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6015)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蔡怡陈幸荣王彰贵张志华巢纪平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年代际
  • 3篇年代际振荡
  • 3篇全球变暖
  • 3篇海温
  • 3篇变暖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热带
  • 2篇百年气候变化
  • 2篇PDO
  • 2篇ROSSBY...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强迫
  • 1篇盐跃层
  • 1篇沿岸
  • 1篇英文
  • 1篇跃层
  • 1篇月季
  • 1篇射线路径
  • 1篇时间演变特征

机构

  • 9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9篇蔡怡
  • 6篇陈幸荣
  • 4篇王彰贵
  • 3篇张志华
  • 2篇巢纪平
  • 1篇冯立成
  • 1篇凌铁军
  • 1篇李海
  • 1篇罗坚
  • 1篇吴风电
  • 1篇叶朝辉

传媒

  • 5篇海洋预报
  • 3篇海洋学报
  • 2篇Marine...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 1篇Atmosp...

年份

  • 3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海洋生态对全球变暖响应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1年
用COHERENS模式和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当渤海气温平均上升1℃和2℃时,渤海海洋微型浮游植物数量和NO3-N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当气温增加时,渤海微型浮游植物的最大增加和NO3-N浓度的最大减少在3月份,而在6-9月份的夏季,则变化不明显。气温增加1℃时,微型浮游植物有机碳在1-2月份增加了30%,而在6-9月增加不到2%。全年增加11%;当气温增加2℃时,微型浮游植物有机碳在1-2月份增加了50%-60%,而在6-9月仍然只增加不到2%,全年增加17%。当气温增加1℃时,NO3-N在春季减少了10%,而在夏季只减少3%;而当气温增加2℃时,NO3-N在春季减少了19%,而在夏季仍然只减少3%左右。对于气温的增加,微型浮游植物有机碳浓度和NO3-N浓度变化的水平分布基本上不变,内海的变化大于沿岸。
蔡怡王彰贵冯立成陈幸荣
关键词:全球变暖硝酸盐
CCSM3对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敏感性试验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NCAR的CCSM3模式进行控制试验和1870—1999年的130 a模拟试验(敏感性试验),与相应的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太平洋海区的海温变化趋势和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的时空结构,并且讨论了CO2对于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CSM3模式能够模拟出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的主要特征,其空间分布类似于典型的PDO海温异常分布型。特别是考虑了CO2增长变化以后,模式的结果更加接近再分析资料,其时间变化反映了20世纪北太平洋海温异常所经历的3次位相的转变。CO2增长变化,可以使这种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周期增长,并且太平洋这种年代际位相转变也与CO2的变化增长有关。模式在考虑了CO2增长变化以后,双核的位置会偏东偏深,东西方向的温差将减少,也就是说CO2的增长变化,对PDO的位置和强度都有影响。
陈幸荣王彰贵巢纪平蔡怡
关键词:全球变暖PDO
近百年气候变化及可能的自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就国内外关于近百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综述,并对太阳活动、火山爆发以及海气相互作用等自然因素对近百年气候变化的影响作了详细的总结。结果发现最近100年(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56—0.92℃,中国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6±0.1)℃,但是20世纪全球和中国年平均降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目前关于太阳活动、火山爆发和气候系统内部海气相互作用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陈幸荣张志华蔡怡
关键词:气候变化太阳活动火山爆发海气相互作用
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与ENSO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英文)
2011年
用1955年1月—2001年12月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海温再分析资料、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资料,讨论了热带太平洋ENSO与热带印度洋海温距平以及与印度洋偶极子(Dipole)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垂直最大温度距平曲面(MTAL)上,热带印度洋海温距平分布存在着与热带太平洋ENSO密切相关的Dipole现象,其中最大的相关在太平洋ENSO超前印度洋Dipole一个月。但是,热带印度洋Dipole的分布与Saij定义的位置略有不同,为东北西南向,它们分别在6°S—10°S、65°E—75°E(西印度洋)和2°N—6°N、85°E—95°E(东印度洋),它是赤道印度洋的一个主要海温距平系统。另外,在热带印度洋东北部与ENSO相关的海温距平是一个上下不一致的系统,该海温距平并没有伸展到海面,从海面到20m—50m的浅薄水层,则为与赤道西南印度洋相同符号的海温距平分布。因此在海面,海温距平不存在与ENSO有关的Dipole现象,赤道印度洋Dipole只存在于次表层以下,这是赤道印度洋Dipole与ENSO不同之处。这种赤道东北印度洋表层与赤道西南印度洋表层同符号的海温距平现象,有可能是海气热力过程如感热过程造成的。热带印度洋Dipole的周期要小于ElNino3,一般为1a—6a。
蔡怡李海
关键词:EOF分析
A semi-analytical model for the propagation of Rossby waves in slowly varying flow被引量:2
2011年
