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6084)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5
相关作者:吕清刚赵科谭力段翠九李诗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流化
  • 11篇流化床
  • 10篇燃烧
  • 5篇循环流化床
  • 5篇CO
  • 4篇O2/CO2
  • 3篇富氧燃烧
  • 3篇N2O
  • 3篇
  • 2篇氧浓度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煤燃烧
  • 2篇O
  • 1篇烟气
  • 1篇烟气再循环
  • 1篇提油
  • 1篇气体污染
  • 1篇气体污染物
  • 1篇燃烧实验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3篇吕清刚
  • 12篇赵科
  • 11篇谭力
  • 10篇段翠九
  • 1篇徐通模
  • 1篇那永洁
  • 1篇刘琦
  • 1篇矫维红
  • 1篇李伟
  • 1篇李诗媛

传媒

  • 5篇热能动力工程
  • 3篇工程热物理学...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锅炉技术
  • 1篇计测技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的炉膛传热特性被引量:10
2012年
在炉膛直径140 mm、高6 000 mm的0.15 MW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上,对高氧气浓度下循环流化床燃烧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在高氧气浓度(39.8%~50.7%)下,分别进行了O2/N2及O2/CO2气氛下煤的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氧气浓度下,试验系统的传热稳定;流化风速、二次风率及燃烧气氛等参数对炉膛总传热系数几乎没有影响;该试验系统的炉膛总传热系数约为27 W/(m2 K),该数值可以为类似传热方式的试验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谭力段翠九赵科吕清刚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O2/CO2富氧燃烧传热
0.15MW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在炉膛直径140mm,高6000mm的0.15MW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试验台上,进行O2/N2气氛高氧气浓度下神木煤的燃烧试验。在50%的整体氧气浓度下实现了稳定的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无局部高温出现;选择适合的一次风率和一次风氧气浓度可有效降低CO、NO和SO2的排放量,但对N2O排放量的影响不大;适当提高二次风口位置,CO和NO的排放量减少,但N2O和SO2的排放量基本不变;通过优化配风,神木煤的燃烧效率从93.80%提高到了96.24%,提高一次风氧气浓度和降低一次风率都有利于神木煤的燃尽。
段翠九谭力赵科吕清刚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污染物排放
污泥的热解提油-半焦燃烧工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提出了双流化床中污泥的热解提油-半焦燃烧工艺,组织实验论证并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双流化床中可以实现污泥热解提油工艺和半焦燃烧工艺的耦合,即获得了污泥热解产生的油和气,又实现了污泥的焚烧无害化处理。污泥在双流化床中发生热解反应时,干燥无灰基污泥的油产率为24.1%,是煤的2.4倍,干燥无灰基污泥的轻油产率为8.44%,是煤的9倍。该工艺中,污泥中热量的43.1%转化为油,10.4%转化为热值10.54MJ/m^3的气体燃料,46.5%的热量残留在污泥半焦中,在燃烧炉内燃烧放热。
赵科吕清刚谭力那永洁刘琦
关键词:污泥热解燃烧
流化床O_2/CO_2燃烧(Ⅲ)-氧浓度对粒径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为研究氧浓度对燃料粒径的影响,在15 kW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和0.15 MW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上进行不同氧气浓度、不同燃料、不同粒径的燃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燃烧高挥发分的煤时,氧气浓度对燃料的热破碎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燃料粒径。50%左右氧气浓度下时,燃烧高挥发分燃料,平均粒径要比在常规空气下燃烧增加约35%。低挥发分的神木半焦在燃烧过程中热破碎较弱,氧气浓度对热破碎特性影响不大,粒径和空气燃烧条件下无明显差异。
赵科谭力段翠九吕清刚
关键词:流化床O2/CO2燃烧热破碎氧浓度粒径
