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090909)

作品数:8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朱小茼杨绍清李翠维李建明吴琼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教师
  • 7篇高校
  • 6篇高校教师
  • 2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素质
  • 1篇心理素质结构
  • 1篇优秀教师
  • 1篇职业倦怠
  • 1篇职业倦怠状况
  • 1篇社会支持
  • 1篇倦怠
  • 1篇倦怠状况
  • 1篇工作压力

机构

  • 5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7篇朱小茼
  • 3篇杨绍清
  • 2篇李建明
  • 2篇李翠维
  • 2篇吴琼
  • 1篇刘丹
  • 1篇马洋纳
  • 1篇崔向军
  • 1篇张郢
  • 1篇马红霞
  • 1篇牛春娟
  • 1篇胡琦
  • 1篇刘楠
  • 1篇王立立
  • 1篇阎升光
  • 1篇张伟
  • 1篇曹丹
  • 1篇杜君

传媒

  • 3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工业技术与职...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压力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总分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11,P<0.01),从各个不同的压力源来说,社会压力和个人压力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185,r=0.245,P<0.01),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及各压力源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校教师越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感受到的职业压力、社会压力和个人压力越大。
朱小茼李建明牛春娟吴琼王立立杨绍清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压力下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现状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调查分析职业压力下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现状.文章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高校教师大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参不同学历、不同工作类别、是否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方式上有显著差异(F=4.918,P〈0.01;F=3.074.p〈0.05;t=2.508,p〈0.05);(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健康状况的高校教师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当前高校教师面临压力时大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本科以上学历、从事行政管理和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高校教师更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杜君吴琼朱小茼
关键词: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高校教师的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极显著正相关(r=0.394,P<0.01),而高校教师的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极显著负相关(r=-0.202,P<0.01);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中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负向预测作用,二者可以解释心理健康9.1%的变异量,得到心理健康的回归方程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0.233×消极应对—0.226×积极应对。结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采用的应对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教师越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反之,高校教师越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朱小茼李建明张郢李翠维杨绍清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高校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结构模型探索被引量:1
2012年
当今,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在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同时,也开始逐步认识到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及教书育人的直接实施者,其心理素质不仅影响自身工作成效和健康,而且会影响整个教师群体和广大学生,尤其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具有自我延伸和迁移的功能。
胡琦刘丹曹丹朱小茼
关键词:优秀教师心理素质高校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压力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总分、社会压力、学校压力和个人压力与心理健康得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依次为0.376、0.307、0.248、0.396,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个人压力和压力总分对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二者可以解释心理健康17%的变异量,得到心理健康的回归方程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0.261×个人压力+0.176×压力总分。结论职业压力是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个人压力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最大。
朱小茼崔向军马红霞马洋纳杨绍清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与其应对方式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高校教师压力总体状况处在轻度水平(2.25±1.66),其中来自学校方面的压力最大(2.58±0.71);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在行政级别、健康状况方面有显著差异(t=-2.859,t=-3.334,P<0.01);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211,P<0.01)。结论:高校教师压力总体状况处在轻度水平,其中来自学校的压力最大;无行政级别的高校教师比有行政级别的高校教师压力大,亚健康的高校教师比健康的高校教师压力大;越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高校教师其压力越大。
朱小茼张伟刘楠
关键词:高校教师工作压力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运用一般描述性分析、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稍低于中等倦怠水平(-x=3.510<4);②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的高校教师在倦怠总分和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未尝试运用心理学知识减压的高校教师在情绪耗竭和倦怠总分上显著高于尝试运用心理学知识减压的高校教师(t=-2.342,P<0.05;t=-2.107,P<0.05);③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目前高校教师处于轻度职业倦怠状况;尝试运用心理学知识减压的高校教师比未尝试运用心理学知识减压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情况稍好;高校教师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职业倦怠状况越轻。
阎升光李翠维朱小茼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