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WW006)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娄晓凯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2篇文学
  • 1篇译入语
  • 1篇异域
  • 1篇源语
  • 1篇至情
  • 1篇说到
  • 1篇他者
  • 1篇诺贝尔文学
  • 1篇诺贝尔文学奖
  • 1篇偏见
  • 1篇情本
  • 1篇情本体
  • 1篇中西
  • 1篇文学奖
  • 1篇小说
  • 1篇老舍
  • 1篇老舍小说
  • 1篇翻译
  • 1篇改写
  • 1篇本体论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作者

  • 3篇娄晓凯

传媒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老舍小说的本土立场及其翻译的异域化倾向被引量:2
2015年
老舍极具东方风情与鲜明民族特色的叙事性书写,不仅在中国文坛独具一格,而且引起了西方译者的广泛关注和译介推广。但以伊文·金为代表的西方译者基于其本土的语言文化立场,对老舍的小说作品进行了一系列具有明显译入语文化烙印的译介与重构,并使其在跨语际的传播与旅行中满足了西方目标读者后殖民视域下的审美想象,及其对东方异质文化的阅读期待,而老舍作品中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识和深层的文化批判精神却几乎完全被忽视、被边缘化。
娄晓凯
关键词:老舍本土立场
“至情至性”与“情”本体论——中西比较视野中的文学观念选择
2014年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林语堂、闻一多、李金发、朱光潜、梁宗岱、宗白华都曾留学欧美,在中西文化的双向透视与观照之间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并不同程度地接受与吸收当时各种先进文学理论思潮。但在他们的文学观念中,中国古典诗学批评倡导的"情"及其本土性与民族性被重新赋予了崭新的现代性与世界性内涵。"情"作为一个变异性呈现的范式,构筑了更具张力的深层表现空间,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三个维度上形成了独特的"情"本体论文学观。
娄晓凯
关键词:本土性
从源语小说到译入语小说的翻译与改写——关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思考被引量:4
2013年
中国本土作家莫言获得诺奖引发了学界持久的讨论与争议,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莫言立足故乡娓娓道来的、极具本土性与民族性的东方风情与民间传奇,在有意无意之间恰恰满足了西方他者长期以来的东方想象与猎奇心理;葛浩文、陈安娜等并未"隐身"的西方知名译者推动并促成了莫言及其作品得以跨语际传播与交流,但他们基于其本土文化立场对莫言及其作品的译介、改写与重构,不仅迎合了其本土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与审美需求,也构建了一个西方他者语境中的莫言。
娄晓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