到硝化作用、底泥N释放和反硝化作用的共同影响.化肥是千岛湖水体NO3^-的最主要来源,在S1和S2处的贡献率分别为51.9%和30.6%.新安江上游的农业面源污染使得S1处化肥贡献率远高于S2.土壤N是仅次于化肥的第二大水体NO3^-来源,在S1和S2处的贡献率分别为17.8%和27.8%.此外,底泥对底层水体NO3^-的贡献不可忽视.
金赞芳岑佳蓉胡宇铭郦林军李非里
关键词:硝酸盐垂向分布氮同位素氧同位素
西湖和东苕溪沉积物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不同赋存形态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不同,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及其潜在环境危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赋存形态。本研究在西湖和东苕溪设置12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样品,采用改进BCR分步提取法,提取了重金属污染物的4种化学形态,分别为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及残渣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d以弱酸提取态为主,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并易于发生迁移转化,生态风险较高。Cu离子对有机质表现出极强的亲和力导致Cu的可氧化态含量较高也有一定的生态风险。Pb会被Fe-Mn氧化物所吸附导致Pb的可还原态含量较高,存在较高的潜在生态危害。Mn的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残渣态含量都较高,在迁移的过程中变化地较快,能够逐渐降低Mn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其他各重金属(As、Cr、Zn)则都以残渣态为主,潜在危害较低。
朱晨阳付国威李光耀倪臣浩金赞芳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