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270)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邵徇杨晓毓姜英孙南翔曲思建更多>>
相关机构: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主题

  • 5篇褐煤
  • 2篇含氧官能团
  • 2篇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热膨胀
  • 1篇中微量元素
  • 1篇微量元素
  • 1篇吸水
  • 1篇粒度
  • 1篇粒度分布
  • 1篇煤炭
  • 1篇孔隙
  • 1篇孔隙结构
  • 1篇光谱
  • 1篇滚筒干燥
  • 1篇红外
  • 1篇红外光
  • 1篇红外光谱
  • 1篇发热量

机构

  • 5篇煤炭科学技术...
  • 3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神华销售集团...

作者

  • 3篇邵徇
  • 2篇杨晓毓
  • 1篇姜英
  • 1篇曲思建
  • 1篇孙南翔

传媒

  • 4篇煤炭转化
  • 2篇煤质技术
  • 1篇煤炭加工与综...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宝日希勒褐煤干燥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确定褐煤干燥工艺参数,选用宝日希勒褐煤在160~200℃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粒级煤样的恒温干燥试验。将试验结果与6种薄层干燥模型进行拟合,利用相关系数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60~200℃温度范围内,不同粒度宝日希勒褐煤的干燥速率曲线均呈现升速和降速两个阶段,干燥速率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13 mm的粒度范围内,煤样质量相同时,平均干燥速率随粒度的增大而增大。Page1模型作为宝日希勒褐煤的干燥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
杨晓毓孙南翔
关键词:褐煤干燥动力学
干燥过程中褐煤的热膨胀及破碎特性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静态热机械分析法(TMA)测定三种煤样的热膨胀特性,分析煤质特性对热膨胀性的影响,通过滚筒干燥实验,研究干燥过程中不同作用力加载方式、温度和煤质对破碎特性的影响,以及热膨胀与破碎特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煤种的热膨胀特性差异较大,最大膨胀率和最大收缩率均与原煤全水分存在正相关关系;干燥过程中,热力和机械外力两种作用力的耦合加载方式相较单独加载方式产生了协同效应,其中热力作用使褐煤孔隙和裂隙结构发生变化,颗粒机械强度降低,而机械外力的作用使破碎现象更为显著,且细粒级产量大幅增多;褐煤的热膨胀和破碎特性相一致,原煤全水分越高,热膨胀性越强,在干燥过程中也越易发生破碎及粉化.
孙南翔曲思建白向飞
关键词:热膨胀粉化粒度分布TMA
蒙东褐煤干燥特性实验研究
2014年
研究了蒙东地区两种不同煤化程度褐煤的干燥过程,并对干燥至不同程度的褐煤进行分析.在干燥过程中不同煤化程度褐煤干燥速率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煤化程度对干燥速率有一定的影响.煤化程度较低的乌拉盖褐煤其平均干燥速率较高,达到最大干燥速率的时间点较早.干燥过程改变了褐煤的微观结构,干燥后水分较低的褐煤其比表面积与原煤相比有所增加.随着干燥后水分的不断降低,褐煤中的含氧官能团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与宝日希勒褐煤相比,乌拉盖褐煤中含氧官能团开始增加的时间点较早,更容易被氧化.
邵徇杨晓毓白向飞
关键词:干燥速率比表面积含氧官能团
准东煤滚筒干燥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试验室滚筒干燥器对准东煤进行干燥试验,并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干燥温度、干燥时间、通气量、处理量等对准东煤干燥效果的影响。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滚筒干燥过程中,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准东煤干燥效果的影响较大,根据煤质分析结果可建立准东煤发热量的预测模型。
杨明谷红伟邵徇
关键词:煤炭发热量滚筒干燥正交试验
霍林河14#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赋存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运用反射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霍林河14#煤中矿物分布特征,运用浮沉实验和煤岩组分定量统计方法研究了煤中6种微量元素的分布赋存特征以及有机亲和性.结果表明,霍林河14#煤中矿物含量较高,以伊利石黏土矿物为主;霍林河煤中微量元素As,Cr和Hg含量较高,Pb,Cd和Se含量较低;元素As,Cr,Hg和Pb明显富集于矿物中,主要为无机态,与有机组分亲和性较低,而元素Cd和Se与有机组分亲和程度比其他4种元素高,基本上均匀分布于有机组分和矿物中.
高燕白向飞王越
关键词:微量元素
低温干燥对褐煤含氧基团及其吸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红外光谱法确定褐煤中含氧官能团的种类,利用化学法分析干燥前后褐煤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变化,吸水性能用最高内在水分来表征,研究低温干燥过程中温度、干燥程度和干燥气氛对褐煤含氧基团及其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煤中羧基和酚羟基含量较高;惰性气氛低温干燥时,酚羟基含量基本不变,羧基发生少量分解;空气下干燥时,羧基含量先减小,之后在氧化作用下,羧基和酚羟基含量同时增大.随着干燥程度的加深,煤样最高内在水分先减小后增大.
杨晓毓姜英邵徇白向飞Levankovskiy A
关键词:含氧官能团红外光谱
褐煤蒸发脱水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我国褐煤的高水分含量限制了其开发利用,褐煤提质干燥等预加工工艺备受关注,对目前国内外有关褐煤蒸发脱水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与综述,包括褐煤干燥特性、单颗粒褐煤干燥模型、薄层干燥机理和多孔介质干燥机理在褐煤干燥机理研究中的应用等。分析表明:现阶段缺乏系统的、适用性广的褐煤干燥机理模型,应全面考虑褐煤干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褐煤的特殊性进一步建立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的褐煤干燥脱水理论及相应的模型。
杨晓毓邵徇
关键词:褐煤
干燥强度对褐煤孔隙结构及水分复吸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为考察干燥强度对褐煤孔隙结构及水分复吸的影响,以宝日希勒褐煤为研究对象,在恒温200℃条件下进行了4种不同强度的干燥试验,得到了不同全水分的干燥煤样。采用低温氮吸附法分析了褐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并对原煤及不同干燥强度煤样的孔径分布、孔体积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在恒温200℃干燥过程中褐煤煤质无明显变化;原煤及不同干燥强度煤样的孔隙结构特征基本一致,等温吸附曲线均属第Ⅱ类,吸附回线均属H3型;随干燥强度的增加,煤样的比表面积先减小后增大,总孔体积和平均孔径逐渐增大。复吸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强度煤样的水分复吸量随中孔的增加而增大,选择适宜的干燥强度来减少中孔的增加是抑制褐煤水分复吸的有效途径。
杨晓毓姜英邵徇
关键词:褐煤孔隙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