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631879736)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1
相关作者:马淑红李振山刘红春刘尊青仲小玲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学研究院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篇道路工程
  • 1篇新疆公路
  • 1篇湿润指数
  • 1篇试验路
  • 1篇温度
  • 1篇路工
  • 1篇路基
  • 1篇公路
  • 1篇公路沿线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篇仲小玲
  • 1篇刘尊青
  • 1篇李振山
  • 1篇马淑红
  • 1篇刘红春

传媒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现代交通技术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伊犁试验路温度、时间及路基深度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ORIGN软件对新疆伊犁试验路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温度与时间、路基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斯公式可作为伊犁地区月平均温度与时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温度与地基深度关系数据分析可得,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最高值或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逐渐延迟。高温季节温度随深度的增加线性递减,低温季节温度随深度的增加线性递增,可采用直线式作为该地区温度与路基深度的数学模型。
仲小玲刘红春刘尊青
关键词:道路工程温度
新疆公路沿线近50多年来湿润指数区域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引量:16
2009年
利用新疆公路沿线103个气象站近50年(1951-2007年)的各月平均气温、月日照百分率、月太阳辐射总量、月降水量总量、月平均风速、月平均水气压与地理参数数据,结合天山以北和天山以南公路沿线3个5层梯度风近10年来(2000-2008年)自动气象站风速资料,应用改进的Penman公式计算了最大潜在蒸发EPT,进而得到地表湿润指数D=R/EPT,以反映新疆公路沿线的水热平衡状况,衡量新疆公路沿线地表干旱、湿润状况。采用等概率原则、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曲线平滑的低通滤波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新疆公路沿线近50年年湿润指数的区域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天山以北和天山以南公路沿线地表湿润指数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天山以北公路沿线比天山以南增湿更为明显,天山以北公路沿线增湿率为0.023/10 a~0.030/10 a;天山以南公路沿线为0.003~0:006/10 a。特别是90年代以来,天山以北公路吐乌大、乌奎高等级公路和国道216路段干旱区增湿率达到0.078 20/10 a。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量增加,最大潜在蒸散显著减小,使得湿润指数显著增加,它是导致天山以北高速公路高路基出现纵向裂纹和路基下沉病害的主要原因。
马淑红李振山刘涛冯立群
关键词:湿润指数新疆公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