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医科大学科技基金(XB200207)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杨凯陈睿温玉明孙德平吴明军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重庆医科大学科技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口腔
  • 6篇化疗
  • 5篇新辅助化疗
  • 5篇鳞癌
  • 5篇纳米
  • 5篇口腔鳞
  • 5篇口腔鳞癌
  • 5篇辅助化疗
  • 5篇靶向
  • 4篇细胞
  • 4篇纳米微粒
  • 4篇口腔癌
  • 3篇鳞状
  • 3篇鳞状细胞
  • 3篇靶向治疗
  • 2篇新辅助化疗方...
  • 2篇原发灶
  • 2篇顺铂
  • 2篇肿瘤
  • 2篇细胞癌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杨凯
  • 5篇陈睿
  • 4篇温玉明
  • 4篇孙德平
  • 3篇吴明军
  • 2篇张劲松
  • 2篇李雅冬
  • 1篇张福军
  • 1篇李雅东
  • 1篇陈绍维
  • 1篇喻秀丽
  • 1篇李文
  • 1篇季平

传媒

  • 5篇临床口腔医学...
  • 2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性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研究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CDDP-PLA-PEG-NP)的物理特性及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性.方法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CDDP-PLA-PEG-NP;建立地鼠口腔颊鳞癌模型,并随机将64只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CDDP-PLA-PEG-NP(6.6 mg/kg)和CDDP(1 mg/kg),每组于给药后0.083、0.5、1、2、4、6、12、24 h各处死4只动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两组各时间点血浆和癌组织中药物浓度,求出CDDP-PLA-PEG-NP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指数、选择性指数和口腔鳞癌原发灶对CDDP-PLA-PEG-NP的相对摄取率.结果 CDDP-PLA-PEG-NP的平均粒径为(143.2±1.8)nm,粒径分布范围为103.5 ~175.8 n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5.2±0.9)%、(89.0±0.8)%;在8个时间点的靶向指数和选择性指数均远大于1,口腔癌组织对CDDP-PLA-PEG-NP的摄取量是CDDP的10.36倍.结论 CDDP-PLA-PEG-NP在动物体内对口腔鳞癌原发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是具有发展前途的口腔癌纳米靶向给药系统.
杨凯陈绍维陈睿温玉明
关键词:顺铂聚乳酸
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联合化疗增敏基因对口腔癌原发灶靶向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根据口腔癌周新生毛细血管的解剖生理特点,制备对口腔癌原发灶具有靶向性的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CDDP-PLA-PEG-NP),评价CDDP-PLA-PEG-NP联合nm23-H1基因对口腔癌原发灶靶向治疗的疗效。方法①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顺铂聚乳酸聚乙二醇纳米微粒并对CDDP-PLA-PEG-NP相关体外性质进行检测;②用DMBA诱导建立金黄地鼠口腔颊癌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CDDP-PLA-PEG-NP和CDDP,每组于给药后8个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浆和癌组织中药物浓度,求出CDDP-PLA-PEG-NP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指数、选择性指数和口腔鳞癌原发灶对CDDP-PLA-PEG-NP的相对摄取率;③建立金黄地鼠口腔颊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PEG-CDDP-PLA-NP静脉注射(脂质体包裹的Adeasy-nm23-H1质粒瘤内注射)、对照组Ⅰ(单行脂质体包裹的Adeasy-nm23-H1质粒瘤内注射)、对照组Ⅱ(单行PEG-CDDP-PLA-NP静脉注射),用TUNEL法检测比较3组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①CDDP-PLA-PEG-NP的平均粒径为(143.2±1.8)nm,粒径分布范围为103.5nm^175.8n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5.2±0.9)%、(89±0.8)%,体外释药规律表明与Weibull分布模型拟合;②在8个时间点的靶向指数和选择性指数均远大于1,口腔癌组织对CDDP-PLA-PEG-NP的摄取量是CDDP的10.36倍;③实验组、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完成治疗后癌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31.46±2.37、10.04±1.42、22.63±1.96,实验组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P(0.05)。结论CDDP-PLA-PEG-NP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对口腔癌原发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CDDP-PLA-PEG-NP联合nm23-H1基因较单一nm23-H1基因治疗或隐形纳米靶向治疗显著地提高了对口腔癌的治疗疗效,该方法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杨凯郑刚孙德平陈睿
关键词:NM23-H1基因口腔靶向治疗
纳米靶向给药系统在口腔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展望被引量:10
2004年
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已被公认为是推动当今医学发展的三大支柱动力。特别是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方面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已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就纳米靶向给药系统用于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靶向机理和方式等问题作一总结,希望更多的纳米技术应用于口腔医学的研究,推动口腔医学的发展。
杨凯温玉明
关键词:纳米靶向治疗口腔肿瘤
颈淋巴结靶向抗癌纳米微粒的研制及其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靶向治疗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根据口腔癌周毛细淋巴管的解剖生理特点,制备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靶向性的抗癌蚋米微粒。方法以聚乳酸(PAL)为载体,以对口腔鳞癌细胞有强大杀伤作用的葫芦素BE(CuBE)为模型药物,用乳化一溶荆挥发法制备葫芦素BE聚乳酸蚋米微粒(CuBE-PLA-NP);在体内外对CuBE-PLA-NP相关性质检测的基础上,建立昆明小鼠颊癌颈淋巴结转移模型。以CuBE-PLA-NP为实验组,CuBE为对照组.分别行癌用粘膜下注射,注射后在15个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血、心、肝、脾、肺、肾和颈淋巴结内在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以考察药物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并现察各组对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疗效。结果①CuBE-PLA-NP粒径分布范围为47nm-120nm,平均粒径为85nm,载药量为(23.03±O.47%).包封率为(93.00±0.10%),体外释药规律表明与Higuchi方程拟合,合成的CuBE-PLA-NP没有降低CuBE成份的抗癌活性并适合于行局部注射。②实验组中颈淋巴结转移灶内药物相对百分比远远高于对照组(P
杨凯温玉明
关键词:口腔癌淋巴结
