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5004)

作品数:20 被引量:806H指数:14
相关作者:张强卫国安王胜曹晓彦胡隐樵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气候
  • 5篇绿洲
  • 5篇荒漠
  • 5篇干旱
  • 4篇干旱区
  • 3篇水分
  • 3篇水汽
  • 3篇土壤
  • 3篇气相互作用
  • 3篇西北干旱
  • 3篇西北干旱区
  • 3篇陆面
  • 2篇低空
  • 2篇低空急流
  • 2篇地表
  • 2篇野外
  • 2篇野外观测
  • 2篇水汽通量
  • 2篇土壤湿度
  • 2篇气候特征

机构

  • 19篇中国气象局兰...
  • 1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重庆市气象局

作者

  • 21篇张强
  • 9篇卫国安
  • 7篇王胜
  • 4篇曹晓彦
  • 3篇侯旭宏
  • 3篇胡隐樵
  • 3篇黄荣辉
  • 2篇聂彦将
  • 2篇高红梅
  • 2篇阎宇平
  • 2篇高洪春
  • 2篇侯平
  • 2篇吕世华
  • 2篇韦志刚
  • 2篇马耀明
  • 2篇胡泽勇
  • 1篇韩永翔
  • 1篇宋连春
  • 1篇狄潇泓
  • 1篇孙国武

