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12B04)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广河刘香娥高建秋周嵬金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大雾
  • 2篇个例
  • 2篇个例分析
  • 1篇地面观测资料
  • 1篇能见度
  • 1篇气溶胶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卫星
  • 1篇微波辐射计
  • 1篇微物理
  • 1篇微物理特征
  • 1篇卫星
  • 1篇吸湿
  • 1篇吸湿性
  • 1篇夏季
  • 1篇静止气象卫星
  • 1篇降水
  • 1篇降水粒子
  • 1篇红外通道
  • 1篇飞机探测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4篇北京市人工影...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广东省人工影...

作者

  • 4篇王广河
  • 3篇高建秋
  • 2篇何晖
  • 2篇金华
  • 2篇周嵬
  • 2篇张蔷
  • 2篇刘香娥
  • 1篇肖伟生
  • 1篇娄淑娟
  • 1篇张磊
  • 1篇李睿劼
  • 1篇毕凯
  • 1篇马新成
  • 1篇党娟
  • 1篇黄梦宇
  • 1篇刘卫国
  • 1篇毛节泰
  • 1篇关立友
  • 1篇刘丰

传媒

  • 4篇气象
  • 2篇干旱气象
  • 1篇广东气象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微波辐射计对雾的监测个例分析
通过微波辐射计对2006年一次冬季雾的物理特性观测和分析,探讨北京城市雾的物理特性、垂直结构等,为提高雾的预报准确率和人工局部消雾提供物理背景。从观测得出,雾顶上下的水汽密度突变,雾顶以上没有液水,水汽向上递减,雾顶以下...
娄淑娟张蔷张磊
关键词:微波辐射计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一次持续性大雾的宏观物理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分析北京地区2004年11月30日和12月2日出现的两场大雾生成的天气背景,大雾生成阶段和消散阶段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场特征,探讨北京地区大雾的宏观物理特征。所用数据资料是通过系留气球探测所得,分析了气象要素的廓线和时间剖面图特征,从而得到了北京地区有雾生成时的天气背景特征;辐射雾与平流雾的能见度变化区别,雾生成时、持续阶段及雾消散前温度场、湿度场的变化特征;逆温层在辐射雾和平流雾中的形成原因和作用都不同;比湿值增大是判断有暖湿平流带来水汽的重要指标;气压变化平稳、缓慢,使强对流没有发生,逆温层不能被冲破,雾能长时间维持。
高建秋肖伟生
关键词:大气物理学持续性大雾
北京一次持续四天的大雾宏观物理特征分析
2004年11月30日—12月3日,华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区,北京分别于30日晚和2日早晨断续出现了两场大雾。本文对这两场大雾生成的天气背景,大雾生成阶段和消散阶段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场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探讨北...
高建秋
关键词:持续大雾
文献传递
2009年上海浦东新区能见度资料的深度分析--兼论高时间分辨率地面观测资料的应用被引量:15
2012年
利用2009年上海浦东新区气象站高时间分辨率的能见度资料及其同步地面气象要素资料,在气块静力稳定的假设下研究了由于辐射冷却引起的霾或雾在演变的各阶段气溶胶吸湿性增长及其消光系数随相对湿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气溶胶吸湿性增长率f(RH)随相对湿度的增长具有先慢后快平滑连续的特点;气溶胶吸湿性增长率在不同季节有所差异,在夏季和秋季较高,在冬季和春季时较低;平均而言,当相对湿度从40%增大到95%时,气溶胶吸湿性增长率可达6.6;对比国内外实验和观测结果,发现f(RH)随相对湿度的变化曲线与硫酸铵亲水增长相似;在这种雾消散时,随着气温的升高,测量给出的相对湿度值不会立即下降,而是在接近饱和的情况下维持一段时间,然后再迅速下降,其滞后大约为1~2小时。这很可能是测湿元件不能及时反映外界湿度变化所致。
毕凯王广河毛节泰
关键词:能见度气溶胶
