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CXLY-2003-3)

作品数:4 被引量:166H指数:4
相关作者:苏建平崔庆虎张同作连新明刘季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调查初报
  • 1篇动物
  • 1篇多样性
  • 1篇野生动物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鼠害
  • 1篇鼠害治理
  • 1篇退耕
  • 1篇退耕还林
  • 1篇退耕还林还草
  • 1篇年龄结构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年龄
  • 1篇种群年龄结构
  • 1篇主成分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苏建平
  • 2篇崔庆虎
  • 2篇连新明
  • 2篇张同作
  • 1篇蒋志刚
  • 1篇慈海鑫
  • 1篇陈玉峰
  • 1篇曹伊凡
  • 1篇邱振鲁
  • 1篇刘季科

传媒

  • 2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山东蒙山植物多样性及其海拔梯度格局被引量:44
2009年
2007年7月和2008年7月,采用典型取样法,沿海拔梯度对蒙山自然植被进行调查,发现区域地带性植被为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主要植被类型为麻栎群落、赤松(Pinus densiflora)群落、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群落、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群落、黑松(Pinus thunbergii)群落和刺槐-麻栎(Robinia pseudoacacia-Q.acutissima)群落,麻栎群落略占优势,已具备继续向温带落叶阔叶林演替的条件基础。蒙山各层次植物物种丰富度呈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特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整体规律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以蒙山森林群落不同层次的各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森林群落总体重要值为测度指标,均判断蒙山植被演替正处于亚顶极群落阶段。蒙山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现出近似中海拔高的单峰格局,这除受温度、湿度、人为干扰与面积外,蒙山植被亚顶极群落演替现状与所调查区域仅有800m的海拔梯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高远慈海鑫邱振鲁陈玉峰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
退耕还林还草地鼠害治理——大林姬鼠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对采自青海省退耕还林还草地88只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标本的体重和胴体重等7项生长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各项指标对鼠体生长的代表性大小。结果表明:体重和胴体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生长指标,并根据体重将大林姬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为及时掌握退耕还林还草地鼠类种群动态进而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提供有力的证据。
张同作崔庆虎连新明苏建平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大林姬鼠年龄结构主成分分析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原因述评被引量:108
2007年
导致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因子很多,主要有气候、野生动物和人类活动等。在气候因素中以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为主,短期内气候的变化不会成为草地退化的主导因素,从长期来看,气候变化与草地退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野生动物因素中主要以植食性小哺乳动物的影响为主,其危害程度取决于其种群数量的高低,同时大型野生草食动物对草地退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人类活动因素中主要以家畜过度放牧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家畜放牧强度的高低直接决定草地的退化程度;草地退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不尽相同,导致青藏高原草地退化最主要的因子是过度放牧和植食性小哺乳动物种群爆发。针对退化的原因,提出了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崔庆虎蒋志刚刘季科苏建平
关键词:青藏高原草地退化气候变化野生动物
藏羚寄生蠕虫卵粪检调查初报被引量:4
2006年
2004年12月25日-2005年1月5日对位于青藏公路楚玛尔河大桥附近集群的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随机拣取其新鲜粪便共计36份带回实验室。利用漂浮法、沉淀法对粪样进行寄生虫蠕虫卵检查,结果显示,粪样中存在有细颈属(Nematodirus)、马歇尔属(Marshallagia)线虫卵和莫尼茨属(Moniezia)绦虫卵,其感染率在19.4%-94.4%之间,感染强度(EPG)分别为5.58、5.11和2.86。结果表明,冬季藏羚的寄生蠕虫感染率高,但感染种类少和感染强度低。
曹伊凡苏建平张同作连新明
关键词:藏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