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2ZDIXM001)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廷干曹明曹天航黄明理赵云伟更多>>
相关机构:盐城师范学院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主义
  • 5篇文化
  • 4篇逻辑
  • 4篇马克思主义
  • 3篇话语
  • 3篇话语逻辑
  • 2篇意识形态
  • 2篇价值观
  • 2篇核心价值观
  • 1篇道理
  • 1篇心性
  • 1篇哲学
  • 1篇秩序
  • 1篇秩序理论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生态性建构
  • 1篇特色社会主义
  • 1篇内在逻辑
  • 1篇庄子

机构

  • 7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3篇张廷干
  • 3篇曹明
  • 1篇黄明理
  • 1篇曹天航
  • 1篇赵云伟

传媒

  • 2篇学海
  • 2篇学术论坛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唐都学刊
  • 1篇江苏第二师范...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话语逻辑被引量:3
2013年
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意识形态理论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形态话语逻辑并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实践精神,由此获得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哲学视域,还原文化理论的逻辑形态与生命存在结构之间的源初关联,而这构成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进行形态诠释的存在论语境,并在各种文化的分殊形态、经验互释与演变规律的把握中获得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体实践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实践层面所提出的要求正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精神生态的现代建构。
张廷干
关键词:意识形态文化诠释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意识形态及其文化转向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文化审视被引量:2
2014年
马克思文化理论的话语逻辑及其实践旨趣在于:一是其现实前提与可能基础是现实的人以及现实生活实践活动的统一性;二是其实践旨趣或主题在于文化自觉与人的自由、解放和幸福等核心价值目标及其现实化路径的探寻;三是其逻辑路径与方法论则是基于"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相结合的社会总体性批判。马克思文化理论的超越性在于科学的真理性与哲学的价值性、内在具体的社会分析与哲学思维的形上价值相统一的二重属性。而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研究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把重点转向了文化价值批判,由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承继与发挥且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了马克思文化理论的主题及其实践方式,从而为当前中国文化实践提供了启示:需要建构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为审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问题提供了文化路径与理论资源。
曹天航黄明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意识形态话语逻辑文化审视
文化精神的现代性消解与生态性建构——基于过程哲学的创业教育模式的价值反思被引量:1
2014年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过程或活动,它需要体现有机性与整全性文化精神并内在地蕴涵着文化精神的价值维度,文化精神是指注重自身价值和自由意志,关注人的意义世界和伦理价值世界的自觉意识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精神自觉。然而,文化精神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精神空场或稀缺资源,却构成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过程哲学的视域,创业教育实践所遭遇的文化困境根源于传统"实体"思维和"原子"式教育理念、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内在张力及其现实分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现代性背离;不仅异化了教育应力图构建的价值和意义世界的本义及其社会功能,也为我们回归文化精神的创业教育模式的设计提供了哲学依据,其可能性就在于实现由"本体思维"式教育理念向建构主义和生态教育观的过程范式转换。
曹明
关键词:文化精神创业教育过程哲学生态性建构
“德—道”与“自然—自由”:庄子心性秩序理论的形上建构
2014年
在天人之辨这一主题中,局限于对庄子哲学作"客观自然义"理解,遮蔽了其心性理论及其道德哲学主旨,即如何合乎人性化生存这一存在论与价值论问题。理解庄子的心性秩序建构需要把握其双重规定性,即"德-道"理型与"自然-自由",前者构成心性秩序的本体性规定,后者则是庄子建构心性秩序的实践理性原则。在这样的理解中,自然与道德、个体性与普遍性、生命个体与伦理实体的关系及其内在张力获得伦理道德精神与心性秩序的精神还原。基于本体与现象的区分对自然与自由关系的探讨,庄子不仅深刻反思了人的道德存在本质从而呈现其存在论价值视阈,而且由对自然心性与现实人伦的深刻审察进一步敞开社会伦理向度这一重要的实践领域,探讨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自然心性与历史道义之间的关系,由此获得审视现代理性道德价值这一深刻的现代性论域。
张廷干
文化实践与核心价值观建构--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融合的话语逻辑及其精神形态被引量:2
2013年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蕴涵着意识形态与文化形态的双重话语逻辑并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实践精神,由此获得探究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文化哲学视域,还原文化理论的逻辑形态与生命存在结构之间的源初关联,这构成二者的结合乃至各种文化的分殊形态、经验互释与演变规律的本体实践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在文化实践层面所提出来的要求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精神生态的现代建构。
曹明张廷干
关键词:文化实践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
论文化自信的历史与现实根基被引量:1
2017年
"文化自信"中"文化"的本质蕴涵主要是指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观念与文化价值领域的深层确证,这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并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规定性;而文化创造主体在历史发展与社会制度或结构变迁过程中对于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知和文化形态现代转换的主动适应性,以及对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关系意识这样两个方面的文化差异性认同建构,呈现出文化自信的历史与现实的根基。文化自信由此成为民族与国家认同的深层依据,并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构的限定性。
曹明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深入解读“四个全面”理论内涵--以劳动正义为视角
2016年
"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战略布局。文章通过挖掘四个全面提出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解析劳动正义思想与"四个全面"具有内在必然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生产力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统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使劳动者劳其应劳、得其应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让劳动人民活得更有尊严;"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从根本上杜绝不劳而获。从劳动正义视角深入研究"四个全面"的必然性及其内在逻辑,能够使得作为马克思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四个全面"的精神与内涵深入人心,作为社会主义的思想力量推动社会各方面健康发展。
赵云伟
关键词:内在逻辑
公共性供给与传统伦理的现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性论域对现代伦理秩序的文化奠基被引量:1
2015年
社会转型期伦理秩序的现代建构遭遇困境的深层根由不能归结为传统文化的非超越性或公共精神的缺失,因为传统文化不仅以超越性为精神特质,而且无论"礼-仁"结构还是"公私之辨"都蕴涵着公共性的本体承诺;伦理形态转化的"文化阻滞力"在于传统文化的内在悖论及其导致的公共性困境:"家国一体,由家及国"衍生"伦理本位"的"善悖论"和"日常生活世界"的非反思性与社会"差序格局",而公私之辨消解了个体自我,从而无法建构"个体至善-社会至善-共识机制"的公共性精神生态;而马克思的公共性论域为这一困境的解决提供了确定性的文化奠基。
曹明
关键词:公共性传统伦理马克思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