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WW002)

作品数:17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柯英祝平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科技学院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5篇艺术

主题

  • 2篇电影
  • 2篇艺术
  • 2篇桑塔格
  • 2篇美学
  • 2篇《在美国》
  • 1篇担当
  • 1篇地理
  • 1篇地理景观
  • 1篇新感受力
  • 1篇形式主义美学
  • 1篇行者
  • 1篇兄弟
  • 1篇言说
  • 1篇医生
  • 1篇艺术品
  • 1篇隐喻
  • 1篇隐喻机制
  • 1篇游戏
  • 1篇越南战争
  • 1篇责任担当

机构

  • 12篇苏州科技学院
  • 5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4篇柯英
  • 1篇祝平

传媒

  • 3篇苏州科技学院...
  • 2篇四川戏剧
  • 2篇中州大学学报
  • 2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北京舞蹈学院...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鄱阳湖学刊
  • 1篇语言教育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景观社会中的摄影式观看:桑塔格摄影观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苏珊·桑塔格对摄影的深度剖析是她关于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的论述中最重要的部分。她认同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认为现代社会在景观的堆聚中退化为表象的存在,而摄影通过制造大量的影像加剧了景观的泛滥。摄影造成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对立关系,以侵略和占有的形式体现出其捕食性。人们在借助摄影扩大视觉范围的同时,把现实当成潜在的照片来看,形成了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摄影式观看习惯,难以接受和融入社会生活。桑塔格尤为担忧的是,在现实被图像化的景观社会中,摄影影像只不过是消费的对象之一,消费行为最终会遮蔽影像背后的道德寓意。
柯英
关键词:摄影景观社会
发现美国:《在美国》中欧洲经验与美国现实的冲突与融合被引量:1
2016年
苏珊·桑塔格的小说《在美国》描写了19世纪70年代一群波兰移民移居美国的经历,透过三位主要人物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发现美国"的主题。在遭遇欧洲经验与美国现实的冲突之后,这些无所适从的波兰人把美国当成了一个没有道德禁忌的自由之乡,但在不断的自我调适和定位中,他们重新回归了理性的生活,融进了美国这片远离故国家园的全新的土地。
柯英
关键词:《在美国》
热媒介·冷观察:《希望之乡》的景观表征
2017年
苏珊·桑塔格在"赎罪日战争"尚未停火之际亲赴以色列,拍摄了纪录片《希望之乡》,借助于电影这个热媒介,对战争进行了一次冷观察。从电影地理的角度来看,该片不仅另辟蹊径地呈现了战争景观,无言地控诉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而且还通过对地理景观和社会景观的细致刻画,将阿以冲突产生的后果以及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难以真正融合的困境展现出来。桑塔格刻意隐去自己的声音,任由影片自身去诉说,鼓励观众自己去思考和评判。
柯英
关键词:地理景观
“局外人”的死亡想象:《死亡之匣》中的存在与荒诞
2012年
《死亡之匣》是苏珊·桑塔格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部长篇小说,若虚若实地展现了一个弥漫着死亡气息的世界。主人公企图了结自己荒诞孤独的生命历程,但在死亡的临界状态,他将死亡恐惧寄托于血腥的想象,以谋杀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证明"我在"。其实在一个孤独的个体自杀与谋杀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宏大的时代叙事,即美国与越南之间的那场战争以及由此带来的大规模屠杀。桑塔格以个人行为的荒诞为书写对象,矛头却直指战争的恐怖与荒唐,由此为小说镌刻下深深的时代烙印。
