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45121)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方丽萍龙建友姬志勤魏少鹏杨春平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利用抗生素耐药性突变技术筛选抗菌活性放线菌
- 2009年
- 利用抗生素耐药性突变,从12株天然无抗菌活性或活性微弱的放线菌中筛选活性菌株,共获得752株突变菌株。通过抑菌活性测定,筛选得到一株野生放线菌J22耐庆大霉素突变菌株,编号为J22-G6。该突变菌株具有强烈的抗细菌活性和较好的传代稳定性。该突变菌株在菌株形态方面与原始菌株有一定的差异。试验证明突变菌株J22-G6具有更强的耐受庆大霉素的能力。分析初步推定J22-G6所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为聚醚类化合物。
- 方丽萍杨春平魏少鹏吴文君
- 关键词:抗生素耐药性突变放线菌抗菌活性聚醚类抗生素
- 海洋放线菌I_(10)菌株发酵产物抗菌活性及其初步分类鉴定被引量:6
- 2007年
- Ⅰ10菌株是从渤海海水中分离得到的1株放线菌。为了测定Ⅰ10菌珠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以13种病原真菌、3种病原细菌为供试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双层平板法,对Ⅰ10菌株发酵液进行了室内杀菌活性测定和盆栽试验,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Ⅰ10菌株发酵液对13种供试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在80%以上的占到76.92%,对3种供试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8 mm以上;Ⅰ10菌株发酵液原液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99.57%和75.53%。稳定性研究发现,Ⅰ10菌株连续转接10代,其培养特征和产生活性物质性能均表现稳定,第10代菌株发酵液的杀菌活性与出发菌株无明显差异。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该菌珠为不吸水链霉菌(S.ahygroscopicus)的一个变种。
- 方丽萍龙建友姬志勤
-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发酵产物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