2008年北京一次春季层状云探测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云和降水探测设备(DMT-PMS)对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进行了探测。分析发现CAS(云及气溶胶粒子探头)在该弱降水云中测得的云粒子平均浓度大于FSSP在其他地区层状云中所测平均值,CIP(二维云粒子图像探头)与2D-C及2D-GA2所测冰晶粒子平均浓度接近,PIP(二维降水粒子探头)与2D-P所测降水粒子平均浓度相当。观测发现云区雪晶浓度与冰晶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冰晶浓度<104个/m3时,雪晶、冰晶浓度之比与冰晶浓度为负相关关系;在冰晶浓度>104个/m3的时刻,雪晶、冰晶浓度之比不因冰晶浓度变化而变化。温度为-10~-12℃的云区云水条件丰富,有较多的冰晶在该层孕育;降水粒子在温度-7~-10℃的云区生长。温度为-5~-7℃的云区云水不丰富,降水粒子蒸发变小;温度为-4~-5℃的云区仅有少量的降水粒子。
金华马新成黄梦宇何晖李睿劼周嵬
关键词:降水粒子
甘肃省夏季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个例分析被引量:19
2009年
对2004年6月12日甘肃河西地区一次降水性层状云的云物理飞机探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云中粒子的浓度、直径、二维图像以及谱型变化地研究,并结合宏观观测记录,详细分析了云系的垂直和水平微物理特征。观测资料分析表明:此次云系为Ac-Sc结构,上层Ac云为纯冷云,下层Sc云为纯暖云,两层云之间存在较厚的干层。云中微物理量的垂直和水平变化均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整个探测过程中,FSSP-100所测云粒子的浓度和平均直径变化范围分别为0.1~232.6cm^(-3)和3.5~45.5μm,OAP-2D-GA2所测云粒子浓度及平均直径变化范围分别为0.01~116.7 cm^(-3)和32.2~995.7μm。粒子二维图像表明,上层高积云中冰相粒子的凇附、粘连现象普遍,说明云中存在较多的过冷水。图像及谱型分析表明,6000m以上某些区域有冰晶高浓度区存在,大量冰晶的成长消耗了云中过冷水,不利于大云粒子的形成和成长;这次降水雨滴主要由纯暖性Sc云中暖云成雨过程形成,冷云过程只在Sc云顶附近有一定作用,本次降水主要机制为下层层积云中的暖云过程。
党娟王广河刘卫国
关键词:微物理飞机探测层状云
对一次消云减雨试验中催化部位的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在一次对流性降水天气过程中,根据人工催化所需条件及MM5模式的模拟结果,选择了适合进行催化作业的部位。发现在该次过程中:低层辐合中心同所选催化部位的水平位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可将低层辐合中心作为替代的特征物理量,根据其位置确定催化部位的水平位置。分析发现:作业时段北京延庆的作业点同所选定催化部位的水平位置非常接近,利用这些作业点实施催化可望取得预期效果。
金华何晖张蔷周嵬刘丰
关键词:MM5模式
FY-2C静止气象卫星红外通道辐射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FY-2C静止气象卫星中红外通道(3.5~4.0μm)比较特殊,在该通道,地球长波辐射和太阳短波入射辐射的强度基本相同,因此在应用时需要同时考虑大气的散射和热发射两种过程。作者对这两种过程进行了分析,用SBDART辐射传输模式模拟计算了FY-2C中红外通道接收的总辐射、热辐射及散射辐射,分析了它们的特性及对云滴粒子有效半径的敏感性,并提出从该通道接收总辐射中扣除地面及云热辐射贡献项的经验关系式。
刘香娥王广河
关键词:辐射传输模式
新型消暖雾催化剂与传统吸湿性催化剂消雾性能的室内对比试验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研究一种新的环保型消暖雾催化剂RC/XW的消雾性能,同时选取无水氯化钙(CaC l2)和氯化钠(NaC l)2种吸湿性物质作为对比物,对它们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其中RC/XW粒子直径主要集中在12μm;将无水氯化钙和氯化钠分别粉碎成10μm、15μm、20μm和30μm 4个不同的直径。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同种类不同尺度的催化剂之间消雾效果都存在很大差异。消雾效果与播撒剂量直接相关。RC/XW适用于消除含水量在0.3 g.m-3以上的严重影响视程的暖雾,且播撒剂量要>1 g.m-3。
高建秋王广河关立友刘香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