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11023)
- 作品数:45 被引量:192H指数:8
- 相关作者:叶思源丁喜桂袁红明赵广明王锦更多>>
-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演化过程中的碳埋藏效率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9
- 2016年
- 2007年在黄河三角洲布设了一口浅钻ZK4,孔深28.3 m,对获取的岩心样品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观测及含水量、有机碳、总碳和营养成分的实验室分析测试。通过ZK4孔的地层分析,将其划分为7种沉积环境,揭示了滨海湿地地质演化过程。并利用AMS14C测年方法,结合黄河改道的历史记录,运用历史地理学和沉积地质学综合分析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进行了年代划分,并计算了黄河三角洲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和碳的加积速率。结果表明:总碳和有机碳与除硫和磷元素以外的各营养成分都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碳、氮、磷的加积速率与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9,p<0.01),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是碳、氮、磷的加积速率的主控因素;虽然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有机碳浓度较低(<1%),但由于沉积物的高沉积速率,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有机碳的平均加积速率达到2878.23 g/(m2·a),远高于世界其他高有机碳浓度的湿地,因此是很好的碳汇地质体。
- 丁喜桂王吉松赵广明袁红明王锦叶思源
-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有机碳
-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有机碳的时空演变、环境功能及其埋藏机制被引量:3
- 2017年
- 滨海湿地有机碳的时空分布规律,是研究影响滨海湿地固碳能力及其对当今环境演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反馈作用的关键。尽管土壤中总碳含量是评价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但其中球囊霉素相关蛋白质(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作为有机碳的一种重要组在部分,可代表和行使有机碳在滨海湿地固碳能力中的相关作用。
- 刘瑾叶思源叶思源
- 关键词:球囊霉素辽河三角洲生物硅
- 黄河三角洲北部全新世地层及古环境演变被引量:4
- 2014年
- 根据2007年在黄河三角洲北部布设的一口31m浅钻和9个探槽的沉积学观测、微体古生物鉴定等资料,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北部ZK3孔的地层分析,将其全新世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浅海沉积、潮坪沉积和河流沉积4层,将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进一步划分为4个亚层,并解释了古环境演变。结合黄河频繁改道的详细历史记录,运用历史地理学和沉积地质学综合分析的方法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部分进行了精确的年代划分,其他层位也进行了年代推测,并与黄河三角洲北部其他钻孔进行了对比分析。
- 赵广明叶青叶思源丁喜桂袁红明王锦
- 关键词:全新世古环境演变
- 黄河三角洲全新世以来沉积环境的划分及各环境中碳埋藏速率的评价被引量:10
- 2014年
- 为了研究黄河三角洲全新世不同古环境中的碳埋藏速率,于2007年在研究区布设了一口30.3m浅钻,以对其进行了沉积学观测以及含水量、有机碳、总碳和营养成分测试分析.通过地层分析,将其全新世地层划分为8种沉积环境.运用历史地理学和沉积地质学综合分析方法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中部分层位进行了精确的年代划分,其他层位也进行了年代推测.同时利用确定的年代计算了不同沉积环境碳的埋藏速率.结果表明:总碳和有机碳与各营养元素都呈很好的线性相关;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是有机碳和总碳埋藏速率的主控因素;虽然沉积物Corg浓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其高沉积速率,Corg的平均埋藏速率达到1 331g/(m2·a),远高于世界其他高Corg浓度的湿地,因此是很好的碳汇地质体.
