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8-006)

作品数:8 被引量:71H指数:7
相关作者:滕吉文张洪双司少坤田小波张剑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4篇地表
  • 4篇地幔
  • 4篇动力学意义
  • 3篇起伏地
  • 3篇起伏地表
  • 3篇重磁
  • 3篇重磁场
  • 3篇重磁场特征
  • 3篇火成岩
  • 3篇基底
  • 3篇基底断裂
  • 3篇磁场特征
  • 2篇道集
  • 2篇地壳
  • 2篇地壳上地幔
  • 2篇地震各向异性
  • 2篇地震数据
  • 2篇地震数据重建
  • 2篇地幔过渡带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3篇司少坤
  • 3篇符力耘
  • 2篇田小波
  • 2篇霍志周
  • 2篇张丽莉
  • 2篇张剑锋
  • 2篇李刚
  • 2篇蒋韬
  • 2篇张洪双
  • 2篇张江杰
  • 2篇滕吉文
  • 2篇卢回忆
  • 1篇黄松
  • 1篇张中杰
  • 1篇董春晖
  • 1篇赵百民
  • 1篇朱鲁
  • 1篇涂广红
  • 1篇黄晓霞
  • 1篇张建利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贝加尔裂谷区地壳上地幔复杂的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13
2012年
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的贝加尔裂谷是最典型的大陆裂谷之一,其形成的动力机制与演化过程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焦点.本研究使用一种改进的横波分裂测量方法———全局最小切向能量法,对研究区宽频带固定台站ULN和TLY记录的SKS震相和接收函数PmS震相进行分裂测量,得到了裂谷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的各向异性属性.ULN台的SKS分裂测量结果表明,台站下方存在双层各向异性结构,其中,上层的快波偏振方向为N74°E,快、慢波分裂时差为0.80s,下层的快波偏振方向为N128°E,快、慢波分裂时差为0.80s;PmS震相分裂测量结果表明,台站下方地壳内存在单层各向异性结构,其快波偏振方向为N77°E,与SKS分裂测量的上层各向异性的快波偏振方向相近,快、慢波分裂时差为0.26s,这说明SKS分裂测量的上层各向异性同时包含了地壳和地幔岩石圈.对TLY台进行SKS分裂测量时发现,台站下方上地幔结构表现出横向非均匀性:当反方位角<90°时,快波偏振方向在N60°E左右,快、慢波分裂时差为1.27s;当反方位角>90°时,快波偏振方向约为N120°E,快、慢波分裂时差为1.40s;PmS震相分裂测量没有获得有效的结果,并且不同方位的PmS震相到时基本一致,说明TLY台下方地壳结构接近各向同性.根据分裂测量结果,结合贝加尔裂谷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得到以下结论:(1)ULN台双层各向异性的上层主要是岩石圈原始结构的反映,并且存在地壳与地幔岩石圈的一致性形变,而下层指示着现今软流圈地幔的流动;(2)由于刚性的西伯利亚克拉通的阻挡,地幔流动方向在克拉通南缘发生了偏转,在深部绕克拉通边缘流动,因此形成了TLY台下方上地幔结构的横向变化.
张建利田小波张洪双司少坤张中杰滕吉文
关键词:地震各向异性
南海大陆边缘构造活动与重磁场特征研究
南海是研究大陆边缘类型、大陆边缘成因机制的理想场所.本文对南海重力和磁力数据及其向上延拓处理结果所反映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在综合前人关于南海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南海大陆边缘构造特征与重磁场特征、...
李刚张丽莉朱鲁
关键词:重磁场特征基底断裂火成岩
文献传递
北黄海盆地烃渗漏蚀变带“磁亮点”的识别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北黄海盆地是我国近海海域尚未取得油气勘探突破的盆地之一.在海洋环境中应用海底油气藏的烃渗漏现象寻找油气有利区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为了给该区的含油气远景评价及下一步油气勘探缩小靶区提供地球物理依据,本文利用磁法这一经济、有效的油气渗漏异常地球物理判别手段,开展了识别海底烃渗漏引发磁异常的方法研究.给出一种根据"有导师"的模式识别技术,在充分利用磁异常多种数值特征及纹理特征的基础上,提取烃渗漏蚀变带磁异常的方法.通过已知约束信息(如见油井位等)的点、线、面三种基元及其邻近数据网格点组成基类,将其提取的模式或特征向量作为待识别异常匹配或学习的模板,利用加权欧氏距离函数计算待识别异常特征向量与模板向量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模式匹配,从而识别出与模板相似程度较高的异常.应用此方法圈定了北黄海盆地的烃渗漏"磁亮点"分布,从"磁亮点"异常区与中生代地层的分布以及地球化学异常(低层大气烃类检测和海底微生物异常)的对应情况来看,表明该识别方法是识别烃渗漏弱磁异常的一种有效手段.对研究区构造特征、磁异常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位于北黄海研究区东部和北部的"磁亮点"异常区可能是北黄海盆地较好的含油气远景区.
