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2026)

作品数:12 被引量:103H指数:6
相关作者:李若瑜余进徐英春高露娟万喆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贵阳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侵袭性
  • 3篇侵袭性真菌
  • 3篇曲霉
  • 2篇药物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真菌病
  • 2篇真菌感染
  • 2篇实时荧光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侵袭性真菌感...
  • 2篇曲霉病
  • 2篇毛孢子菌
  • 2篇菌病
  • 2篇菌药
  • 2篇抗真菌
  • 2篇抗真菌药
  • 2篇分子
  • 2篇Β-D-葡聚...
  • 1篇血浆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李若瑜
  • 5篇徐英春
  • 5篇余进
  • 4篇万喆
  • 4篇高露娟
  • 3篇王晓红
  • 3篇谢秀丽
  • 3篇郭莉娜
  • 2篇鲁巧云
  • 2篇窦红涛
  • 2篇史俊艳
  • 1篇王晓阳
  • 1篇蔡卫平
  • 1篇杨文航
  • 1篇赵作涛
  • 1篇席丽艳
  • 1篇蒋显勇
  • 1篇蒋燕萍
  • 1篇白逢彦
  • 1篇郑罡

传媒

  • 7篇中国真菌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镰刀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诊治进展被引量:19
2009年
镰刀菌是一种腐生菌,与免疫力正常宿主的软组织感染、角膜炎、甲真菌病有关。由于应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白血病以及器官移植增多,侵袭性和播散性镰刀菌感染病例近20年内逐年增多。镰刀菌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等部位引起感染,感染可局限也可播散。播散性镰刀菌病几乎仅发生于免疫受损患者。急性髓性白血病较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更易发生镰刀菌感染。镰刀菌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宿主因素、临床表现(75%的镰刀菌病会有皮肤表现)、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形态学难以区分的镰刀菌鉴定到种。镰刀菌病很难治疗,尤其是播散性镰刀菌病的病死率很高。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对镰刀菌无抗菌活性,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联合应用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尤其是单独应用抗真菌药无效的病例。
史俊艳徐英春
关键词:镰刀菌流行病学
中国大陆地区曲霉病流行现状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地区曲霉病流行状况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CNKI及Pubmed搜索1991年来中国大陆地区曲霉病及曲霉相关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和总结。结果 1991年1月~2009年10月报道曲霉病1457例,其中481例有病原学证据,258例进行菌种鉴定,其中烟曲霉153例。感染部位最常见于肺,为1047例。病原学诊断依据主要是镜检和培养;菌种鉴定主要依赖形态学特征,仅4例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仅少数进行半乳甘露聚糖及葡聚糖检测;体外药敏试验少,仅报道2株黄曲霉对两性霉素B耐药,2株烟曲霉多药耐药。伊曲康唑为侵袭性曲霉感染经验治疗(抢先治疗)的首选药物。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则多单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伊曲康唑,大部分慢性及腐生型曲霉病及鼻窦曲霉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中国大陆地区曲霉病流行趋势与国际一致,非烟曲霉感染有所增加,感染部位仍以肺为主。应提高菌种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水平,积极开展非培养检测手段,保证正确和及时地诊断;加强药敏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高露娟余进李若瑜
关键词:曲霉病菌种鉴定药敏
尿真菌检查对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断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尿真菌镜检与培养对HIV/AIDS患者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同时对166例HIV/AIDS患者的尿液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并作血真菌培养,检测尿标本马尔尼菲青霉的阳性率、灵敏度,并与血液真菌培养进行比较。【结果】166例HIV/AIDS患者中,确诊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26例(阳性率15.66%),马尔尼菲青霉血尿检查总阳性24例(14.46%)。尿镜检阳性3例(1.81%),尿培养阳性14例(8.43%),血培养阳性19例(11.45%)。尿培养、血培养及两者联合的灵敏度分别为53.84%、73.08%和92.31%,特异度均为100%。血、尿培养的马尔尼菲青霉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尿镜检与尿培养,尿镜检与血培养的阳性率之间,以及血培养与尿培养,尿培养与尿镜检之间的关联性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尿真菌培养马尔尼菲青霉敏感性较高,方便快捷,是一种较好的HIV/AIDS患者尤其是取血困难者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断方法,而尿真菌镜检意义不大。
谢婷李希清张军民鲁长明曾常红蔡卫平陈谐捷席丽艳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马尔尼菲青霉马尔尼菲青霉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侵袭性真菌病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建立侵袭性真菌病的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初步评价其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设计真菌通用、曲霉和念珠菌的属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检测标准菌株和部分临床分离株,探讨这3个检测体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收集确诊或除外侵袭性真菌病的21例患者的血清标本,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3个检测体系实现了在相同PCR条件下的整合。真菌通用检测体系能检测大部分病原真菌,包括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多变根毛霉、少根根霉以及马内菲青霉;曲霉检测体系能检测烟曲霉、黄曲霉和黑曲霉;念珠菌检测体系能检测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真菌通用检测体系能检测到4pg基因组DNA,曲霉和念珠茵的检测体系均能检测到2个拷贝数。11例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11份血清标本经该诊断体系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的诊断结果完全吻合,且3个检测体系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2例侵袭性曲霉病和2例侵袭性白念珠菌病均被鉴定至属,其他7例患者亦可通过真菌通用检测体系被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10例除外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10份血清均无扩增。结论建立的真菌通用检测体系能检测临床常见的深部病原真菌,且曲霉和念珠菌检测体系能进一步将临床常见的曲霉和念珠菌鉴定至属的水平。