Instead of using complicat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 a simple semi-analytical model based on ray theory has been used to study energy evolution and ray path of Rossby waves in slowly varying mean flows. Our model yields similar results to those calculated from barotropic models, and also provides a chance to study Rossby waves in the slowly varying flows with both vertical and meridional shears.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upward Rossby waves can only grow in westerlies, and decay when further ascend. The baroclinic Rossky waves are restrained by the β effect in lower latitude. In the westerly jet with meridional and vertical shears, the barotropic Rossby waves originated from south of the westerly jet, and these can grow while propagating upper-northward. The baroclinic Rossby waves originated from north of the westerly jet and can grow while propagating upward and southward. Such a semi-analytical model provides a simple forecasting tool to allow study of the local weather anomalies to the heating/topography forcing associated with the global warming.
LIU FeiCHAO JiPingHUANG GangFENG LiCheng
关键词:ROSSBY波大气环流模型西风急流GCMS射线路径
自然气候变率对近百年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2013年
对近年来关于自然气候变率对近百年全球、中国气候以及海洋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分析。目前的研究认为,20世纪后50年的气温变化,更可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而20世纪的前50年的气候变化,被认为是自然外力和人类活动共同的影响结果;对于中国20世纪气候增暖的原因,研究认为人类活动可能已经对中国的气候变暖产生了影响,但太阳活动、火山爆发及气候系统内部的低频振动对气候变化可能也具有重要影响。另外研究认为引起全球海洋总热容量增加的重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张志华陈幸荣蔡怡
Continental shelf waves forced by nonlinear continental shelf topography被引量:1
2012年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ental shelf waves forced by nonlinear continental shelf topography are studied with a shallowwater model.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topographic Rossby waves and two inertia gravity waves.The northward propagating topographic Rossby wave couples with the inertia gravity wave into an unstable wave in the long wave band.When the continental slope is increased,the topographic Rossby wave still couples with the inertia gravity wave into an unstable wave,but the frequency decreases.In the South China Sea(SCS),the western boundary can develop an unstable wave because of topographic forcing,nonlinear conditions,and increasing amplitude.It is possible that the unstable wave develops into a vortex.In observations,the SCS has a strong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and abundant mesoscale vortice.There i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ergence,disappearance,and movement of the circulation's multi-eddy structure and the seasonal evolvement of the SCS's circulation.This article shows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vortices in the SCS.
FENG LiChengCHAO JiPing
关键词:地形强迫ROSSBY波重力惯性波西边界流
PDO的三维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再分析次表层海温资料和CCSM3模式的1870—1999年130a模拟试验的结果,分析了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PDO)的三维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CCSM3模式较好的模拟了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主要特征,对再分析资料和模式结果的分析都表明从北太平洋表层至次表层的中层,年代际变化是非常显著的,PDO不仅仅局限于表层海洋,而是一个深厚的系统。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在海洋次表层存在一个信号传播通道,PDO的信号是沿着副热带海洋环流在海洋次表层顺时针传播的,从北太平洋东部沿西南方向传播到热带西太平洋,随后向北到黑潮-亲潮延伸区附近,最后向东传播至北太平洋中部,完成一次位相的转换。在信号传播的过程中深度逐步加深,最后在北太平洋中部达到最深。
陈幸荣王彰贵巢纪平蔡怡
关键词:PDO
全球变暖背景下对太平洋环流(1960-1999)的模拟(英文)
2010年
我们用Non-Boussinesq POP海洋模式和NECP1000hPa的风应力和气温场资料,模拟了1960-1999年太平洋环流,结果显示:在过去的40年,热带太平洋环流变弱了,另外,由于全球变暖,由北赤道流产生的向热带西太平洋沿岸的热输送和由南赤道流产生的向南太平洋中高纬度的热输送随着时间是减弱的,而在北半球,由北赤道流产生的向中高纬度的热输送是增加的。
蔡怡王彰贵
关键词:全球变暖
东南印度洋沿岸海温年代际振荡及经向传播探讨
2013年
用SODA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南印度洋上升区温度距平与整个南印度洋温度距平的时滞相关,发现热带西南印度洋上升区温度距平与65°S,105°E附近200m深度的温度距平存在滞后10a的相关振荡,同时探讨了其可能的机制为温跃层内的斜压内波驱动,即65°S,105°E附近200m深度的温度距平沿着温跃层上层在东南印度洋沿岸从高纬度向低纬的传播,传播时间大约为10a左右,这种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得较弱,而在起点和终点的两端振荡比较强。波动的传播相比振荡本身要显得弱。
蔡怡凌铁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