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Z-005)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王跃招郭宪光万宏富李俊陈达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沙蜥
  • 1篇遗传分化
  • 1篇色斑
  • 1篇沙蜥属
  • 1篇生物地理
  • 1篇生物地理学
  • 1篇头骨
  • 1篇蜥蜴
  • 1篇系统学
  • 1篇两性异形
  • 1篇居群
  • 1篇科属
  • 1篇基因序列
  • 1篇骨骼
  • 1篇骨骼系统
  • 1篇腹部
  • 1篇TRNA
  • 1篇LEU
  • 1篇成体
  • 1篇EREMIA...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成...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5篇郭宪光
  • 5篇王跃招
  • 3篇万宏富
  • 2篇李俊
  • 1篇陈达丽
  • 1篇齐银

传媒

  • 4篇四川动物
  • 1篇Zoolog...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麻蜥属Eremias的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由于各种原因,麻蜥属的分类仍较混乱。本文对麻蜥属的系统学研究历史做了系统回顾,从属、亚属、种等各级分类水平叙述了其研究历史,包括属的建立与订正、物种组成、地理分布特征,总结了通过外部形态和分子等研究手段,在分类、系统发育、生物地理等研究层次上所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深入研究麻蜥属的系统发育、谱系地理和物种形成机制等,包括该属分布格局与青藏高原隆升、天山隆升及中亚荒漠化和第四纪冰期的关系。
郭宪光陈达丽万宏富王跃招
关键词:系统学
沙蜥属Phrynocephalus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沙蜥属Phrynocephalus作为鬣蜥科Agamidae中的古北界类群,分布区复杂的地质、地理历史对该属物种形成、分化及分布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沙蜥属的生物地理学做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基于沙蜥属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展望。
李俊郭宪光王跃招
关键词:沙蜥属生物地理学
新疆东部叶城沙蜥五个居群线粒体ND4-tRNA^(Leu)基因序列变异与遗传分化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PCR方法测定了新疆东部达坂城(DB)、吐鲁番(TU)、鄯善(SS)、柳树泉(HL)和哈密东郊(HD)的叶城沙蜥(Phrynocephalus axillaris)的5个居群66只个体的线粒体ND4-tRNALeu基因序列,序列比对得到838bp位点,29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7种单倍型。除DB居群外,其余居群及5个居群总体均呈现单倍型多样性较高[(0.600±0.113)≤h≤(0.922±0.012)],而核苷酸多样性较低[(0.00082±0.00020)≤π≤(0.00917±0.00037)]。系统发育分析支持5个居群形成了CladeⅠ(DB+TU+SS)和CladeⅡ(HL+HD)两个分支。单倍型网络图也表明,5个居群均有谱系地理结构。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81.67%(P<0.01)的遗传分化来自5个居群之间,而距离隔离分析(isolationbydistance)显示各居群之间的遗传分化(Fst)与居群间地理距离无显著关系(r=0.5324,P=0.1196)。歧点分布(mismatch distribution)分析和Fu’sFs检验显示,TU和HL居群可能经历近期的种群扩张,而SS和HD居群相对稳定。DB居群特殊的栖息生境及遗传多样性的匮乏揭示该种群可能处于瓶颈期。推测更新世以来,这些区域的地质、气候变动引起的叶城沙蜥栖息地变化及遗传漂变共同导致了这5个居群的遗传分化。
李俊郭宪光王跃招
关键词:遗传分化
荒漠麻蜥骨骼系统的解剖及与相近科属蜥蜴骨骼特征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透明骨骼染色法,观测了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skii比较完整的骨骼系统,对其各部分骨骼组成、形态和位置作了详细的描述,为麻蜥属的分类及演化提供骨骼方面的基础资料。其骨骼可分为中轴骨骼(包括头骨、脊柱、胸骨和肋骨)和附肢骨骼(包括肩带、腰带、前肢骨和后肢骨)。其头骨呈三角形,眼窝与颞窝相通,不完整。颈椎8枚,胸椎5枚,腰椎13枚,荐椎2枚,尾椎44~45枚。与已报道的蜥蜴物种骨骼特征相比较,发现其前肢腕骨部位、尺骨和桡骨远端中间具1枚骨化不完全的籽骨——介间骨;在前肢腕骨与掌骨的腹面,有2块平面不规整四方形的掌籽骨,位于连接腕骨与各掌骨的韧带中间;在后肢股骨远端的关节内侧与髌骨相对的位置存在1粒籽骨,为股腓侧豆状骨;跗骨腹面下方有1枚三角形籽骨——跗籽骨。
万宏富郭宪光王跃招
关键词:骨骼系统头骨
青海沙蜥红原亚种成体腹部和尾尖腹面色斑两性异形与季节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对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高寒生境中的青海沙蜥红原亚种Phrynocephalus vlangalii hongyuanensis成体腹部和尾尖腹面色斑的两性异形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5月份(繁殖季节),雄性腹部色斑显著大于雌性(t41,74=-2.309,P=0.023),而尾尖腹面色斑在两性间差异不显著(Z=-0.939,P=0.347)。雄性在非繁殖季节(4月初)腹部色斑显著大于繁殖季节(5月份)(t38,41=5.312,P<0.000),而尾尖腹面色斑在4、5月间无显著变化(t38,41=-1.734,P=0.087)。成体腹部色斑大小与体重(r=-0.07,P=0.39,n=154)和肥满度(r=-0.05,P=0.53,n=154)无显著相关性,尾尖腹面色斑与体重(r=0.09,P=0.27,n=154)和肥满度(r=0.1,P=0.24,n=154)也无显著相关性。气象资料表明若尔盖4月份气温低于5月份,推测雄性青海沙蜥红原亚种腹部色斑大小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对温度适应的结果,而雄性尾尖腹面色斑大小随季节无显著变化,推测该特征可能与环境变化关系不大。
万宏富齐银郭宪光王跃招
关键词:两性异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