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138)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曹忠何婧琳曾巨澜戴益民李浔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电化学
  • 2篇生物传感
  • 2篇生物传感器
  • 2篇纳米
  • 2篇分子
  • 2篇感器
  • 2篇传感
  • 2篇传感器
  • 1篇蛋白
  • 1篇电化学生物传...
  • 1篇电化学阻抗
  • 1篇电极
  • 1篇电容去离子
  • 1篇电吸附
  • 1篇定量结构-色...
  • 1篇多环芳烃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增强
  • 1篇衍生物
  • 1篇荧光

机构

  • 9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化工职业...

作者

  • 9篇曹忠
  • 4篇何婧琳
  • 2篇王明星
  • 2篇李浔
  • 2篇曾巨澜
  • 2篇戴益民
  • 1篇黄可龙
  • 1篇伍娉
  • 1篇薛琳
  • 1篇夏畅斌
  • 1篇戴云林
  • 1篇田雁飞
  • 1篇张玲
  • 1篇曹婷婷
  • 1篇曾利红
  • 1篇龚福春
  • 1篇朱志平
  • 1篇刘又年
  • 1篇杨道武
  • 1篇王君霞

传媒

  • 2篇化学传感器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竹炭基活性炭电容去离子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电容去离子技术可以通过施加静电场,强制离子向带有相反电荷的电极迁移,使其被电极表面产生的双电层吸附并从溶液中去除,从而达到水净化的目的.以活性炭作电极材料制备了电容去离子模拟装置,考察了该装置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的去离子性能,详细研究了处理水流速、处理水量、电极片距离与电极片对数等因素对水净化的影响及电极的反洗效果.结果表明,当流速为60mL/min,处理水量为4800mL,电极片间距为2cm,电极片对数为4对时,活性炭电极电去离子模拟装置的去离子效果最好,并表现出较好的循环利用性.对不同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分别为:Pb2+>Cu2+>Cr3+>Cd2+.此工作为活性炭型电容去离子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玲郭苏丽曹忠夏畅斌
关键词:竹炭活性炭电极电吸附电容去离子金属离子
用于腺苷检测的基于级联扩增核酸适体电化学传感界面的构建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该文报道了一种基于酶级联扩增的电化学核酸适体检测腺苷的新方法。当腺苷存在时,滚环扩增的引物通过E.coli DNA连接酶的作用与通过巯基组装在金电极上的固定探针连接。在pHi29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滚环扩增反应进行并产生一条与环形探针完全互补的长的单链,然后将大量金纳米粒子标记的核酸探针与滚环扩增的产物杂交。该传感界面电化学行为的结果表明,通过酶级联扩增的方法提高了检测腺苷的阻抗响应灵敏度,且选择性和重现性良好。用于腺苷的检测时,其线性范围为2.0μmol/L^100μmol/L,最低检测浓度为2.0μmol/L,表明该传感界面的设计可作为一种通用方法而有望用于其它目标物的检测。
王君霞何婧琳曾利红伍娉朱爽丽曹忠
关键词:核酸适体电化学阻抗腺苷
金纳米棒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2011年
金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他形状的金纳米材料相比,金纳米棒同时具有化学和光学方面的各向异性,在材料科学、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传感、生物医学等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文章系统的评述了金纳米棒的合成及应用进展。具体内容包括金纳米棒的合成、金纳米棒的光学特性、金纳米棒在LSPR传感分析方面的应用以及金纳米棒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王明星何婧琳曹忠
关键词:金纳米棒光学特性生物医学应用
多环芳烃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结构参数的定量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将距离矩阵与邻接矩阵相结合,提出新颖的表征多环芳烃分子支化度的描述子CN和表征多环芳烃分子结构的描述子CT;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100种多环芳烃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定量相关模型。所得模型的非交叉验证系数R=0.997 0,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CV=0.996 7。随机选出70种多环芳烃化合物作为训练集,其余30种作为测试集来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 2和0.996 8,定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吻合。
戴益民黄可龙李浔曹忠曾巨澜
关键词:多环芳烃结构参数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