- 赵广明叶思源丁喜桂袁红明王锦
- 关键词:古环境演化环境地质黄河三角洲
- 辽河三角洲海岸带环境地质与调查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海岸带处于陆地和海洋的结合部,既是海陆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带,又是社会经济活动最发达、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辽河三角洲地区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但存在许多环境地质问题。近期辽河三角洲的调查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除了个别与矿产开发有关的详细研究,大多研究是小比列尺的区域性的调查工作,同时也缺乏系统、全面、完整的调查资料,难以满足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针对辽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与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需求,在全面分析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和社会经济需求的基础上,为辽河三角洲海岸带调查任务指出新方向。
- 李少伟缪雄谊丁喜桂袁红明赵广明王锦韩宗珠叶思源
- 关键词:辽河三角洲海岸带环境地质
-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获取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抽水试验是获取水文地质参数的重要方法,为准确获取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进行了一个抽水孔、两个观测孔的抽水试验。根据单孔抽水试验和多孔抽水试验观测数据,采用潜水非完整井求参公式、巴布什金公式及积分变换等方法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结果表明,用不同方法计算得出的含水层渗透系数值相差不大。通过试验测定PJ01井组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15 m/d,PJ03井组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为0.74 m/d。
- 赵全升胡舒娅王新民叶思源丁喜桂
- 关键词: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抽水试验
- 辽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团聚体、颗粒有机质及其碳浓度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14年
- 本研究选取辽河三角洲3种典型湿地来研究不同湿地类型表层土壤团聚体和颗粒有机质的分布及其碳浓度分布特征,通过湿筛法和密度分组法得到不同粒级团聚体和包裹态颗粒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同时进行各物理化学参数和有机碳、氮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湿地类型间团聚体质量分数均以粉-粘团聚体(<53μm)为主,微团聚体(53~250μm)次之,而有机碳浓度则以大团聚体(>250μm)的最大。此外,颗粒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以矿物结合态有机质(m SOC)的最高(>90%),但其碳浓度最低。一般地,包裹态颗粒有机碳(i POM)远高于团聚体,并且除翅碱蓬湿地的细大团聚体中的细颗粒有机质(250a)的i POM的碳浓度为最高外,其他的随粒级的增大而增高,特别是轻组(LF)有机碳含量最高,其值域范围为174.4~182.0 g/kg。作者提出芦苇湿地土壤的大团聚体多,稳定性最好,因此芦苇湿地土壤固碳能力相对最好。
- 马雪莹叶思源丁玉荣赵全升丁喜桂袁红明赵广明王锦
-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辽河三角洲
- 洞穴新生碳酸钙模拟沉积速率的理论及展望
- 2018年
- 新生碳酸钙沉积(生长)速率是洞穴中的重要环境气候指标,深入研究有助于协调洞穴旅游与洞穴景观保护的矛盾。本文通过引入洞穴碳酸钙模拟沉积速率的概念,并对其理论背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碳酸钙模拟沉积速率的获得以洞穴滴水中Ca2+、空气温度、空气PCO2以及洞穴滴水速率的准确测定为理论依据,在植被覆盖率高、环境气候状况良好的洞穴系统中,新生碳酸钙具有较为稳定的生长速率,石笋生长的可预测性较好,而当洞穴滴水中掺杂较多的异类离子、洞穴滴水位置较高(具有较高的能量)和洞穴滴水滴速较慢(慢于0.01滴/s)时,模拟值就不能完全的反映出石笋真实生长情况。本文指出应加强相关研究,打破简单环境气候参数模拟的局限性,构建多环境气候参数下的生长速率模拟,提高生长速率模拟值的准确性。
- 缪雄谊缪雄谊郝玉培邹胜章章程邹胜章
- 关键词:洞穴古气候
- 基于地下水野外弥散实验的盘锦滨海湿地水动力弥散参数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了获取盘锦滨海湿地实际的水动力弥散参数,设计了地下水野外弥散实验。在实验中,选取对水环境安全、不易被吸附、易于检测的氯化钠作为示踪剂,设计了投源孔、观测孔和抽水孔3孔组合,进行由抽水孔抽水形成人工流场的野外弥散实验。利用该实验的观测数据,采用一维流场、二维弥散的水动力弥散模型,计算得出了水动力弥散系数。结果表明,纵向弥散度aL=1.21 m,横向弥散度aT=0.03 m,当地下水实际平均流速u=6.82 m/d时,纵向弥散系数DL=8.25 m2/d,横向弥散系数DT=0.18 m2/d;实验区以砂质地层为主,氯离子本底浓度较高(1.79 g/L),多孔介质对示踪剂氯离子的吸附作用较弱。盘锦滨海湿地天然水文地质条件对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干扰和影响作用较小。该野外弥散实验获得的水动力弥散参数可以作为盘锦滨海湿地有关地下水与环境研究方面的参考。
- 胡舒娅诺明赵全升叶思源王新民张建伟
- 关键词:地下水滨海湿地
- 我国南方主要城市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分布特征被引量:8
- 2014年
-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利用气相色谱仪采用ASE萃取技术,测定了我国南方主要城市土壤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量、残留物组成及垂直分布,并探讨了OCPs与总有机碳(TOC)以及有机氯农药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方主要城市土壤中残留有机氯农药主要是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和六氯苯(HCB),三者占有机氯农药残留总量的97.30%,总有机氯农药类OCPs物质质量分数平均值为23.02 ng·g-1,其中DDTs占总有机氯农药类OCPs物质的58.95%,是南方主要城市土壤残留有机氯农药类的主要成分;氯丹(TC+CC)、九氯(TN+CN)硫丹(α-End+β-End)残留量较低,是南方主要城市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没有对土壤质量造成危害;大部分土壤中DDT/( DDE+DDD )均小于1,表明DDTs主要来自历史残留物;大部土壤中α-HCH/γ-HCH均小于1,并且较高的γ-HCH残留,表明南方主要城市土壤中HCH同系物之间发生相互转化,HCHs可能存在新的输入来源;OCPs物质及T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5 cm),“表聚性”较为明显;土壤中TOC、DDT s、HCH s和HCB类农药与有机氯农药总含量之间显著相关(P〈0.05),在决定有机氯农药含量和分布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 裴绍峰刘海月叶思源
- 关键词:土壤有机氯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