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5038)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陈丹陈泽宇吕达仁苏涛周天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平流层
  • 4篇冷涡
  • 4篇流层
  • 3篇东北冷涡
  • 2篇对流层
  • 2篇台风
  • 2篇重力波
  • 1篇地转适应
  • 1篇对流层顶
  • 1篇站点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台风麦莎
  • 1篇探空
  • 1篇谱参数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学
  • 1篇卫星资料
  • 1篇无线电探空
  • 1篇相伴

机构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陈丹
  • 2篇吕达仁
  • 2篇陈泽宇
  • 1篇苏涛
  • 1篇周天娇

传媒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典型东北冷涡个例的平流层-对流层交换过程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发生于2010年6月19~23日的我国东北地区一次典型冷涡过程开展高垂直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在模式结果再现此次东北冷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用Wei公式考察该冷涡引起的平流层-对流层质量交换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冷涡过程所引起的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交换总效应表现为平流层向对流层的净输送.在冷涡形成前期,即大型槽脊发展阶段,已经存在活跃的交换.在冷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槽后和冷涡移动方向的后部主要表现为空气质量由平流层向对流层的输送,而在槽前和冷涡移动方向的前部主要表现为由对流层向平流层的输送.这种空间分布形态主要是由对流层顶变化项决定,但由于其引起的向上、向下交换量作用相抵消,因此它对净交换量的贡献很小,而对此次过程净交换的贡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水平运动项.冷涡活动区域平均的总交换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表现为三段:(1)在冷涡形成前期,存在较强的平流层空气向对流层输送过程;(2)随着冷涡的形成发展,总通量表现为TST-STT-TST波动趋势;(3)冷涡发展后期,又表现为平流层空气向对流层输送.
陈丹吕达仁陈泽宇
关键词:东北冷涡WRF模式
典型东北冷涡过程中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物质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Aura/MLS卫星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2010年2次典型东北冷涡过程中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pper troposphere-lower stratosphere,UTLS)区域的臭氧和水汽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发生期间伴随高空急流的存在,在急流北侧平流层高浓度臭氧"舌"及平流层干"舌"向下侵入,东北冷涡主体上方的UTLS区域臭氧和水汽呈现非均匀分布,臭氧含量比非东北冷涡控制区域大约高出0.3-0.5ppmv,水汽浓度则低1-2个量级,且臭氧"舌"及干"舌"下伸的深度随冷涡发展而加深;结合臭氧和水汽在UTLS区域的分布,表明了物质双向交换的存在;欧洲中心的ERA-Interim高分辨率臭氧资料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平流层臭氧"舌"的侵入,侵入的位置与MLS资料揭示的一致,但强度上要比MLS资料显示的稍弱,两者差值小于—0.1ppmv。
陈丹周天娇钱恺苏昱丞
关键词:气象学东北冷涡
台风“麦莎”活动期间TTL区域的物质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ECMWF逐6 h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台风"麦莎"的环流场、位势高度场以及涡度场随时间的演变,了解台风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台风发生发展期间热带对流层顶(TTL,称为热带对流层到经流层的过渡带)区域的云覆盖情况和微量物质(臭氧、云冰、水汽)分布特征,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台风活动强盛地区的TTL区域臭氧浓度相对较低。(2)台风活动期间TTL区域云冰和水汽的浓度明显升高,浓度的高值中心处于台风中心附近。(3)台风活动会使其上空TTL区域的云覆盖量增加,在TTL区域上存在一个云量的极值区。(4)台风引起的垂直运动造成了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进而对TTL区域的微量物质产生重要影响。
陈丹苏涛
热带平流层多尺度波动分离方案的研究:多站点高分辨率无线电探空联合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太平洋地区台风过境期间6个热带气象站的高分辨率无线电探空资料,结合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EOF)展开,对热带下平流层行星波和重力波扰动进行了分离,给出了一种热带地区提取重力波扰动的新方案。对观测数据做EEOF展开后,选择表征行星尺度波动模态的特征向量和相应权重进行气象要素场的重建。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台风过程期间,温度、纬向风和经向风的重建扰动量显示出不同的动力学偏振关系:在准两年振荡(QBO)东风位相时与赤道开尔文波的偏振关系一致,而在准两年振荡西风位相时与混合罗斯贝-重力波(MRG)的偏振关系一致。把行星尺度波动模态从原始观测中剔除,得到新的扰动廓线,对其进行重力波垂直波数谱的谱型拟合。结果发现,与以往方法提取的重力波扰动相比,新方法所得谱型参数中特征垂直波长λ~*在不同时期不同站点变化很小,稳定在1.7 km左右,且低频波数段谱斜率s的数值与理论假设1十分接近。综合其研究结果可以推测,用新方法提取的热带重力波扰动更加符合当前的理论垂直波数谱模型。
王丽吉杨程
关键词:无线电探空台风
Simulation of the stratosphere-troposphere exchange process in a typical cold vortex over Northeast China被引量:7
2014年
A mesoscal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a cold vortex that developed over Northeast China during June 19–23,2010.The simulation used high vertical resolution to reproduce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cold vortex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 of the associated stratosphere-troposphere exchange(STE),specifically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cross-tropopause mass flux(CTF),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Wei formula.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t mass exchange induced by the cold vortex was controlled by stratosphere-to-troposphere transport(STT)processes.In the pre-formation stage of the cold vortex(i.e.,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ough and ridge),active exchange was evident.Over the lifecycle of the cold vortex,STT processes prevailed at the rear of the trough and moving vortex,whereas troposphere-to-stratosphere transport(TST)processes prevailed at the front end.This spatial pattern was caused by temporal fluctuations of the tropopause.However,because of the cancellation of the upward flux by the downward flux,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ropopause fluctuation term to the net mass exchange was only minor.In this case,horizontal motion dominated the net mass exchange.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CTF exhibited three characteristics:(1)the predominance of the STT during the pre-formation stage;(2)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ld vortex,in which the CTF varied in a fluctuating pattern from TST to STT to TST;and(3)the prevalence of the STT during the decay stage.
CHEN DanLü DaRenCHEN ZeYu
关键词:对流层顶平流层冷涡
与东北冷涡相伴的高空急流诱发平流层重力波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ARW,针对2010年6月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一例伴随对流层高空西风急流(位于~9 km高度)演变过程出现的平流层重力波活动特征开展了数值模拟.事件发生期间,对流层区域环流处在一个东北冷涡系统的控制之下.模拟结果再现了该东北冷涡的发展和维持过程,以及与之相伴的高空急流的特征.模拟结果揭示出在急流区域上空的平流层中存在显著重力波活动现象.分析结果显示,重力波活动与急流存在紧密联系,在水平方向上,重力波呈显著的二维结构,出现在急流出口区上部并逆背景流向西传播.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盛行波动具有~700 km水平尺度、9~12 h时间尺度以及4~5 km垂直波长.由于急流的存在,造成其与平流层中下部之间存在显著的水平风速垂直切变,与切变相伴的耗散使得上传的重力波动量通量数值随着高度升高而递减.同时,在18~20 km高度间出现的西风-东风转换带极大地抑制了波动在垂直方向的传播,形成显著动量通量沉积效应.估算结果表明,在11~20 km高度之间,这种效应的整体作用相当于对该层背景流施加强度为0.86 m·s-1·day-1的动力阻曳.
陈丹陈泽宇吕达仁
关键词:高空急流地转适应东北冷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