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711812)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晓春刘鑫刘恩山索艳慧李三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扬子陆块
  • 1篇元古代
  • 1篇造山带
  • 1篇山带
  • 1篇碰撞造山
  • 1篇碰撞造山带
  • 1篇中生代
  • 1篇锆石
  • 1篇锆石U-PB...
  • 1篇陆块
  • 1篇基性
  • 1篇基性岩
  • 1篇古元古代
  • 1篇变形样式
  • 1篇变质
  • 1篇变质基性岩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篇刘晓春
  • 1篇戴黎明
  • 1篇李三忠
  • 1篇索艳慧
  • 1篇曲玮
  • 1篇胡娟
  • 1篇崔建军
  • 1篇刘恩山
  • 1篇刘鑫

传媒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桐柏造山带古元古代变质基性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3
2012年
桐柏造山带位于秦岭和大别造山带之间,其北侧对应于北秦岭中高级变质杂岩,南侧对应于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锆石U.Pb定年在一个榴辉岩中获得其原岩侵位年龄和锆石重结晶或生长年龄分别为(1961±23)Ma和(1949±51)Ma,在一个石榴角闪岩(退变榴辉岩?)中获得其变质年龄为(1936±26)Ma,表明这两种基性岩石在二叠一三叠纪高压变质之前经历了古元古代变质作用的影响。由桐柏一大别一苏鲁造山带可利用的年代学资料确定,扬子陆块北缘发育的古元古代构造热事件可分为两幕,第一幕发生在约1.97-1.93Ga,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有关;第二幕发生在约1.85—1.82Ga,或者代表Columbia超大陆汇聚的继续,或者是陆块边缘增生过程的结果。
胡娟刘晓春曲玮崔建军
关键词:古元古代扬子陆块
桐柏碰撞造山带及其邻区变形特征与构造格局被引量:16
2010年
桐柏碰撞造山带及其邻区可以划分为九个大地构造单元,自北向南分别是: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构造单元——宽坪岩群、具弧后盆地性质的二郎坪岩石构造单元、具岛弧性质的秦岭杂岩单元、龟山岩组和南湾岩组构成的俯冲前缘楔构造带、构造混杂岩带、桐柏北部高压岩片单元、桐柏核部杂岩单元、桐柏南部高压岩片单元以及随州构造变形带。根据详细的构造解析以及新的地质年代学资料,本文将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划分为五幕,前两幕变形主要发育在构造混杂岩带以南的各个岩石构造单元中,之后的三幕变形则波及整个研究区。第一幕变形的时间约为255~238Ma,以发育区域上透入性的片理及北西西向的拉伸线理为主,并导致了高压岩片早期自西向东的挤出。第二幕变形的时间约为230~215Ma,以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构造为主,使得高压岩片进一步垂向抬升。第三幕变形应早于下侏罗统,以近北西西向的宽缓褶皱为主要特征,该幕变形期间桐柏核部杂岩及其两侧高压岩片单元发生同步的抬升。第四幕变形大致发生在140~130Ma之间,主要表现为桐柏核部杂岩两侧走滑型韧性剪切带的活动,桐柏核部杂岩表现出向东的挤出。第五幕变形发生在120~80Ma,表现为北西向及北东向的脆性断裂活动,并切割以上所有构造形迹。桐柏高压岩片的抬升剥露受多幕变形控制,呈阶段性的抬升。
刘鑫李三忠索艳慧刘晓春刘恩山戴黎明
关键词:中生代变形样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