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06013140B)

作品数:3 被引量:228H指数:3
相关作者:郝莹姚晨郑媛媛张雪晨朱红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气旋
  • 2篇中气旋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天气
  • 1篇预警
  • 1篇预警研究
  • 1篇阵风锋
  • 1篇飑线
  • 1篇飑线过程
  • 1篇物理量
  • 1篇龙卷
  • 1篇雷达
  • 1篇雷达资料
  • 1篇雷达资料分析
  • 1篇回波
  • 1篇弓形回波
  • 1篇暴雨
  • 1篇暴雨落区
  • 1篇超级单体风暴

机构

  • 3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培...

作者

  • 2篇郝莹
  • 1篇俞小鼎
  • 1篇魏鸣
  • 1篇方翀
  • 1篇任敏
  • 1篇陈焱
  • 1篇方翔
  • 1篇朱红芳
  • 1篇姚叶青
  • 1篇张雪晨
  • 1篇郑媛媛
  • 1篇李劲
  • 1篇姚晨
  • 1篇张义军
  • 1篇程华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暴雨落区的统计与分析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用34 a的降水资料对安徽省4—9月暴雨落区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暴雨主要集中在6月到7月,暴雨日数多寡和暴雨范围大小,基本决定了汛期降水多少和旱涝趋势。汛期暴雨落区集中出现在582—584 dagpm的500 hPa等压面斜坡上,因此暴雨带的位置预报大致可以用584 dagpm线的移动作参考。并用2003年梅雨期20场暴雨与一些实况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得出西风急流北侧以及500 hPa上升运动中心南侧到850 hPa上升运动中心北侧,有利于暴雨发生发展。
任敏郝莹陈焱
关键词:暴雨物理量
强龙卷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分析与预警研究被引量:112
2009年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发生在安徽的3次强烈龙卷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导致F2~F3级强龙卷的3次超级单体风暴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及其与强冰雹超级单体风暴的差异。另外,利用安徽省、市、县气象报表、历年气候评价灾情资料(部分来自民政部门的灾情报告),对1960年至今的龙卷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产生龙卷的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龙卷主要出现在淮北东部和江淮之间东部地势平坦地区,7月份出现龙卷的概率最高。(2)超级单体龙卷产生在中等大小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强垂直风切变条件下,同时抬升凝结高度较低。(3)3次F2~F3级龙卷在发生前、发生时在多普勒雷达上都探测到强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与非龙卷超级单体风暴相比,导致强龙卷的中气旋底高明显偏低,基本在1 km以下。同时风暴结构也有所不同,造成龙卷天气的超级单体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与风暴质心高度接近,基本在3 km左右,反射率因子在50~60 dBz。造成强冰雹的超级单体风暴在冰雹产生前,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高于风暴质心的高度;当风暴开始降雹时,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开始降低,而风暴质心的高度变化不大,高于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基本保持在5km左右,反射率因子在60~70 dBz。
郑媛媛朱红芳方翔张雪晨方翀姚晨郝莹
关键词:龙卷中气旋
一次典型飑线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被引量:97
2008年
对2002年8月24日发生在安徽的一次大范围飑线过程进行了分析。该飑线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产生于对流层中高层槽后干冷空气向南大范围扩散,低层辐合,大气层结非常不稳定,深层大气垂直风切变中等的背景下,在其影响的广大区域产生大风和部分地区的冰雹和暴雨。雷达回波呈现弓形,伴有明显的雷暴出流边界(阵风锋),与弓形回波相对应的多普勒径向速度明显地预示地面大风的中层径向辐合(MARC)。而中气旋的存在,通过加速干冷空气向雷暴内的夹卷,加强了下沉气流。另外,弓形回波前沿中低层存在弱回波区,中高层存在回波悬垂,强回波区延伸到-20℃等温线之上,表明雷暴内上升气流很强,有利于大冰雹和强降水形成。分析还表明雷暴出流边界与雷暴之间距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未来雷暴强弱的变化。
姚叶青俞小鼎张义军程华魏鸣李劲
关键词:飑线弓形回波阵风锋中气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