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5B08)
- 作品数:35 被引量:300H指数:10
- 相关作者:周晓农蔡凯平李岳生徐德忠闫永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四军医大学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遥感图像非监督分类在退田还湖区钉螺孳生地监测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退田还湖前后集成垸试点植被类型的变化及植被类型与钉螺孳生地活螺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遥感技术将集成垸试点退田还湖前后标化植被指数 (NDVI)图非监督分类后进行比较 ,结合现场调查确定植被类型。结果 退田还湖前各钉螺孳生地平均NDVI值介于 12 6~183之间 ,植被类型以水稻、棉花和油菜为主 ;退田还湖后平均NDVI值介于 15 2~ 193之间 ,植被类型以意大利杨树 (意杨 )林、芦苇和杂草为主 ;发现钉螺孳生面积由 6 4 .6 4 %上升为 6 6 .4 7% ;各钉螺孳生地一般以多种植被混合为主 ,很少有单一植被类型 ,活螺密度以意杨林、芦苇混合类型最高 ,其次为意杨林、杂草混合类型 ,最后为单一芦苇类型。结论 单纯运用非监督分类不能识别植被类型 ;意杨林、芦苇和杂草与活螺密度关系密切 ,还应进一步研究。
- 赛晓勇闫永平徐德忠张治英蔡凯平李岳生周晓农
- 关键词:意杨植被类型非监督分类钉螺孳生地标化
- 移民建镇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及干预措施研究
- 2008年
- 目的了解移民建镇引起的环境改变与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的关系,探讨疫情控制策略。方法选择洞庭湖区傍山建镇的中山村和傍堤建镇的濠口村为试点,观察两试点移民建镇后的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移民建镇后,居民全部饮用安全水。中山村傍山移民建镇后,居民点距易感地带距离由移民建镇前的30m增至100~200m;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建镇前的15.77%下降至11.85%;垸外易感地带感染性钉螺密度变化不大。濠口村傍堤移民建镇后,居民点距易感地带距离由200~500m缩短至3~20m;居民感染率由建镇前的4.89%上升至5.56%;取镇外洲土筑台后钉螺密度下降。结论移民建镇后居民感染率与居住地距易感地带距离、安全用水及防治措施有一定的关系,螺情变化与环境关系密切。傍堤移民建镇后产生了较多的不利于疫情控制的因素,可使疫情上升。
- 彭先平蔡凯平张曙光石新民李岳生
-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干预措施洞庭湖区
- 江滩型流行区易感季节血吸虫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了解江滩型地区易感季节血吸虫病流行特征 ,为制定易感季节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居民疫水接触情况 ;采用Kato katz法 1粪 3检调查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 结果 疫水接触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 ,3 0岁达到高峰 ,以后则维持在这一高峰水平 ,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农民显著高于学生 ,文化程度越高 ,疫水接触率越低。接触方式青少年以游泳戏水为主 ,2 0岁以上成年则以洗涤为主 ;女性以洗涤为主 ,男性除洗涤外 ,游泳戏水也占较大比例 ;农民以洗涤为主 ,学生以游泳戏水为主 ,洗涤次之 ;文盲人群以洗涤为主 ,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群除以洗涤为主外 ,游泳均占一定的比例。60岁以下人群疫水接触率与人群感染率基本吻合 ,但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感染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农民、女性为主要接触疫水人群 ,生活性和娱乐性接触为主要接触方式 。
- 何家昶王恩木夏长根但新民姚振琦俞宗国朱承兵葛继华
- 关键词:血吸虫病
- 时间序列分析在洞庭湖区双退试点血吸虫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03年
- 目的 :通过比较时间序列分析中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自回归分析及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法 (Autoregressiveintegratedmovingaveragemodel,ARIMAmodel)在洞庭湖区退田还湖试点集成垸 1 990 / 2 0 0 2年血吸虫病患病率预测中的优劣 ,为当地退田还湖试点的血吸虫病发病找到一个较适合的预测模型 ,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用时间序列分析各方法建模预测 ,比较各方法的拟合优度、误差平方和及预测值的相对误差 ,确定最佳预测方法 .结果 :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自相关分析及ARIMA法的 1 993/ 2 0 0 2年患病率预测值年平均相对误差 (% )和误差平方和ARIMA模型最小 .结论 :集成垸 1 990 / 2 0 0 2年患病率预测中 。
- 赛晓勇张治英徐德忠闫永平蔡凯平李岳生周晓农
- 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血吸虫病
- 模拟三峡建坝后生态环境条件下钉螺生长繁殖情况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了解在三峡建库后的生态环境下钉螺生长发育情况。方法 模拟建坝后的生态环境 (淤积洲滩、灌溉沟渠 ) ,观察钉螺生长繁殖情况 1年。结果 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在上述两种环境下均能较好地生长繁殖。年均存活率 ,肋壳钉螺为 74 .10 %~ 79.71% ,光壳钉螺为 82 .6 3%~83.85 % ;并检出肋壳、光壳幼螺。结论 三峡建坝后形成的淤积洲滩和移民点灌溉沟渠 ,适合光壳、肋壳钉螺生长、发育。
- 周崇永杨敬素孟言浦唐亮
- 关键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钉螺
- 移民新建镇人群血吸虫抗体水平变化的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通过血清学方法观察移民新建镇人群血吸虫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2002-2005年选择长江安徽段血吸虫病流行区退人又退耕的双退点、退人不退耕的单退点和未退人退耕的对照点各1个为试点,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与ELISA法纵向平行检测各试点人群血吸虫抗体水平。结果双退点DIGFA、ELISA测得的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从2002年的6.63%、7.26%下降到2005年的3.52%和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625,P<0.05;X2=6.3296,P<0.05);单退点和对照点人群的血吸虫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变化。ELISA纵向检测3个试点人群血清血吸虫抗体的吸光度(A450值)水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单退点2005年A450均值为0.147,较2003年的0.182有显著下降(P<0.01)。双退点、对照点人群的血吸虫抗体均值无显著变化。结论移民新建镇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
