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H020920020530)

作品数:19 被引量:235H指数:11
相关作者:姚咏明盛志勇柴家科于燕蔺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5篇烧伤
  • 5篇脓毒
  • 5篇基因
  • 5篇基因多态性
  • 5篇CD14
  • 4篇多器官功能
  • 4篇预后
  • 4篇脓毒症
  • 4篇器官
  • 4篇器官功能
  • 3篇蛋白
  • 3篇综合征
  • 3篇CD14表达
  • 3篇创伤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多器官功能衰...
  • 2篇多器官功能障...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总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市第三人...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4篇姚咏明
  • 8篇盛志勇
  • 4篇柴家科
  • 4篇蔺静
  • 4篇于燕
  • 3篇董宁
  • 2篇咸力明
  • 2篇赵晓东
  • 2篇朱敬民
  • 2篇王宝恩
  • 2篇黎沾良
  • 2篇徐姗
  • 2篇苏强
  • 2篇阴赪宏
  • 2篇王超
  • 2篇王红
  • 2篇张淑文
  • 2篇席修明
  • 2篇黄志红
  • 1篇李基业

传媒

  • 5篇中国危重病急...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北京中医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1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14基因多态性与烧伤后严重脓毒症易感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内毒素受体 CD14 C 15 9T基因多态性与烧伤后严重脓毒症易感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118例健康献血员和 16例烧伤面积大于 6 0 %全身体表总面积的患者 ,通过分析Hae 消化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的片段 ,对其进行 CD14 C 15 9T基因多态性检测。研究 CD14基因型的分布与严重脓毒症易感性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16例烧伤患者的等位基因频率 (C4 3.7% ,T5 6 .3% )及基因型分布 (C纯合子占 12 .5 % ,C/T占 6 2 .5 % ,T纯合子占 2 5 .0 % )与健康献血员一致。发生严重脓毒症患者与非脓毒症患者基因型分布明显不同 ,严重脓毒症组 T等位基因频率 (71.4 % )高于非脓毒症组 (44 .4 % ) ,TT纯合子患者发生严重脓毒症的比例有所增高。结论  CD14 C 15 9T基因多态性可能对烧伤后严重脓毒症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
蔺静姚咏明黄志红侯晓霞朱敬民柴家科
关键词:烧伤CD14基因多态性严重脓毒症易感性预后
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和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探讨三级甲等医院的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方法,对2003~2005年33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对其死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脓毒性休克病死率高达73.3%。其中男性155/211例(73.5%),女性89/122例(73.0%)。死亡组的年龄、APACHEⅡ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24小时尿量与存活组有显著差异。随着功能障碍器官数目的增加,病死率逐渐升高。平均动脉压<45mmHg者预计死亡概率高,>60mmHg死亡概率降低。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平均动脉压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应用多巴胺的基础上应用多巴酚丁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对患者的预后无影响。
张淑文苏强王超阴赪宏王红王宝恩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病死率
半肝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术后肠道细菌易位影响对比研究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与第一肝门阻断法(Pringle法)对肝叶切除术后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对2003-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55例肝叶切除术病人分别选用两种不同阻断血流方法,术前和术后2h、24h、48h采集外周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全血细菌DNA,同时行血D-乳酸、内毒素(LPS)浓度检测。结果术前PCR均为阴性,术后共有32例PCR阳性,两组PCR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肝阻断组外周血浆D-乳酸及LPS浓度较半肝阻断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肝叶切除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较全入肝血流阻断肠黏膜屏障受损较轻,肠道细菌易位明显减少。
乔治李荣黎沾良姚咏明李基业陆连荣
关键词:半肝血流阻断肝叶切除术肠道细菌易位
冠心苏合丸相关性肾脏损害的临床特征(附27例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冠心苏合丸(含青木香)相关的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7例服用冠心苏合丸出现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苏合丸引起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服药至发现肾功能损害时间、服药时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27例患者均因疑诊冠心病服用冠心苏合丸。临床上均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伴有肾小管酸中毒、肾性糖尿、低渗尿,贫血程度较肾功能减退程度重;有26例出现肾萎缩;发现时19例(占70.4%)患者已进入慢性肾病5期,8例(占29.6%)进入慢性肾病3~4期。就诊主诉多为乏力、纳差、恶心和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和夜尿增多,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减退。24 h尿蛋白定量为120~900 m g,平均(490±250)m g;镜检少有红、白细胞。16例患者按说明书规定的药典剂量(每次1粒,每日2~3次)长期间断服用冠心苏和丸,10例超过药典规定剂量服用(每次2粒,每日2~3次);27例中有26例为间断反复服用,有1例持续服用冠心苏合丸直至发现肾功能不全。服药时间1~120个月,平均(37.38±31.58)个月;总用药量约50~43 800粒,平均(4 576.00±8 830.54)粒,有3例用药总量不详;开始服药至发现肾脏损害的时间为30~216个月,平均(95.41±56.74)个月。相关分析表明,肾功能减退程度与贫血程度、服药时间明显相关。结论:服用冠心苏合丸可引起肾脏损害,且药典规定剂量的冠心苏合丸即可导致肾脏损害。冠心苏合丸所致肾脏损害起病隐袭,多有冠心病史,发现时绝大多数患者已进入慢性肾病5期。临床上均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均有肾小管功能异常及贫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不平行,24 h尿蛋白量均低于1 000 m g。建议临床上应避免服用冠心苏合丸,调整冠心苏合丸组方,停用青木香。
