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358)

作品数:20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卢明葛丽特段答卓毅滕晓华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解放军第163医院解放军163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干细胞
  • 17篇细胞
  • 12篇间充质
  • 12篇间充质干细胞
  • 11篇充质干细胞
  • 8篇黏膜
  • 7篇分化
  • 6篇嗅黏膜
  • 6篇细胞移植
  • 5篇诱导分化
  • 4篇嗅鞘细胞
  • 4篇神经干
  • 4篇神经干细胞
  • 4篇生物学特性
  • 3篇蛋白
  • 3篇低氧
  • 3篇生物学
  • 3篇细胞移植治疗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机构

  • 17篇湖南师范大学
  • 5篇解放军第16...
  • 2篇解放军163...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一六...

作者

  • 19篇卢明
  • 12篇葛丽特
  • 12篇段答
  • 10篇卓毅
  • 5篇滕晓华
  • 4篇王磊
  • 4篇袁挺
  • 3篇陈平
  • 3篇王昊
  • 2篇刘波
  • 2篇赵振宇
  • 2篇彭立辉
  • 2篇赵振宇
  • 2篇王昊
  • 2篇曾武
  • 1篇黄雁
  • 1篇贺西京
  • 1篇姜淼
  • 1篇叶玉勤
  • 1篇贺晓生