新辅助化疗前后PCNA和p5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化疗敏感性的预测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抑癌基因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106例口腔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PCNA和p5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①化疗前口腔鳞癌组织中PCNA高表达率为50.94%,显著高于化疗后23.58%(P<0.05);化疗前PCNA高表达患者化疗有效率为62.96%,显著高于PCNA低表达患者的有效率30.77%(P<0.05);②化疗前p53在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4.34%,显著高于化疗后21.60%(P<0.05);化疗前口腔鳞癌p53表达阴性患者的有效率为55.93%,显著高于p53表达阳性患者的有效率36.17%(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PCNA和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认为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口腔鳞癌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杨凯吴明军孙德平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增殖细胞核抗原P53口腔鳞癌化疗敏感性
口腔鳞癌对卡铂联合5-Fu新辅助化疗方案敏感性的预测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卡铂联合5-氟脲嘧啶化疗方案(CF方案)敏感性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50例T2~T4口腔鳞癌患者用CF方案行2疗程新辅助化疗前后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①化疗前口腔鳞癌中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显著相关(P<0.05);②化疗前PCNA高表达同时P53表达阴性患者行CF方案化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其它表达类型(P<0.05),PCNA低表达同时P53表达阳性的患者,CF方案化疗的有效率为14.29%,显著低于其它表达类型(P<0.05)。结论:化疗前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均可作为预测口腔鳞癌对CF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分子标记物,但用PCNA和P53两项指标的表达水平来联合预测显著高于单项指标预测。
杨凯吴明军孙德平陈睿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P^53口腔鳞癌敏感性
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联合nm23-H_1基因对口腔癌靶向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CDDP-PLA-PEG-NP)联合nm23-H1基因对口腔癌靶向治疗的疗效。方法:用DMBA诱导建立金黄地鼠口腔颊癌模型,30只颊癌金黄地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①实验组:PEG-CDDP-PLA-NP静脉注射+脂质体包裹的Adeasy-nm23-H1质粒瘤内注射;②对照组Ⅰ:单行脂质体包裹的Adeasy-nm23-H1质粒瘤内注射;③对照组Ⅱ:单行PEG-CDDP-PLA-NP静脉注射。比较3组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完成治疗后癌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31.46±2.371、0.04±1.422、2.63±1.96。实验组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P<0.05)。结论: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联合nm23-H1基因较单一nm23-H1基因治疗或隐形纳米靶向治疗显著地提高了对口腔癌的治疗效果,该方法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杨凯孙德平温玉明李文
关键词:NM23-H1基因顺铂口腔
口腔鳞癌对CPM新辅助化疗方案敏感性的预测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卡铂联合平阳霉素和甲氨蝶呤化疗方案(CPM方案)敏感性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56例T2-T4口腔鳞癌患者用CPM方案行两疗程新辅助化疗前后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①化疗前口腔鳞癌PCNA高表达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PCNA低表达患者(P<0.05)、p53表达阴性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p53表达阳性患者(P<0.05);②化疗前PCNA高表达同时P53表达阴性患者行CPM方案化疗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其他表达类型(P<0.05),化疗前PCNA低表达同时p53表达阳性的患者,CPM方案化疗的有效率为14.29%,显著低于其他表达类型(P<0.05)。结论化疗前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CPM方案对口腔鳞癌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标记物,但用PCNA和p53两项指标的表达水平来联合预测显著高于单项指标预测。
杨凯陈睿吴明军李雅冬
关键词:肿瘤辅助疗法口腔肿瘤
时辰动脉灌注化疗在口腔鳞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比较CF化疗方案(卡铂联合5-氟脲嘧啶)对口腔鳞癌患者行时辰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与常规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001.9~2005.6.收治的以卡铂联合5-Fu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的T2~T4口腔鳞癌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时辰动脉灌注化疗组(治疗组)69例和常规动脉灌注化疗组(对照组)57例,比较化疗2个疗程后两组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36%、68.42%(P〉0.05),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34.10%、49.12%(P〈0.05),治疗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卡铂联合5-Fu对口腔鳞癌患者行时辰动脉灌注化疗和常规动脉灌注化疗经2个疗程治疗后其疗效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时辰动脉灌注化疗大大降低了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且方法简单易行。
杨凯季平李雅冬喻秀丽张劲松
关键词:时辰化疗新辅助化疗动脉灌注口腔鳞状细胞癌
新辅助化疗对OSCC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口腔鳞癌(OSCC)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32例T3、T4OSCC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单纯手术)75例:Ⅱ组(新辅助化疗﹢手术)57例,应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两组5年生存率和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①Ⅰ组和Ⅱ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8﹪、55.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有效者和无效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6.5﹪、45.9﹪,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中新辅助化疗无效者和Ⅰ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9﹪、42.8﹪,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Ⅱ组生存质量总分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中新辅助化疗有效者显著高于无效者(P﹤0.05);Ⅱ组中新辅助化疗无效者与Ⅰ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新辅助化疗能显著提高OSCC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杨凯李雅东张福军陈睿张劲松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鳞状细胞癌口腔生存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