芳基吡啶类Fe^(3+)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分析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以2-苯基苯并噻唑为荧光团、N-(2-吡啶甲基)胺为识别基团的铁离子荧光分子探针2-(4-N-2-吡啶甲胺基)苯基-1,3-苯并噻唑(A1)和2-(4-N,N-双2-吡啶甲胺基)苯基-1,3-苯并噻唑(A2),化合物结构用UV,IR,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探针的荧光特性。结果表明荧光分子探针A2在CH3CH2OH/H2O(1∶1,V/V)溶液中,能从常见的金属离子中以95%的荧光淬灭率选择性地识别铁离子,对Fe3+线性响应范围在0.15~1.3μmol/L之间,且检出限达10 nmol/L。
易卫国曹忠鄢东曹婷婷薛琳
关键词:荧光分子探针
新型拓扑指数和神经网络研究咪唑啉衍生物的缓蚀性能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分子图论提出了一种用于表征咪唑啉衍生物分子局部化学微环境及原子杂化状态的新颖结构描述子,即电性连接性指数0Kv、1 Kv和咪唑啉环非氢原子平衡总电荷分数MCI,用于研究15种咪唑啉类缓蚀剂抗CO2、H2S腐蚀性能的定量构效关系。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留一法交互检验预测值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4、0.9546,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外部预测能力;同多元回归方法比较,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法的复相关系数为0.9848,结果更精确;增加咪唑啉环上取代基长度、减小分子的支化度和降低咪唑环非氢原子平衡总电荷分数能显著提高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效率。
戴益民刘又年朱志平李浔曹忠杨道武
关键词: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
基于葡萄糖氧化酶-铂纳米粒子修饰的玻碳电极用于葡萄糖的检测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制备铂纳米颗粒,并同时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保护剂,提高铂纳米溶胶粒子的稳定性,将制备好的铂纳米粒子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的乙醇溶液混合,用溶胶-凝胶法使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于玻碳电极上,通过条件优化,完成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GOD-Pt/GCE)的制备。与未修饰铂粒子的电极相比,铂纳米粒子可以大幅度提高传感器的催化响应电流,加速了电子传递,电化学反应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基于葡萄糖氧化酶-铂纳米粒子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显示出了良好的电化学传感性能,其检测线性范围为1.60×10-5~2.40×10-3mol/L,检测下限达到8.00×10-6mol/L。传感器重现性、选择性与稳定性好、使用寿命较长,回收率在96.82%~101.29%之间,可应用于实际样品蜂蜜中葡萄糖含量的检测。
王明星何婧琳陈传奇曹忠
关键词:葡萄糖氧化酶铂纳米颗粒生物传感器葡萄糖蜂蜜
杯芳烃超分子对甲醇的识别机理分析及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四种杯芳烃超分子化合物为吸附涂层物质,探讨了涂膜石英晶体微天平(QCM)传感方法对环境大气中微量甲醇气体的识别研究,发现RCT(Resorcinol cyclic tetramer)是对甲醇气体识别最有效的活性涂层材料.通过RCT-MeOH单晶体的制备并对其进行X-ray衍射结构解析,发现其识别机制是基于甲醇分子中的甲基与杯芳烃化合物的苯环之间形成了C—H…π键作用.当RCT涂层质量为28.16μg时,涂膜QCM传感器对甲醇的响应最灵敏,达到0.01245 Hz/ppm.该传感器对甲醇气体吸附和解吸附的初速度分别为-0.2110 Hz/s和0.09497 Hz/s.该方法具有响应快、重现性和稳定性好的优点,对甲醇测定的回收率在97.83%~103.66%之间,与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可应用于环境大气中甲醇气体含量的检测.
戴云林曹忠曾巨澜龚福春胡静龄赫婷婷
关键词:杯芳烃甲醇石英晶体微天平
基于双抗体夹心传感膜的信号增强方法用于致癌基因c-myc蛋白的检测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制备了一种基于双抗体夹心层修饰金电极的信号增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即先通过组装L-半胱氨酸、戊二醛,固定c—Myc(9E10)单克隆抗体(C.AbI),形成C.Ab1单抗修饰电极,可识别致癌基因c—myc蛋白;再结合上第二抗体羊抗鼠免疫球蛋白G抗体(c.Ab2),形成C.Ab1/c—myc/C—Ab2双抗夹心修饰电极,响应信号大幅度增强,传感性能优于C—A1单抗修饰电极.通过电化学阻抗和循环伏安行为探讨了双抗夹心法信号增强的机理,其阻抗值与c.myc浓度对数在0.043-430nM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可拟合为Y=10046.10+863.33墨线性相关系数为0.9904,c—myc的最低检测限也降低至25.76pM.该传感器制备简单,选择性、重现性、稳定性和再生性好,在鼠血清样品中测得c—myc的回收率在97.4%-103.7%之间,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肿瘤样品中c—myc的检测,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田雁飞曹忠何婧琳孙鑫姚玉强
关键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C-MYC致癌基因信号增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