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6062)

作品数:32 被引量:195H指数:8
相关作者:谭丕强楼狄明胡志远周舟鲍锡君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动力工程及工...
  • 8篇机械工程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0篇柴油
  • 17篇柴油机
  • 15篇生物柴油
  • 14篇排放特性
  • 9篇发动机
  • 8篇轿车
  • 8篇柴油轿车
  • 7篇天然气制油
  • 7篇粒径
  • 7篇粒径分布
  • 6篇燃料
  • 4篇排气
  • 4篇公交
  • 4篇公交车
  • 4篇车用
  • 3篇多环芳烃
  • 3篇氧化催化转化...
  • 3篇起动
  • 3篇燃油
  • 3篇捕集器

机构

  • 3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31篇楼狄明
  • 31篇谭丕强
  • 30篇胡志远
  • 3篇周舟
  • 3篇鲍锡君
  • 2篇赵坚勇
  • 2篇冯谦
  • 2篇郑源飞
  • 1篇姜耀
  • 1篇杜爱民
  • 1篇杜加振
  • 1篇任进
  • 1篇张同
  • 1篇沈航泉
  • 1篇杨蓉
  • 1篇李鹏
  • 1篇沈海燕
  • 1篇王澍
  • 1篇李洁
  • 1篇张晓锋