张丽莉郝天珧黄晓霞黄松秦静欣涂广红赵百民
关键词:北黄海盆地油气资源
贝加尔裂谷区地幔过渡带大范围增厚与局部减薄现象及其动力学意义
贝加尔裂谷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裂谷带,其动力学成因机制是地球科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我们利用全球地震台网长期运行台站TLY和ULN的远震资料,分别计算了P波接收函数(1748条),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分区域叠加,获得...
司少坤田小波张洪双滕吉文
关键词:地幔过渡带
文献传递
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建模:一种直接反演方法
基于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所产出的角道集,发展了不需要多次迭代的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建模方法.文中分析了炮域波动方程偏移生成角道集的方法,给出了非均匀介质中角道集同相轴曲率与速度误差的定量关系,发展了基于同相轴曲率的速度模...
张江杰张剑锋
关键词:波动方程偏移角道集直接反演
贝加尔裂谷区地幔过渡带大范围增厚与局部减薄现象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9
2012年
贝加尔裂谷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裂谷带,其动力学成因机制是地球科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我们利用全球地震台网长期运行台站TLY和ULN的远震资料,分别计算了P波接收函数(1748条),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分区域叠加,获得了研究区下方的410km和660km间断面以及地幔过渡带(MTZ)的厚度.结果表明在研究区的东南部即蒙古地区地幔过渡带厚度基本正常(250km);贝加尔裂谷地区地幔过渡带明显增厚(292km);裂谷下方存在小幅度的减薄现象(230km).综合分析推测,大范围的MTZ增厚,可能原因是中生代的蒙古华北板块(Mongolia-North China Block)与西伯利亚高原碰撞,或者地幔岩浆物质侵入到下地壳,使地壳和岩石圈增厚,致使下地壳产生榴辉岩化,导致重力不稳发生拆沉作用,拆离的部分落入地幔过渡带.拆沉作用诱发软流圈上涌,且拆离部分携带的水分加剧了上地幔熔融程度,使地幔对流速率加快,有利于裂谷的发育.我们初步研究结果认为拆沉的破坏作用及其引发一系列活动对裂谷的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裂谷下方局部MTZ减薄所指示的热物质上涌对岩石圈的破坏可能进一步促进了裂谷的发育.
司少坤田小波张洪双滕吉文
关键词:地幔过渡带
南海大陆边缘构造活动与重磁场特征研究
南海是研究大陆边缘类型、大陆边缘成因机制的理想场所.本文对南海重力和磁力数据及其向上延拓处理结果所反映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在综合前人关于南海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南海大陆边缘构造特征与重磁场特征、...
李刚张丽莉朱鲁
关键词:重磁场特征基底断裂火成岩
结合基准面重建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被引量:12
2010年
提出了一种结合虚拟界面、瑞利积分和相移法的混合的基准面重建方法.通过与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结合,形成了针对起伏地表采集数据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和新流程.该方法能正确考虑波在近地表传播的实际路径,克服了高速层出露时静校正方法的误差;它也能自己确定虚拟层速度,避免了现行基于波场延拓的基准面重建方法需要准确近地表速度的困难.文中分别用近地表存在明显低速层和近地表有高速层出露这两类模型的理论数据,验证了所发展方法和流程的有效性.
董春晖张剑锋
关键词:叠前时间偏移起伏地表野外静校正基准面重建
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建模:一种直接反演方法
基于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所产出的角道集,发展了不需要多次迭代的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建模方法.文中分析了炮域波动方程偏移生成角道集的方法,给出了非均匀介质中角道集同相轴曲率与速度误差的定量关系,发展了基于同相轴曲率的速度模...
张江杰张剑锋
关键词:波动方程偏移角道集直接反演
文献传递
复杂地表边界元-体积元波动方程数值模拟被引量:11
2011年
复杂近地表引起来自深部构造的地震反射信号振幅和相位的异常变化,是影响复杂近地表地区地震资料品质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边界元体积元方法,通过求解含复杂地表的波动积分方程,来模拟地震波在复杂近地表构造中的传播.其中,边界元法模拟地形起伏和表层地质结构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体积元法模拟起伏地表下非均质低降速层的影响.与其他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其主要优点为几何上精确描述不规则地表界面,实现精确模拟自由表面对地震波的边界散射;显式应用近地表地层界面的连续边界条件,实现半解析的数值模拟;分区处理近地表复杂结构,有效模拟复杂地表下非均匀介质对地震波场的体散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管西竹符力耘陶毅于更新
关键词:复杂近地表地震波传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