宋岩姚凤华张壹言姚咏明李冀军陈凤琨李学义
关键词:冠心苏合丸青木香冠心病肾脏损害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通路与创伤脓毒症的关系被引量:11
2004年
Janus激酶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 (JAK/STAT )通路因其简单的构成模式和独特的激活方式而备受关注 ,它参与了多种早期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及调控过程 ,其中尤以IFN γ、IL 1、IL 6、IL 10、IL 4与JAK/STAT活化关系密切。新近研究发现 ,JAK/STAT通路对脓毒症晚期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抑制该信号转导途径可下调HMGB1的表达 ,有利于防止创伤脓毒症所致器官功能损伤的发生与发展。深入了解JAK/STAT转导机制对于进一步认识脓毒症时炎症及免疫反应失调具有重要意义 ,可望为脓毒症的防治开辟新的干预途径。
姚咏明盛志勇
关键词:细胞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脓毒症
CD14-159C/T基因多态性对CD14表达及炎症介质平衡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CD14基因启动子-159C/T基因多态性对全血培养CD14表达及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采集118例健康献血员全血标本,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HaeIII对PCR产物的消化作用检测CD14基因多态性。采用全血细胞培养模型检测内毒素(LPS)刺激前后CD14mRNA表达、可溶性CD14(sCD14)浓度的变化以及LPS对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及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诱生水平的影响。结果:LPS刺激后,基因型TT与TC白细胞中CD14mRNA的表达及上清sCD14浓度均显著高于CC纯合子(P<0.05或0.01)。TT纯合子促炎细胞因子TNF-α的诱生水平明显高于基因型TC、CC,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诱生水平明显低于后两者(P<0.05或P<0.01)。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IL-6诱生水平则均显著高于CC纯合子(P<0.01)。结论:内毒素受体CD14-159C/T基因多态性对全血培养CD14的表达及释放产生明显影响,并与内毒素刺激后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密切相关。
蔺静咸力明姚咏明侯晓霞于燕董宁盛志勇
关键词:CD14基因多态性内毒素
血必净注射液对烫伤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观察中药血必净注射液(简称血必净)对烫伤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0%TBSA三度烫伤延迟复苏模型。7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烫伤组(n=18)、烫伤组(n=30,伤后2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ml/kg)和血必净组(n=30,伤后2h静脉注射血必净4ml/kg),于伤后8、24、72h活杀动物,留取肺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HMGB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酶学分光光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假烫伤组比较,烫伤组肺组织HMGB1基因和蛋白表达在伤后8~72h显著增强(P<0.05或0.01),MPO活性在伤后8h及24h明显增高(P<0.01)。与烫伤组比较,血必净组大鼠肺组织HMGB1表达在伤后24h及72h显著下调(P<0.05或0.01),MPO活性在24h时间点显著降低(P<0.01)。结论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烫伤后肺组织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血必净治疗可明显下调肺组织HMGB1表达,并减轻烫伤延迟复苏所致急性肺损伤。
王强姚咏明王文江咸力明徐姗董宁盛志勇
关键词:血必净HMGB1蛋白
创、烧伤脓毒症研究的重要领域与进展被引量:11
2005年
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是目前创、烧伤临床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开展其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脓毒症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及其致病作用;②模式识别受体与信号转导机制;③基因多态性研究;④“晚期炎性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1;⑤基因组与蛋白组学;⑥脓毒症相关定义新认识和分阶段诊断系统;⑦防治新措施与循证医学等。深入探索和认识脓毒症的确切发病机制和干预措施,必将导致脓毒症防治策略上的进步和革命。
姚咏明盛志勇
关键词: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脏器功能支持策略被引量:19
2006年
姚咏明刘峰盛志勇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脏器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紊乱凝血系统激活
小潮气量通气加肺复张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6
2005年
目的在小潮气量(VT)机械通气的基础上,观察应用肺复张法(RM)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RM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4年3月北京复兴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的28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小VT+RM组(RM组)和小VT组(nonRM组)。第一个24h采用容量控制通气(CMV),24h后根据病情选择机械通气方式。VT6ml/kg;尽可能在吸入氧浓度(FiO2)<0.60时达目标氧合的最小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限制平台压≤30cmH2O(1cmH2O=0.098kPa)。RM为吸入纯氧,持续气道正压(CPAP)40cmH2O,持续40s,8h1次,共5d。除RM外,其他治疗相同。记录基础状态和连续5d的机械通气参数、血气分析结果及生命体征,比较两组氧合改善和肺损伤指标变化,观察RM的不良反应和气压伤发生率。结果1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PaO2/FiO2)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2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呈下降趋势,RM组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两组均无气压伤发生。4RM后心率无明显变化,也无其他心律失常发生;平均动脉压也无明显波动。结论反复多次RM可增加气体交换,改善氧合,进一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应用RM较安全,简便易行,耐受性好,临床观察未见低氧血症和对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影响。
易丽席修明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保护性通气小潮气量通气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