柯英祝平
关键词:荒诞越南战争
《费城故事》和《最爱》中的疾病隐喻机制被引量:1
2019年
苏珊·桑塔格作品中有关疾病的论述和描写,与美国电影《费城故事》和中国电影《最爱》里的艾滋病叙事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疾病的隐喻机制。瘟疫是附加于艾滋病的主要隐喻,无论患者有无自身的过错都会遭受歧视和偏见。随着艾滋病被妖魔化,艾滋病人虽生犹死,承受着社会性死亡的痛苦。《费城故事》和《最爱》挑战禁忌题材,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发出同样的呼吁:身体不应该成为各种隐喻的载体,我们需要打破疾病和健康的二元对立,摆脱疾病的隐喻。
柯英
关键词:《最爱》瘟疫
“严肃艺术的一个新来者”:苏珊·桑塔格论电影被引量:1
2015年
苏珊·桑塔格对电影的论述虽然比较分散,出现在不同的文集里,但是仍然有一定的侧重点可循,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她认为电影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与小说和戏剧的关系尤为紧密,它们之间可以互为借鉴,相互促进。其次,她推崇反思性的电影,而布列松和戈达尔的作品就分别以间离和杂糅的风格展现了电影的形式主义美学,激发观众进行冷静的思考。最后,她自己是一个时刻反思的思想者,当电影受到法西斯美学的挑战时,她试图修正自己的观点,捍卫电影的严肃性,对里芬斯塔尔的极具争议性的评论就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
柯英
关键词:电影形式主义美学
“坎普”的两幅面孔:从《霸王别姬》和彩虹合唱团现象看“坎普”的中国表达
2019年
电影《霸王别姬》的题材、表演和呈现方式等不乏“坎普”趣味,尤其是贯穿全片的“非本来”特质,赋予了该片独特的魅力,也在众多的解读和评说中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丰富了它的内涵。彩虹合唱团的作品则展示了“坎普”作为一种城市感受力的影响,通过对现代城市生活的自嘲式白描,轻松自如地在轻浮与严肃之间达成了一种平衡。《霸王别姬》里的“非本来”性和彩虹合唱团现象所反映出的都市症候仅仅是“坎普”众多面孔中的两幅,而“坎普”感受力还有更多的面孔等待我们去认识和描画。
柯英
关键词:《霸王别姬》
走近阿尔托:苏珊·桑塔格论“残酷戏剧”被引量:2
2015年
美国作家、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在论及戏剧的大多数文章中都反复提及阿尔托及其"残酷戏剧",为阿尔托研究提供了诸多富有价值的参考。她赞同阿尔托把戏剧作为实现"总体艺术"的一种形式,分析了"残酷戏剧"向传统戏剧发起的挑战,但是对于阿尔托提倡的完全弥合艺术与生活的鸿沟的观点持审慎的态度。她认为事件剧是在"残酷戏剧"的基础上进行的先锋实验,在有的方面走得甚至比"残酷戏剧"更远,而最接近阿尔托戏剧观的是韦斯的剧作《马拉/萨德》,该剧的上演是"残酷戏剧"的重要实践活动。
柯英
关键词:桑塔格残酷戏剧
“反对阐释”视野中的《食人生番二重奏》
2019年
《食人生番二重奏》是苏珊·桑塔格进行视觉艺术实践的起点之作,视觉化地阐发了她"反对阐释"的艺术观。这部影片从作为阐释者的托马斯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他和女朋友英格丽德被阐释对象鲍尔夫妇从肉体到精神所"吞噬"的过程。鲍尔夫妇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吸引着阐释者们参与他们的游戏,但又通过模糊现实和梦境的界限,拒绝单一的、明确的阐释。尽管托马斯和英格丽德都一度迷失了自己,不过在阐释的过程中还是得到了教育和成长的机会。阐释对象等待着一批批的阐释者,其自身不会发生变化,而阐释者却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柯英
关键词:游戏表演
自由与处境:论《杰基尔医生》对《化身博士》的改写
2013年
《杰基尔医生》是苏珊·桑塔格对《化身博士》的改写,刻画了一个在战争的阴影中焦虑苦闷、心灵无所归依的现代人,为追求所谓的自由而求助于神秘的力量以获取个人的能量,在宗教理想幻灭之后甚至愿意变身为邪恶的人,以恶行来寻求救赎。主人公的两次自由征程之所以徒劳无功,是因为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生命体,不可能享有不具任何道德约束力的自由。直视个人的处境,理解自由的限制,自由其实并非遥不可及。
柯英
关键词:改写处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