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6001)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陈立奇高众勇詹力扬陈敏赵进平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厦门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气候
  • 2篇海冰
  • 2篇变暖
  • 1篇大洋
  • 1篇地球气候
  • 1篇洋流
  • 1篇氧化亚氮
  • 1篇碳循环
  • 1篇气候变暖
  • 1篇气溶胶
  • 1篇全球变化
  • 1篇全球变化科学
  • 1篇全球变暖
  • 1篇温度升高
  • 1篇温室效应
  • 1篇系统工程管理
  • 1篇硝化
  • 1篇南大洋
  • 1篇工程管理
  • 1篇海冰变化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作者

  • 5篇陈立奇
  • 2篇高众勇
  • 2篇詹力扬
  • 1篇杨绪林
  • 1篇高爱国
  • 1篇陈波
  • 1篇卞林根
  • 1篇詹力杨
  • 1篇赵进平
  • 1篇陈敏

传媒

  • 3篇极地研究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haracteristics of pCO_(2) in surface water of the Bering Abyssal Plain and their effects on carbon cycle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被引量:11
2004年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CO2 distribution in surface water of the Bering Abyssal Plain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ambient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discussed using variations of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CO2 in surface water of the Bering Abyssal Plain and the Chukchi Sea. Data in this study are from a field investigation during the First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in 1999. Compared to the high productivity in the Bering Continental Shelf, much lower levels of chlorophyll a were observed in the Bering Abyssal Plain. The effect of hydrological factors on the pCO2 distribution in surface seawater of the Plain in summer has become a major driving force and dominated over biological factors. The Plain also presents a High Nutrient Low Chlorophyll (HNLC). In addition, the pCO2 distribution in the Bering Abyssal Plain has also been found to be influenced from the Bering Slope Current which would transform to the Anadyr Cur- rent when it inflows northwestward over the Plain. The Anadyr Current would bring a high nutrient water to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where local nutrients are almost depleted in the surface water during the summer time. Resupplying nutrients would stimulate the growth of phytoplankton and enhance capacity of absorbing atmospheric CO2 in the surface water. Otherwise, in the Bering Sea the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brought from freshwater are not deposited down to the deep sea water but most of them would be transported into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by the Alaska Coastal Current to form a carbon sink there. Therefore, the two carbon sinks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one carried by the Anadyr Current and another by the Alaska Costal Current, will impli- cate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in global change.
CHEN Liqi1,2,GAO Zhongyong1,3,WANG Weiqiang3 & YANG Xulin1,3 1.Key Lab of Global Change and Marine-Atmospheric Chemistr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Xiamen 361005,China
关键词:BERINGABYSSALCHUKCHI
海洋N_2O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N2O在大气中的浓度仅为CO2的浓度的千分之一左右,但在同等浓度的情况下温室效应却是CO2的200-300倍;它在大气层中的光化学产物会与臭氧反应,从而损耗平流层的臭氧。N2O的环境效应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国际气候变化研究项目都把其列入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过去40年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综合分析,阐述MO在海洋中的分布规律和其影响因素、产生的机制、它的海气通量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揭示N2O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全球氮循环的贡献。
詹力扬陈立奇
关键词:温室效应硝化反硝化海气通量
北极地区碳循环研究意义和展望被引量:16
2004年
全球变暖引发了北极地区的快速变化。北极地区苔原冻土带退化、海冰面积退缩和厚度变薄将使北极生态系发生重要变化 ,因而引起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变异。为精确评估北极地区对人为大气CO2 的吸收通量 ,围绕北极苔原、边缘海和极区海域的碳循环研究引起了重视。调查表明 ,北冰洋和亚北冰洋海冰区是海洋吸收大气CO2 的重要汇区 ,北冰洋具有吸收大气CO2 约 1×GtC/a的能力 ,北冰洋夏季冰缘区的长光照和高生产力促进了对大气CO2 的吸收能力 ,北冰洋深水环流和通风作用也有利于表层碳向深水转移。最近有些调查表明 ,如温度继续升高 ,北极苔原有可能从碳汇转变成大气碳源。国际上正加强北极地区碳循环研究的规划和计划 ,企图通过改进现场调查观测手段以及研究方法 ,来定量研究和模式预测变化中北极地区的碳汇潜力及其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陈立奇高众勇杨绪林詹力杨
关键词:海冰边缘海地球气候碳循环大气CO2全球变暖
极地系统科学考察——大科学系统工程管理探索被引量:6
2004年
人与地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极地系统是感应全球变化的放大器和指示器 ,极地系统科学进入了一个大科学研究时代。极地系统科学不但是一门研究极地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作用中运转的机制、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机理 ,并为区域复杂性及其对全球变化预测提供科学基础的科学 ,同时也是一门高新技术应用和人类认识自然活动并科学管理极地系统的系统工程学。 2 0年来 ,中国科学家对极地系统复杂性有了深入的认识 ,对极地科学考察管理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陈立奇
关键词:全球变化科学系统工程管理
南大洋大气氧化亚氮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07年
在执行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期间,于2004年11月15日至2005年2月2日在南大洋(澳大利亚以南以及中山站和长城站之间环绕南极海域)航线上采集大气氧化亚氮样品,并带回陆地实验室分析。结果显示,大气氧化亚氮浓度由澳大利亚至中山站航段的(309.6±1.6)nL/L上升至环绕南极冰边缘海区航段的(320.0±1.2)nL/L。这种南大洋大气中氧化亚氮浓度随纬度升高而升高的特征,可能与洋流作用,季节性海冰融化、生物作用以及近岸等的影响因素有关。
詹力扬陈立奇
关键词:氧化亚氮洋流海冰变化南大洋
影响北极地区迅速变化的一些关键过程研究被引量:31
2003年
最近研究证明 ,近半个世纪来 ,北极地区正在发生迅速变化。部分地区温度上升了 2— 3°C ,北冰洋海冰退缩 5 %,中心地区海冰厚度变薄 ,海面压力降低 ,中上层水淡化和变暖 ,吸收CO2 能力增加 ,臭氧耗损和紫外线辐射增强。中国于 1 999年开展了“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在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白令海以及临近海域开展了海冰气相互作用的多学科综合考察 ,对北极的区域特征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获得一些新的认识。观测到加拿大海盆中层水持续增暖的现象 ,揭示了西北冰洋与白令海水体交换的途径和次表层暖水结构 ,发现了加拿大海盆是北冰洋河水的主要储存区。利用联合冰站观测数据 ,模拟了北冰洋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和下垫面能量平衡的变化特征 ,定量给出了北冰洋夏季海 /气和冰 /气之间湍流通量和边界层参数的差异。海 /气CO2 的通量观测表明 ,考察区的大部分海域均为大气CO2 汇区 ;西北冰洋海冰区具有较高的生物泵运转效率 ,楚科奇海陆架是一个高效的有机碳“汇”区 ,寒冷水体中微生物活动并未受到明显抑制。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表明 ,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碘含量存在着由低纬度到高纬度增加趋势 ,北极地区可能是碘的汇区 ,碘可作为极区古海洋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的重要指标。楚科奇海、白令海?
陈立奇赵进平卞林根陈波陈敏高爱国高众勇
关键词:温度升高气候变暖气溶胶冰川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