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714)

作品数:74 被引量:548H指数:14
相关作者:李晓陵王丰曹丹娜张帆李崖雪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3篇针刺
  • 43篇成像
  • 43篇磁共振
  • 39篇磁共振成像
  • 38篇功能磁共振
  • 34篇功能磁共振成...
  • 13篇脑功能
  • 11篇FMRI
  • 10篇静息态
  • 9篇脑功能磁共振
  • 7篇穴位
  • 7篇静息态功能磁...
  • 7篇FMRI研究
  • 6篇脑功能磁共振...
  • 6篇脑区
  • 6篇静息态功能磁...
  • 6篇成像研究
  • 5篇电针
  • 4篇血管
  • 4篇针法

机构

  • 70篇黑龙江中医药...
  • 69篇黑龙江中医药...
  • 16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青岛滨海学院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70篇李晓陵
  • 51篇王丰
  • 45篇曹丹娜
  • 22篇张帆
  • 11篇李崖雪
  • 11篇刘晓慧
  • 9篇李昂
  • 7篇赵桂君
  • 7篇于国强
  • 7篇徐英杰
  • 6篇曲冰
  • 6篇曹丹娜
  • 6篇张贺
  • 6篇吴迪
  • 5篇刘潇
  • 5篇姜晓旭
  • 4篇范越
  • 4篇李艳
  • 4篇徐佐宇
  • 4篇梁军