鲁巧云余进高露娟郑罡李若瑜
关键词:真菌病聚合酶链反应
假丝酵母菌属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0
2009年
郭莉娜徐英春谢秀丽
关键词:假丝酵母菌属耐药
评估国产(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1,3)-β-D-葡聚糖(BG)检测试验并对国产试剂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4月~2009年5月我院203例(342份样本)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其中同时进行国产与日本试剂检测的100份样本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在不同的判断标准下计算国产试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采用McNemar配对χ2检验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国产和日本试剂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配对t检验结果分别为P=0.235,P=0.076;国产试剂以单次≥20pg/mL和≥50pg/mL为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3%,67.2%和56.5%,85.0%,双次≥20pg/mL和≥50pg/mL为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25.0%,64.9%和25.0%,87.7%。结论国产与日本试剂检测值无统计学差异;国产试剂单次≥50pg/mL为界值较20pg/mL可以明显提高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而不影响灵敏度。连续双份血清阴性(BG<50pg/mL)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
高露娟余进王晓红万喆李若瑜
关键词:国产试剂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对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近20年来,免疫受损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30%~70%患者死于曲霉感染,而40%的患者死于念珠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治对降低病死率非常关键,常规的微生物检查,组织学及影像学检查存在相对不敏感、耗时和有创的缺点而不易被接受。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的非培养诊断技术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蒋燕萍余进李若瑜王晓红万喆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Β-D-葡聚糖血浆念珠菌感染微生物检查影像学检查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比较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15例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根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分别在不同临界值情况下计算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和血浆(1,3)β—D-葡聚糖两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不同临界值,两实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存在差异,其中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验分别以0.5和20×10^3pg/L为临界值时,均得到较好的敏感度(分别为54.5%,63.6%)和特异度(分别为77.9%,69.2%),但阳性预测值较低(分别为20.7%和17.9%),阴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94.2%和94.7%)。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后敏感度提高至90.9%,特异度为52.9%。结论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均可用于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分别以0.5和20×10^3pg/L为临界值时可获得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二者联合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余进李若瑜高露娟鲁巧云王晓红
关键词:真菌病血清学试验甘露聚糖类葡聚糖类
应用反向线点杂交技术鉴定临床常见曲霉属和毛霉目真菌
2011年
目的应用反向线点杂交技术(reverse line blot hybridization,RLB)快速鉴定临床常见的曲霉属和毛霉目真菌。方法收集我院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保存的5种曲霉菌(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构巢曲霉)和7种毛霉目真菌(冻土毛霉菌、总状毛霉菌、卷枝毛霉菌、少根根霉、小孢根霉、微小根毛霉、伞状犁头霉),共计98株菌株。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菌株进行PCR扩增,用12个真菌种特异性探针与扩增后产物进行反向线点杂交。将RLB结果与真菌传统形态学鉴定结果、ITS区DNA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RLB可以正确鉴定98株实验菌株,与形态学方法和ITS区测序方法鉴定结果100%一致,种特异性探针之间未见交叉杂交,显示出该方法的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8株阴性对照菌株(白念珠菌、茄病镰刀菌、尖端赛多孢、马尔尼菲青霉、疣状瓶霉、棒曲霉、日本曲霉以及雅致小克银汉霉),使用RLB方法无法鉴定。通过烟曲霉基因组DNA浓度10倍倍比稀释法验证RLB的敏感性为1.8×10-3 ng/μL。结论 RLB技术为实验室早期快速诊断、鉴定临床常见的曲霉属和毛霉目真菌提供参考。
赵作涛李丽丽王晓阳万喆陈伟李若瑜
关键词:曲霉毛霉PCR反向线点杂交
临床相关毛孢子菌的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临床相关毛孢子菌的鉴定方法及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对48株临床分离的毛孢子菌分别通过形态学、API20C AUX、Vitek 2 Compact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等方法鉴定到种;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及卡泊芬净对48株毛孢子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形态学和API20C AUX、Vitek 2 Compact不能准确区分不同种的毛孢子菌,以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将48株毛孢子菌鉴定为8个种:阿萨希毛孢子菌,星型毛孢子菌,皮瘤毛孢子菌,真皮毛孢子菌,皮肤毛孢子菌,赖巴克毛孢子菌,T.domesticum,T.jirovecii。体外药敏结果显示:卡泊芬净对毛孢子菌无体外活性,MIC>32μg/mL;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毛孢子菌活性差,体外活性最好的药物是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结论常规方法不易将毛孢子菌准确鉴定到种的水平,ITS序列分析准确快速,可以辅助临床区分难鉴定毛孢子菌。毛孢子菌药敏谱不同于临床常见其他酵母菌,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其活性差,伏立康唑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郭莉娜徐英春窦红涛万喆蒋伟白逢彦谢秀丽李若瑜
关键词:毛孢子菌抗真菌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