传媒

  • 4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湘南学院学报...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嗅鞘细胞分泌蛋白IGFBP-2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作用
2017年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分泌蛋白IGFBP-2在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新生1 d昆明小鼠嗅球培养嗅鞘细胞(OECs),并制备无血清上清液。C17.2 NSCs置于含10%FBS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传至第3代,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分别加入OECs无血清上清液(实验组)、H-DMEM/F12培养基(对照组)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 ng/mL、125 ng/mL、250 ng/mL、500 ng/mL的IGFBP-2。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后细胞生长情况,于诱导5d后收集各组细胞,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巢蛋白(Nestin)、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及β-微管蛋白Ⅲ(TUJ-1),蛋白激酶1/2(ERK 1/2)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鉴定GFAP,TUJ-1阳性细胞并计数,流式分析GFAP,TUJ-1阳性细胞。结果:Western blot、流式分析示对照组中各浓度组GFAP、TUJ-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示实验组随IGFBP-2浓度升高,GFAP表达增多,TUJ-1表达减少,且加入IGFBP-2后ERK1/2表达迅速增多,免疫荧光鉴定表明,随着IGFBP-2浓度升高,GFAP阳性细胞增多,TUJ-1阳性细胞减少,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BP-2可以促进OCM诱导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其机制与ERK1/2通路有关。
邓裕佳段答卓毅严卫萍卢明滕晓华
关键词:IGFBP-2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嗅鞘细胞
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olfactory muco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OM-MSCs)是一类存在于嗅黏膜的多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一定的体外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且易于取材,可自体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无伦理道德问题,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可在神经修复和功能重建中发挥治疗作用。
葛丽特卢明
关键词: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细胞移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与胶质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IGFBP-2是IGF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员,也是在神经系统中含量最多的一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GFBP-2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IGFBP-2可以通过IGF依赖/非依赖通路、β-catenin通路等多种通路参与调节胶质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理过程。同时,胶质瘤患者瘤体及瘤周脑组织和患者血浆中IGFBP-2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分级、复发及预后密切相关。干预瘤体中IGFBP-2的活性和表达,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促进其凋亡。因此,IGFBP-2的靶向治疗可能为胶质瘤药物研发治疗提供一个潜在的新的作用靶点。
邓裕佳卢明滕晓华
关键词:IGFBP-2胶质瘤恶性程度治疗靶点
人嗅觉黏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被引量:2
2020年
外泌体作为是细胞旁分泌的重要介质,在促血管形成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我们前期研究中,已经成功从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olfactory muco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OM-MSCs)分离、鉴定了其外泌体,然而,OM-MSCs源外泌体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OM-MSCs来源外泌体对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采用PKH67荧光标记OM-MSCs源外泌体,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HBMECs)共培养,观察OM-MSCs外泌体能否进入HBMECs。采用CCK-8法、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小管实验,观察OM-MSCs外泌体对HBMECs增殖、迁移及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采用基质胶塞实验及CD31免疫荧光,观察OM-MSCs外泌体在体内对血管生成的影响。上述研究均以等量PBS作为对照。结果提示,OM-MSCs外泌体可被HBMECs摄取。CCK-8法检测显示,在处理1、2、3、4、5 d各时间点,实验组细胞增殖均优于对照组(1.32±0.14 vs.0.98±0.04,1.36±0.14 vs.1.04±0.06,1.75±0.18 vs.1.33±0.11,2.16±0.11 vs.1.50±0.19,2.71±0.11 vs.1.81±0.20,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跨膜迁移细胞吸光度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多(1.12±0.05 vs.0.02±0.02,P<0.05)。在体外小管实验中,从节点、交叉点、网眼数、血管分支数和总长度5个方面,实验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374.33±127.74vs.193.33±44.79,104.56±33.07 vs.54.33±11.65,20.11±11.20 vs.7.56±3.64,81.67±19.07 vs.57.00±13.02,11466.22±2781.03 vs.8544.00±1848.61,P<0.05);在体内实验中,实验组成血管及CD31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5.57 vs.8.00±2.08,P<0.05)。本研究表明:OMMSCs外泌体可促进HBMECs增殖、迁移及管样结构形成,提示OM-MSCs外泌体可促进血管新生。
葛丽特葛丽特卓毅金圣榆卓毅李文水陈伟段答黄雁段答
关键词:嗅黏膜外泌体内皮细胞血管新生
人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与自体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被引量:3
2017年
背景:干细胞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报道很多,但是这些细胞存在免疫排斥、取材困难、纯化不易等各方面的缺陷,而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无上述缺点,将其应用于临床脊髓损伤患者疗效分析目前尚无相关报道。目的:观察人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同时进行自体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与评价。方法:①取材、培养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的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扫描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并在体外对其进行多向诱导分化;②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取材培养脊髓损伤患者的鼻黏膜,通过腰椎穿刺术注射到8例晚期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椎管内,细胞移植1-3次,前后移植间隔时间为5-7 d,每次移植细胞总数约为5×107个。细胞移植治疗前及随访6个月时按照国际截瘫医学会ASIA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与结论:①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在光镜下形态以梭形为主,并呈现出放射状排列,细胞免疫荧光表达STRO-1;②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73、CD90、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记物CD34、CD45,且细胞纯度达97%以上;③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在扫描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短粗的微绒毛及不同的细胞生长形态;④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向骨组织、脂肪组织、干细胞球及神经元分化的潜能;⑤经自体血清培养的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除1例患者住院期间无明显神经功能改善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且无任何不良副反应;⑥结果表明,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是组织工程细胞修复中一种新型的种子细胞来源;自体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卓毅段答葛丽特袁挺刘波吴沛王昊龙浪刘作贺西京卢明
关键词:鼻粘膜间质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
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外泌体是指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中的直径约50~130 nm的纳米级的膜性囊泡。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olfactory muco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OM-MSCs)作为一类新发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许多疾病中均具有治疗作用,且其内在机制与其旁分泌的外泌体密切相关,但OM-MSCs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OM-MSCs培养液中的外泌体,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进行细胞鉴定后,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及Western印迹对外泌体形态、颗粒大小和表面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进行分析鉴定。采用CCK8增殖实验,Western印迹和划痕实验,分析其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电镜、Western印迹和纳米粒径分析的结果显示:OM-MSCs来源外泌体形态多为圆形,直径约为40~150 nm;表达外泌体标记物CD63,CD81;CCK-8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OM-MSCs源外泌体可提高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其增殖促进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相比空白对照组,OM-MSCs源外泌体可显著提高内皮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质水平表达(P<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OM-MSCs源外泌体可增强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且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表明:通过超速离心法可以分离纯化获得OM-MSCs源外泌体,且该外泌体具有促进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作用。
葛丽特葛丽特卓毅胡莉卓毅段答陈平段答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嗅黏膜外泌体
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建立Sprague Dawley(SD)大鼠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NM-MSCs)的获取、分离、培养方法,初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SD大鼠鼻黏膜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NM-MSCs,光镜下细胞形态学观察,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标记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再诱导其向骨组织及脂肪组织方向分化,最后对其进行细胞周期检测及分析。结果分离培养的NM-MSCs光镜下以梭形与多角形细胞为主,呈放射状排列,且生长旺盛;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M-MSCs同时表达STRO-1和Nestin;第4代NM-MSCs不表达CD19、CD31、CD34、CD45及HLADR细胞表面标记物,但表达CD90、CD105基质细胞标记物;NM-MSCs经成骨、成脂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均呈阳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NM-MSCs符合干细胞生长的特性。结论 SD大鼠NM-MSCs组织块贴壁法获取容易,操作简单,且可大量扩增用于细胞实验研究,经体外诱导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SD大鼠鼻黏膜组织块贴壁法为组织细胞工程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种子细胞来源。
卓毅吴沛段答段答葛丽特龙浪王昊卢明
关键词:原代培养诱导分化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表达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且来源广泛、采集方便、无伦理学问题,为神经修复及功能重建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可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治疗作用。
葛丽特卢明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神经修复细胞移植
低氧预处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它能促进损伤区域脑组织的功能恢复。MSCs在生理条件下生长的氧浓度低于传统实验条件下21%氧浓度,低氧预处理MSCs能增强它对低氧的耐受能力,增加它的增殖活性,减少它的凋亡,促进损伤区域的血管形成。移植低氧预处理后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能减轻损伤区域的炎症反应,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目的。
袁挺卢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低氧预处理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细胞移植
嗅鞘细胞分泌蛋白SC1促进神经元突触形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后,其分泌蛋白SC1对分化后神经元突触形成的作用。方法用小鼠OECs条件培养基诱导小鼠神经干细胞系C17.2分化后,用突触前膜抗体bassoon标记突触并计数,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bassoon的表达量。结果 OECs诱导组突触数目及bassoon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全反式维甲酸(RA)诱导组,在RA诱导组加入小鼠SC1重组蛋白后,突触数目及bassoon的表达量与OECs诱导组接近。结论 OECs分泌蛋白SC1能促进C17.2 NSCs分化后神经元的突触形成。
段答姜淼叶玉勤葛丽特贺晓生陈平卢明
关键词:嗅鞘细胞神经干细胞突触形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