流化床O_2/CO_2燃烧(Ⅱ)-高氧浓度的中试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为给大型循环流化床O2/CO2燃烧系统在高氧气浓度下的燃烧提供参考,在燃烧室直径140 mm、高度6 000 mm的0.15 MW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系统上,在O2/N2气氛中,进行了煤在高氧浓度下的燃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一次风氧气浓度49.0%~53.3%、二次风氧气浓度50.8%~56.0%时仍可以安全、稳定燃烧。煤在燃烧过程中SO2收率为92.2%~94.0%,配风对SO2收率影响不大。不同风量配比下,NOx收率为6.71%~7.64%,N2O收率为5.13%~7.23%。降低一次风氧量,有助于降低NOx收率和N2O收率。推迟二次风加入时间,有助于降低N2O收率,但会使NOx收率升高。
赵科段翠九谭力吕清刚
关键词:流化床O2/CO2燃烧
循环流化床高氧气浓度下的煤燃烧试验
2012年
在燃烧室高度6000 mm、直径140 mm、热功率0 15 MW的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系统上,研究煤在40%以上氧气浓度中的燃烧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在O2/N2气氛下、平均氧气浓度48.8%~52.3%范围内,可以实现普通烟煤的稳定燃烧;通过优化试验参数,煤的燃烧效率达到95.6%;物料循环量为404 kg/h,循环倍率为17.6。
段翠九赵科谭力吕清刚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燃烧
压力和速度对氧化锆分析仪测量值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使用氧化锆分析仪测量气体中氧浓度时发现,压力和速度可能对测量值有影响。本文组建实验系统并进行实验研究,用氧气和空气混合制成高氧气浓度气体,用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制成低氧气浓度气体,分别研究了压力和速度对不同氧气浓度下氧化锆分析仪测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锆分析仪在直接插入式安装时,存在最大使用压力;在最大使用压力以下测量时,气体压力对测量值无影响。压力超过最大使用压力时,高氧气浓度下,随着压力升高,测量值减小;低氧气浓度下,随着压力升高,测量值增加。气流速度对分析仪的测量值无影响。
赵科段翠九谭力矫维红吕清刚
循环流化床高浓度富氧燃烧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在0.1 MW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大同烟煤在O2/再循环烟气(RFG)和O2/CO2配气下的高浓度富氧燃烧试验,研究燃烧温度和气氛对燃烧稳定性、烟气中CO2浓度和气体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2/RFG气氛下,在一次风氧气浓度为49.6%-55.2%、二次风氧气浓度为45.3%-51.7%范围内,循环流化床能够稳定运行,烟气中CO2浓度达到90%以上,SO2浓度为87-197 mg/MJ,N2O浓度为48-78 mg/MJ,NO仅为19-44 mg/MJ。与O2/CO2配气燃烧相比,O2/RFG燃烧时除NO浓度基本不变外,CO与SO2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N2O浓度则明显降低。
谭力李诗媛李伟寿恩广吕清刚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烟气再循环气体污染物
流化床O_2/CO_2燃烧(Ⅳ)-氧浓度对NO_x和N_2O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循环流化床能实现高氧气浓度下的O2/CO2燃烧,进而减少燃烧室尺寸并降低再循环烟气量。本研究使用两种烟煤、一种褐煤,分别在15 kW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和0.15MW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上进行试验,研究了氧气浓度对NOx和N2O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煤种均在一次风氧气浓度44.3%~55.3%、二次风氧气浓度43.2%~60.2%下实现稳定燃烧。氧气浓度约50%燃烧时,煤中氮向NOx的转化率降低到空气气氛燃烧的19%~60%,煤中氮向N2O的转化率降低到空气气氛燃烧的20%~81%。
赵科谭力段翠九吕清刚
关键词:流化床C02燃烧N2O
循环流化床高氧气浓度下煤燃烧和氮氧化物排放特性被引量:1
2011年
在燃烧室直径100mm、高3 000mm的循环流化床热态实验系统上,进行了高氧浓度的O2/N2气氛下的煤燃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氧气浓度32.2%~33.1%、二次风氧气浓度52%的情况下,循环流化床可稳定运行;实验中一次风比例和一次风氧气浓度在51.1%~83.5%和28.0%~36.0%范围内变化时,循环流化床燃烧室流动和换热状况良好;采用较低的一次风比例和一次风氧气浓度都可有效降低NOx生成量,但对N2O生成量的影响不大;通过优化配风,煤的燃烧效率可以达到98.67%。
段翠九赵科谭力吕清刚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燃烧N2O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