传媒

  • 17篇中国老年学杂...
  • 14篇磁共振成像
  • 11篇中医药信息
  • 10篇中医药学报
  • 4篇山东医药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医药导报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14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13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fMRI技术针刺神门穴脑成像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21年
通过整理、阅读与分析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研究针刺神门穴的相关文献,探索生理与病理状态下针刺神门穴特异性激活脑区的情况。手少阴心经神门穴激活的脑区与经络循行密切相关,会形成复杂协调功能连接效应,激活的脑区多与自身情绪控制与情绪加工相关,印证了"心主神明"的中医理论。运用f MRI技术在无创条件下分析神经系统内的化学变化及其神经活动或行为的相关性,揭示针刺神门穴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失眠症及精神发育迟滞等神志方面疾病内在疗效机制。f MRI具有可精确定位的时空分辨性,结合多样化数据处理方法,以功能分化和功能整合为处理原则,为针刺脑效应提供更广泛的理论支持。
李晓陵李冰昕李昂王丰曹丹娜刘晓慧蔡丽娜姜晓旭崔璇
关键词:针刺神门穴功能磁共振成像
基于fMRI技术对针刺作用机制的研究展望被引量:23
2014年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对传统医学针刺作用机制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并探讨未来应用前景。通过fMRI对穴位特异性、针刺机制、针刺效应观察等几方面的文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针刺腧穴与脑结构具有区域特异性;针刺效应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针刺效果与脑内部分区域的功能变化有相关性。因此,fMRI技术是研究针刺作用机制的一个有效方法,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证实。
刘力李晓陵王丰赵桂君曹丹娜
关键词:针刺腧穴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飞扬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的疗效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old-f MRI)观察针刺右侧足太阳膀胱经飞扬穴脑部激活信号改变情况,探讨针刺飞扬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的机制。方法应用3.0T TX磁共振扫描仪,收集针刺18名健康志愿者右侧飞扬穴Bold信号数据,使用SPM12软件对收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刺飞扬穴引起正激活脑区为双侧颞上回、小脑,左侧顶叶、中央后回,右侧丘脑、岛叶、额下回、中脑、额中回;负激活脑区为左侧边缘叶、前扣带回、中脑、梭状回、中央后回,右侧杏仁核、海马回、额叶、小脑后叶、枕叶。结论针刺飞扬穴引起的激活脑区情况与其临床主治有一定相关性;针刺飞扬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下丘脑、中脑、海马回、杏仁核及扣带回等多个脑区神经元活动有关。
李晓陵张帆焦明秀李昂王丰梁军张贺王珑
关键词:针刺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磁共振成像
老年抑郁症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20年
老年抑郁症(late-life depression,LLD)作为一种异质性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目前,关于老年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以往诸多研究往往强调其发生与血管损害、神经炎性等改变相关。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症的发生机制与脑结构、脑功能及脑代谢改变关系密切。影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日臻成熟,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临床诊断方法相比,它能够提供更直观的可视化证据,且可以减少因主观因素对结果造成的误差。现影像学已广泛应用于老年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中,这为老年抑郁症的诊治及评估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治疗方法。作者对影像学在老年抑郁症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李晓陵姚春丽王丰曹丹娜曹丹娜刘晓慧蔡丽娜姜晓旭聂守萍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影像学脑结构脑功能脑代谢
针刺解溪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技术探究针刺解溪穴引起脑部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信号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双源双梯度3.0T磁共振扫描仪,采集12名健康志愿者针刺右侧足阳明胃经解溪穴Bold信号数据,应用统计学参数计算软件包SPM12(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进行图像数据处理。结果:针刺解溪穴引起脑部正激活区域包括:左侧垂体前叶、脑干、中脑、颞叶,颞横回,枕叶(Ba19)、楔状叶、额中回,右侧边缘叶、扣带回(Ba24)、顶叶(Ba7)、楔前叶、额叶、中央旁小叶;引起脑部负激活区域包括:左侧小脑后叶、枕叶、枕中回、岛叶(Ba13)、额叶、额下回,右侧额叶、额中回(Ba46)、额下回、额上回。结论:针刺解溪穴引起的激活脑区与其临床疗效有一定相关性;相同脑区Bold信号在针刺时可能存在时间相关性改变。
周佳华张帆李晓陵李晓宁王丰曹丹娜李崖雪
关键词:针刺功能磁共振成像激活脑区
针刺足三里穴脑fMRI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足三里穴,具有健脾和胃、舒经活络、强身保健作用,通过整理、阅读和分析应用脑fMRI技术研究针刺足三里穴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经验,提出展望。方法:运用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以"针刺and足三里and fMRI"或"针刺and足三里and功能磁共振"为检索词开始检索,筛选出所需文章,进行分析与整理。结果:通过两种数据库检索分别得到85、33篇相关文献。大量文献表明,针刺足三里穴能够引起脑内相关区域多处激活,主要包括额叶、颞叶、中央后回及扣带回、岛叶、下丘脑、海马回等边缘系统。结论:脑fMRI研究针刺足三里穴主要集中在激活脑区的分布、针刺作用机理、针刺后效应等方面;大量实验结果证实针刺足三里穴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个脑区形成复杂协调的功能网络达到治疗效果;针刺足三里穴在改善认知功能、镇痛、调节胃肠道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李晓陵杨晶晶张帆李艳刘晓慧仲丽丽王丰焦明秀
关键词:针刺足三里FMRI
应用功能磁共振技术分析针刺太溪穴的降压机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f MRI)成像技术探讨高血压患者穴位针刺中枢降压的机制。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16例,选取右侧太溪穴,应用f MRI成像技术分别采集静息态与针刺态影像资料。结果针刺太溪穴与静息态相比较脑内血氧水平依赖成像技术(BOLD)信号升高脑区包括双侧颞上回(BA22)、双侧岛叶(BA13)、左侧颞中回(BA21)、右侧额下回(BA4)、双侧中部扣带回(BA32、BA24)、左侧丘脑、脑干;脑内BOLD信号降低脑区包括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及杏仁核(BA27、BA35、BA36)、右侧侧脑室周围;与静息态相比较,针刺状态下以上激活脑区BOLD信号强度变化较大(P<0.01)。结论针刺太溪穴可引起脑内血压调节点及其相关脑区激活,具有中枢降压效应。
曹丹娜王丰张帆孙忠人李晓陵
关键词:针刺血压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评估电针夹脊穴对糖尿病足病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治疗对糖尿病足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64例0级糖尿病足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电针夹脊穴治疗,治疗周期为3 w。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温控血流和阻断后反应性充血,对比两组之间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温控血流、阻断后反应性充血好转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微循环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病微循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治疗糖尿病足病。
高杰张雅夏联恒付晨菲李晓陵
关键词:糖尿病足病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电针夹脊穴
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对近年来应用影像学技术研究的危险穴位针刺深度情况进行总结综述。方法:将应用传统尸体解剖法与现代影像技术法对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不同学者对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计算标准不统一;被试者选取范围过于局限,BMI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研究对减少针刺意外、提高针刺安全性有重要意义,但是进一步研究需要统一计算标准并扩大实验样本和选取范围,制定更加科学严谨、系统全面的研究方案。
李晓陵张帆关昕曹丹娜王丰许宇飞吴迪
关键词:影像学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
针刺后溪穴脑效应机制fMRI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后溪穴因疗效显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针刺效应机制尚不明确。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目前已成为可视化探讨针刺腧穴中枢效应机制的首选方法。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可知,针刺后溪穴脑fMRI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与特异性两方面。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入手分析该领域整体研究趋势,综述相关科研成果与不足,为针刺临床选穴提供更好的影像学依据,并对后续针刺研究提出方向性建议。
夏美卉张秦宏蔡丽娜岳金换李晓陵崔璇高瑞雪佟欣王杨
关键词:针刺后溪穴功能磁共振成像特异性磁共振成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