传媒

  • 3篇工程热物理学...
  • 3篇汽车工程
  • 3篇内燃机学报
  • 2篇车用发动机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内燃机工程
  • 2篇汽车安全与节...
  • 2篇汽车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铁道机车车辆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核态颗粒排放被引量:21
2010年
以一台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为样机,使用排气颗粒数量及粒径分析仪EEPS,研究了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核态颗粒排放特性。所用燃油为纯柴油、生物柴油掺混配比分别为5%、10%和20%的B5、B10和B20燃料。结果表明:发动机排气颗粒数量随粒径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或双峰对数分布形态,核态颗粒的峰值粒径在6 nm至10 nm之间。生物柴油配比上升,增加了该机核态颗粒的峰值数量浓度,颗粒总数量浓度大都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核态颗粒数量增加占有主导因素;在低负荷燃用低配比生物柴油燃料时,B10燃油的颗粒总数量浓度最低。
谭丕强楼狄明胡志远
关键词:柴油机生物柴油粒径分布
实际环境下柴油轿车冷起动的排放特性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了实际环境下柴油轿车低温冷起动时的气态排放和经济性,并与其热起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实际环境下柴油轿车冷起动时有害气体排放量大部分高于热起动,且发动机的供油量较高。这是由于在整个冷起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完全燃烧循环,导致排气中的CO和HC明显较高,而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在较低温度下工作性能欠佳,使有害气体排放的转化率降低。在冷起动初期,瞬时燃烧放热较高导致NOx排放量高于热起动,而后期发动机工作逐渐稳定后,废气再循环系统(EGR)降低NOx排放效果明显,并低于热起动的排放量。
谭丕强赵坚勇胡志远楼狄明
关键词:柴油轿车冷起动油耗
柴油轿车燃用F-T柴油混合燃料时的模态排放特性被引量:7
2011年
F-T柴油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清洁替代燃料。本文通过对1辆帕萨特柴油轿车燃用柴油/F-T柴油混合燃料时的气态排放物HC、CO、NOx和CO2进行实时测量,研究了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各工况下这些污染物的模态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F-T柴油的模态排放特性曲线与柴油类似;在柴油中加入F-T柴油能够显著抑制柴油机在冷启动状态下的HC和CO排放,有效降低整个循环HC、CO、NOx和CO2的排放。
楼狄明任进谭丕强胡志远沈航泉
关键词:柴油轿车F-T柴油
柴油公交车燃用不同替代燃料的排放特性被引量:12
2013年
采用OBS-2200车载排放检测系统,分析了柴油公交车实际道路工况的气态排放特性。使用的燃料分别为纯柴油、天然气制油(GTL)与生物柴油,道路工况主要包括市区主干道、次干道和快速路。分析结果表明:公交车燃用各类燃料的CO、HC、NOx和CO2的道路瞬时质量排放率均与瞬态车速变化有良好的跟随特性。公交车燃用各种替代燃料的气态污染物质量排放率随车速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HC和CO2的质量排放率随车速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CO和NOx的质量排放率在中低车速区域随车速上升呈现增加趋势,而在高车速区域有所降低。与主干道、次干道相比,公交车在快速路上燃用各种燃料的气态污染物的排放因子都是最低的。与纯柴油相比,不论是质量排放率还是排放因子,生物柴油和GTL柴油的CO和HC排放都有所下降,且生物柴油的降幅更大一些。从全路况范围来看,纯生物柴油的CO和HC排放最低,纯生物柴油的NOx排放要高于柴油。全路况下,纯天然气制油、体积比为20%天然气制油、体积比为20%生物柴油的CO2排放要低于纯柴油,但纯生物柴油的CO2排放要高一些。
谭丕强李洁胡志远楼狄明
关键词:柴油公交车替代燃料生物柴油天然气制油
柴油机燃用GTL柴油和纯柴油瞬态工况的排放特性被引量:3
2013年
以一台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发动机燃用纯柴油和天然气制油(GTL)时,在恒转矩变转速工况下NOx、HC、CO和颗粒的瞬态排放.结果表明,燃用纯柴油时,随转速升高,NOx瞬态排放持续下降,HC、CO和颗粒数量等瞬态排放大都持续增加.高转矩时不论增转速或者减转速工况,瞬态过程初期的颗粒数量排放都有明显上升.燃用GTL柴油时,不论在高转矩或者低转矩工况下,HC、颗粒数量等瞬态排放都显著低于纯柴油;低转矩工况下CO瞬态排放明显低于纯柴油,NOx瞬态排放略低于纯柴油,而高转矩工况下CO、NOx的瞬态排放与纯柴油基本相当.从瞬态过程来看,低转矩时燃用GTL柴油的HC、CO和颗粒数量等瞬态排放变化趋势与纯柴油差异较大,而高转矩时则基本类似.
谭丕强鲍锡君胡志远楼狄明
关键词:柴油机天然气制油瞬态工况
满足国Ⅴ排放的重型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被引量:30
2010年
研究了国外重型发动机在欧Ⅳ到欧Ⅴ阶段(或US2007到US2010)的技术路线,并探讨国内重型柴油机达到国Ⅴ排放可采用的排气后处理技术方案。由于柴油机排放物PM与NOx存在折中效应,为达到国Ⅴ排放标准,应采用组合式后处理技术。在各种后处理技术方案中,SCR+DOC+DPF/POC和EGR+DOC+DPF是两种主要的技术措施,而LNT+DOC+DPF技术对排气中的S特别敏感。
李鹏谭丕强楼狄明胡志远
关键词:柴油机排气后处理微粒捕集器氧化催化转化器选择性催化还原
柴油轿车燃用生物柴油的排放特性被引量:8
2012年
在一辆柴油轿车上燃用纯柴油、柴油中分别掺混5%、10%、20%和50%的B5、B10、B20和B50混合燃料以及纯生物柴油B100,进行整车NEDC循环的排放试验,研究其CO、HC、NOx和PM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柴油轿车燃用这6种燃料的CO、HC和PM排放主要集中在ECE15市区行驶循环,而EUDC城郊行驶循环的NOx排放量比ECE15循环有所增加。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升高,柴油轿车的CO、HC和PM排放量均有所降低。燃用掺混比例较低的B5、B10和B20混合燃料时,NOx排放略低于纯柴油;而燃用掺混比例较高的B50和B100时的NOx排放比纯柴油高。
谭丕强周舟胡志远楼狄明
关键词:柴油轿车燃料生物柴油
车用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的颗粒数量排放被引量:15
2010年
研究了车用电控共轨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燃料的排放特性,重点探讨了排气颗粒数量的尺寸分布及浓度特性。所用4种燃料分别为纯柴油、纯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掺混体积配比分别为10%和20%的B10、B20混合燃料。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使用B10和B20燃料的气态排放变化较小,纯生物柴油的HC和NOx排放有明显变化。柴油机排气颗粒数量的尺寸分布呈现单峰或双峰对数分布。生物柴油降低了聚集态颗粒的数量浓度,同时增加了核态颗粒的数量浓度。随着生物柴油配比的增加,发动机排气颗粒总数量浓度大都呈持续上升趋势,在高负荷下更为明显。但在低负荷燃用低配比生物柴油燃料时,聚集态颗粒数量的影响变大。
谭丕强胡志远楼狄明
关键词:柴油机燃料生物柴油
柴油轿车冷起动颗粒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使用排气颗粒数量与粒径分析仪对一辆帕萨特柴油轿车进行了冷起动和热起动对比试验,研究其起动过程的颗粒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柴油轿车冷起动颗粒排放数量浓度与热起动相比显著增加,其中,聚集态颗粒数量浓度增加明显,而核模态颗粒数量浓度差别不大;冷起动排放颗粒表面积浓度、体积浓度和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热起动;冷起动过程燃油消耗量也比热起动成倍增加。因此,冷起动不但造成颗粒排放恶化,且严重影响柴油轿车的燃油经济性。
楼狄明姜耀谭丕强胡志远
关键词:柴油轿车冷起动油耗
DOC+POC对发动机燃用柴油与B20排放颗粒的净化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对一台车用高压共轨直喷式柴油机,分别燃用纯柴油和B20燃料,在未加装后处理装置的原机和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与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DOC+POC)后处理装置的两种状态下,利用EEPS颗粒粒径谱仪,测试其排气颗粒数量排放及其粒径分布。结果表明:未加装后处理装置时,燃用B20燃料的核态颗粒数量排放略高于柴油;而聚集态颗粒的数量排放则低于柴油;加装DOC+POC后处理装置后,排气颗粒数量排放明显下降,颗粒净化效率存在两个较高的峰值,一个在粒径10nm附近的核态颗粒区域,另一个在粒径300nm附近的聚集态颗粒区域。燃用B20燃料时,总的来说排气颗粒数量排放低于柴油,一DOC+POC对多数工况下颗粒的净化效率明显高于柴油。
谭丕强阮谨元胡志远楼狄明
关键词:柴油机生物柴油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