传媒

  • 4篇高原气象
  • 3篇中国沙漠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气象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干旱气象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洲系统维持机制的非线性热力学分析被引量:15
2003年
参照前人的一些研究,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以非线性热力学方法分析了开放热力系统的熵变过程,给出了开放热力系统发展方向的热力学判据,该判据表明开放热力系统只有在外界提供的负熵流支持下才能维持其非平衡态的定态有序结构,否则热力学系统将会演变成无序结构的平衡态。在此基础上,我们把绿洲系统近似看成一个自然界处于定态的开放热力学系统,并给出了该系统与外间之间能量流和物质流过程所引起的总体熵流的时变方程,分析了绿洲系统各种内外因素对熵流变化的贡献,初步讨论了绿洲演化的本质以及绿洲稳定维持所需要的内外因条件。同时还进行了简单的数值分析。
张强胡隐樵侯平
关键词:生态环境气候
初夏敦煌荒漠戈壁大气边界结构特征的一次观测研究被引量:71
2004年
利用"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加强期在甘肃省敦煌市气象站进行的风、温、湿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北典型干旱区大气边界层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边界层厚度总体而言明显偏高,对流边界最高层厚度可超过4000m,稳定边界层也在1000m左右的高度;2750m附近为风向转变高度,其下全为偏东风,其上全为偏西风,这个风向转变高度有一定日变化,在观测的9天内每天的日变化规律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边界层风速切变较大,大多数时候有低空东风急流出现,急流最强可达到近20m·s-1,急流高度在500m左右;边界层内比湿廓线有时在大约500m高处出现逆湿,一般以夜间更为显著。
张强卫国安侯平
关键词:低空急流
绿洲对其临近荒漠大气水分循环的影响——敦煌试验数据分析被引量:33
2002年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2000年5~6月在甘肃敦煌进行的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北干旱区临近绿洲的荒漠戈壁大气湿度特征,并根据它们在不同风向下的表现揭示出了绿洲对其临近荒漠戈壁大气水分输送的影响.研究了在绿洲影响下大气的逆湿和负水汽通量与风向和大气稳定度的关系,说明大气逆湿和负水汽通量的出现不一定完全相关,小时平均量有时表现出负梯度输送的特征,并且给出了负梯度输送出现概率的日变化以及大气稳定度对负梯度输送的影响.
张强卫国安黄荣辉
关键词:水分循环
荒漠戈壁大气总体曳力系数和输送系数观测研究被引量:34
2004年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在甘肃敦煌进行的陆面过程野外试验的观测资料,依据三种不同方法确定了干旱戈壁区动量输送的曳力系数Cd、感热和潜热交换的总体输送系数Ch和Cq。结果表明:尽管这三种方法计算的曳力系数和总体输送系数有一定的差别,但在量级上相当,尤其是Cd和Ch的平均值比较接近。本文还通过对风向的分析,剔除了附近建筑物干扰和来自绿洲湿平流的影响,得到了荒漠戈壁总体输送系数的特征及其与理查孙数的关系。
张强卫国安
关键词:戈壁曳力系数
临近绿洲的荒漠表层土壤水分“呼吸”现象被引量:3
2002年
本文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 -气相互作用试验”项目在甘肃敦煌取得的野外观测资料 ,分析了临近绿洲的荒漠戈壁大气和土壤湿度特征以及水分的输送特征 .发现由于绿洲效应影响 ,临近绿洲的荒漠戈壁不仅近地层大气多为逆湿 ,而且这种大气逆湿在夜间较强时可以继续向土壤活动层延伸 ,并且可以通过凝结被土壤吸收 .夜间土壤对水分的吸收与白天土壤水分的蒸发共同构成土壤对大气水分的“呼吸”过程 .
张强
关键词:表层土壤绿洲水分吸收生态系统
敦煌干旱区一次降水过程陆面特征模拟被引量:5
2004年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在敦煌双墩子戈壁站取得的观测资料及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对陆面模式进行了改进,然后对一次典型较大降水过程的陆面特征及近地层的风、温、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式能对降水条件下的干旱区陆面特征进行较好的模拟,其中对辐射、地表温度的模拟相当好,能量的模拟总体结果令人满意;另外由于本模式专门考虑了近地层的影响,所以对近地层的风速、温度和湿度的模拟结果相当好。
王胜张强卫国安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陆面过程降水过程
邻近绿洲的荒漠表层土壤逆湿和对水分"呼吸"过程的分析被引量:41
2003年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2000年8~9月在甘肃敦煌进行的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临近绿洲的荒漠戈壁土壤湿度和大气湿度特征,发现:活动层内土壤空气湿度远离饱和状态,水分以气态和液态两种形态存在和输送;由于绿洲效应影响,临近绿洲的荒漠戈壁不仅近地层空气多为逆湿,而且这种空气逆湿在夜间较强时可以继续向土壤活动层延伸。土壤湿度日变化能清楚地被区分为湿维持(1~6时)、水分损失(7~11时)、干维持(12~18时)和水分补充(19~0时)等4个阶段,其中湿维持阶段的土壤逆湿是最主要的结构特征,这一土壤湿度结构表明夜间土壤可以通过凝结吸收大气水分,它与白天的土壤水分蒸发共同构成土壤对大气水分的"呼吸"过程;活动层土壤逆湿的形成与土壤温度状态、大气逆湿强度和大气稳定度都有关。
张强卫国安
关键词:荒漠土壤湿度绿洲效应土壤水分野外观测
论特强沙尘暴(黑风)的物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被引量:94
2005年
在总结过去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特强沙尘暴的发生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大气强对流对特强沙尘暴(黑风)形成的作用;从物理上系统解释了特强沙尘暴天气的沙尘壁特征;概述了特强沙尘暴的大气沙尘粒子尺度和垂直分布;定性评估了沙尘暴的直接和间接、短期和长期气候效应;最后,还讨论了沙尘暴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
张强王胜
关键词:特强沙尘暴气候效应
绿洲与荒漠背景夏季近地层大气特征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1
2005年
利用观测试验资料, 对比分析了夏季典型晴天敦煌绿洲与周围荒漠戈壁背景近地面层大气特征的差异. 结果表明: 绿洲具有降温、保湿、风屏等效应, 地表温度和近地面层大气温度明显要比周围荒漠的低, 近地面层大气湿度要明显比周围荒漠的大, 近地面层大气风速和摩擦速度要比周围荒漠的小, 近地面层感热通量比周围荒漠小1/5, 近地面层潜热通量比周围荒漠大 10 倍左右. 同时, 绿洲与周围荒漠相比有比较可观的下沟运动, 这会对绿洲的能量和水分输送有贡献. 绿洲的 Bowen比大约是周围荒漠戈壁的1/20, 相差一个量级, 这说明绿洲和周围荒漠的气候特征相差十分明显.
张强王胜
关键词:绿洲小气候特征
祁连山山区空中水汽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98
2007年
将卫星遥感资料与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降水资料相结合,分析了祁连山山区空中水汽含量和云迹风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祁连山大气水汽和地面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大气水汽和地面降水受西风带、偏南季风(南亚季风和高原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共同影响,在祁连山西北部大气水汽主要受西风带气流控制,在祁连山中南部偏南季风占主导地位;在祁连山的东北部则是东亚季风的影响比较明显。同时,祁连山大气水汽、降水和降水转化率与海拔高度和坡向以及环流影响区的关系均十分密切。一般,迎风坡上大气水汽含量在3500—4500 m海拔高度会出现一个峰值;而在背风坡上除东亚季风影响区外大气水汽含量只出现随海拔高度单调递减趋势,基本上不出现任何峰值。背风坡大气水汽含量总体上要比迎风坡少得多,最多大约能少4.49 kg/m2。无论是大气水汽含量、地面降水还是降水转化率均在东亚季风影响区最大;东亚季风影响区大气水汽含量在迎风坡上的峰值要更强,出现的海拔高度更低。
张强张杰孙国武狄潇泓
关键词:卫星遥感资料空中水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