- 闻礼永陆绍红陈军虎张剑锋俞丽玲丁建祖严晓岚沈丽英郑伟高璐璐汪天平张世清陈更新叶昀周晓农郑江
- 关键词:移民日本血吸虫抗体
- Smad蛋白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形成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研究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信号传导的Smad蛋白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方法34只6-8周龄的健康BALB/c小鼠(SPF级),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1)条,分别于感染8、12、16和24周后,麻醉处死小鼠8、8、8和10只,取肝组织,用10%甲醛固定。10只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健康小鼠为对照组,分别于上述时间取肝组织。肝组织切片后,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低倍镜下(×100)用测微量器测定单个虫卵肉芽肿面积。天狼猩红染色观察感染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mad2/3、Smad4和Smad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肝组织中虫卵肉芽肿面积在感染8周后达到峰值,为(5.33±1.03)mm2;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虫卵肉芽肿面积缩小;至感染24周后仅为(2.94±1.69)mm2,不同感染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狼猩红染色结果可见,小鼠感染8周后,虫卵肉芽肿周围出现胶原纤维沉积,沉积量为(2.03±0.52);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胶原纤维沉积量增加,并向肝小叶内延伸;感染24周后,胶原纤维沉积量达到峰值(6.90±1.57),不同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小鼠肝组织的肝窦区可见Smad2/3和Smad7呈低水平表达,而Smad4表达不明显。小鼠感染8周后,Smad2/3主要表达在虫卵肉芽肿周围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其阳性面积为(7.24±1.64)%;感染12周后,Smad2/3在虫卵肉芽肿周围和肝窦区表达增强[(10.01±1.07)%],各感染组与对照组[(2.13±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12周组与感染8周组和感染16周组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感染8周后,Smad4表达水平[(8.81±1.13)%]高于对照组[(4.83±1.15)%](P<0.05),但随感染时间延长,其表达量与其他3个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感染8周后,Smad7主要表达在�
- 张彬彬蔡卫民陶君郑敏刘荣华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肝纤维化SMAD蛋白
- 青山湖垸退田还湖后移民分布及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跟踪调查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了解退田还湖地区外迁移民的分布及血吸虫病感染情况,探讨控制移民血吸虫病情对策。方法调查青山湖垸退田还湖后移民的安置情况,并抽查5个移民安置村,用ELISA法血检,ELISA阳性者用Kato-Katz法粪检;对血检、粪检阳性者用吡喹酮进行治疗。结果移民分散安置在全县21个不同流行程度的行政村和6个非流行村;在5个村调查移民548人,血吸虫病感染率12.59%。其中1类村感染率最高,2类村次之,3类村和非流行区最低,但3类村及非疫区移民的感染率远远大于该县同类村的感染率;吡喹酮病原治疗107人。结论退田还湖地区外迁移民的血吸虫病感染率高,应高度重视对移民的查病和治疗,以保护移民健康,防止晚期血吸虫病的发生。
- 蔡凯平何未龙王恬李岳生陈焱
- 关键词: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移民血吸虫病
- GM(1,1)模型在洞庭湖区血吸虫病发病预测中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对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地区中山试点血吸虫病发病进行预测 ,并为国家卫生机构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应用GM(1,1)模型对中山试点血吸虫病患病率建模并进行残差修正 ,进行 3年预测。结果 中山试点GM(1,1)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 13 6 1% ,模型精度为差 ;残差GM (1,1)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 4 85 % ,模型精度为优。残差修正预测模型为 ^X( 1) (k +1) =- 19 3736 4 1e-0 0 81742k+2 0 6 77187。连续 3年预测值分别为15 71% ,16 5 4 %和 17 5 3%。结论 中山试点残差GM(1,1)模型预测效果好 ;血吸虫病发病在未来 3年内有缓慢上升的趋势 ;要加强血防工作。
- 赛晓勇张治英闫永平蔡凯平李岳生周晓农夏结来薛富波徐德忠
- 关键词:统计预测GM(1,1)血吸虫病退田还湖
- 安徽省马鞍山市移民建镇试区血吸虫病疫情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移民建镇地区环境改变对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为制定该类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马鞍山市退人又退耕的小黄洲村为观察对象,自2002~2005年,采用常规方法调查钉螺分布、人畜感染和滩地野粪污染情况,并观察环境变化情况,分析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2002~2005年试区活螺密度呈下降趋势,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较2002年分别下降了74.28%和37.93%;试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IHA法)呈下降趋势;2002年和2003年试区野粪虫卵阳性率分别为2.70%和36.54%,2003年以后未查见阳性野粪;移民建镇后试区滩地开发力度加大。结论移民建镇对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有积极意义。
- 操治国汪天平张世清吴维铎詹惕朱应富
-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